APP下载

云南文化产业

2015-03-18

云南画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云南民族

云南已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依托具有优势、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找准定位,才能准确探寻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差异化竞争。10多年来,云南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努力实践并遵循了现代社会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充分挖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托快速增长的本土文化消费市场和旅游产业带来的外部消费市场,找到了被媒体和学术界概括为“云南现象”、“云南经验”的特色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2012年,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1%,成为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的省份,与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并肩,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第一梯队。

26个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主体内容。与东部中部地区以都市、历史和现代文化为主体内容不同,以民族文化内容为特色的版权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民族演艺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珠宝玉石产业体现了云南文化产业的特色,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点业态。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因

26个世居民族的文化生活,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因。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云南这块土地上世代生息的各民族群体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在云南,文化产业以其活跃于民间、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产能效应,当之无愧地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乐民、育民、富民,促进保护、传承、传播,提升民族地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巨大潜能在不断被挖掘和发挥,与之相应的中小历史文化名

城、古村古镇、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名村等,构成了云南文化产业特别赖以发展的集聚空间和创意舞台。

随着本土与外部市场关联促动、相互构建的深化,26个世居民族的文化生活顺势应时与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创新、艺术生产、大众消费实现对接,地方性文化空间得到拓展,文化遗产、茶马古道、藏民家访、主题客栈、农村演出户、文化大院、国家公园等成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进入消费语境后得以展示、销售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必要空间,在“他者”对异文化的想象追寻和体验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民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注定成为地方性知识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工具。

特色,决定了云南文化产业的创造力、竞争力,也决定了对云南文化产业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数字层面,而要落脚于特色文化产业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格局构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当年震撼世界却一枝独秀的《云南映象》,到《丽水金沙》《蝴蝶之梦》等近20余台民族歌舞演艺节目每日在云南各地精彩纷呈,再到《吴哥的微笑》走出国门、创意新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输出形式;从当年引发西双版纳旅游热的云南题材电视剧《孽债》,到《玉观音》《我的团长我的团》《木府风云》等一大批云南题材或以云南为拍摄地的影视剧在一段时期内琳琅于全国各大电视、网络播放平台;从一饼普通的普洱茶,到一条几乎被现代社会埋没与遗忘的“茶马古道”全面复兴、享誉世界;从滇西地区日常生活的锅碗瓢盆,到今天鹤庆新华与秀邑声震天下的“千年小锤”,与小锤敲出的国家级4A景区……

云南文化产业呈现给我们的,不止是几个单调的数值,更是一幅绚丽多姿、共同和美的现实图景,也是一幅需要不断用心、用情、用智慧和创意去勾画、完善的蓝图。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云南民族
MINORITY REPORT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传承 民族 文化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山娃」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