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现代文献关于针灸治疗目系病的取穴研究

2015-03-11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519000毕文卿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经穴选穴医家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519000) 毕文卿

古现代文献关于针灸治疗目系病的取穴研究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519000) 毕文卿

古代文献检索《中华医典》,现代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穴位频数和支持度计算,统计古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目系病处方中的高频穴位和穴位分布情况,总结选穴规律和规范处方。结果发现古代常用穴为瞳子髎和肝俞,现代常用穴为睛明和球后。古今医家均注重局部选穴、循经选穴、远端配穴的选穴规律。规范处方拟定为:眼周穴位:组一为睛明、球后、瞳子髎,组二为承泣、攒竹、太阳,两组隔日交替使用;肢体穴位:风池、合谷、足三里、光明、太冲,每日均用。

目系 视神经 针灸 选穴规律

“目系”首见于《灵枢·大惑论》,记载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1]164。由此目系结构的描述,结合现代医学,目系应指视神经及包裹在其周围的血管组织,以及产生视觉功能的视路。古籍中没有“目系病”的病名,其论述散见于暴盲、青盲、视瞻昏渺等眼科病中。现代文献中,狭义的目系病至少应该包括急慢性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视神经萎缩等在内的各种视神经疾病。查阅文献,目系病研究者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整理古现代针灸治疗目系病的处方,总结高频穴位,提出规范处方,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选穴依据和理论支持。

资料和方法

1.检索来源

古代文献检索《中华医典》(第四版)软件收录的中医古籍共1000部,现代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重庆维普数据库1980年至2014年国内针灸治疗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神经萎缩三种视神经疾病的期刊文献。

表1 古现代文献常用穴位前十位统计表

2.检索词

穴位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 将人体分为头项部、四肢部、背腰部、胸腹部四个部分。统计古文献95个穴位和现代文献70个穴位在这四个部分的分布情况,得到表3。从表3可以看出,古今治疗目系病都多取用头项部和四肢部的腧穴,从选穴原则讲,局部选穴为主,远端穴位配合之,临床疗效较好。

特定穴应用情况 古文献88个经穴中特定穴60个,占总经穴的67.05%,使用频次为全部95个穴位的73.22%。现代文献60个经穴中特定穴有57个,占总经穴的95%,使用频次为全部70个穴位的79.05%。特定穴应用情况见表4。由此看出,在治疗目系病时,古今针灸医家均善选用特定穴,特定穴使用次数最多的均是五输穴和交会穴。因为五输穴可调节十二经脉经气,数量较多,且五输穴属远端配穴;交会穴一穴通数经,不但能治本经病,还能兼治所交经脉的病证。

表2 古现代文献穴位在十四经的分布表

针灸治疗目系病的辨证取穴 从辨证选穴上看,古代医家大多直接施以针刺,没有明确的辨证,现代医家在相关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选穴。现代文献85篇中,有辨证分型的共14篇,且均为视神经萎缩病种。其中辨证为肝肾两虚型13篇,气滞血瘀型8篇,肝气郁结型7篇,痰浊内生型4篇,气血亏虚型5篇,心营亏损型3篇,脾肾阳虚型4篇,肝郁化火型1篇,阴虚风动型1篇。由证型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目系病辨证大多数从肝肾入手,早期病变与肝有关,表现为气机不畅,证型有气滞血瘀和肝郁气滞等,后期表现为肝肾亏虚证。本病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中年以后,肾精不足,肝木失养,加之七情劳逸等诱因易发本病。综上,在目系病针灸用穴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注重补肝肾之本。

表3 古现代文献穴位在人体各部的分布表

讨论

“目系”首见于《灵枢·大惑论》,指出“目系”是“由肌肉之精的约束包裹着筋骨血气之精,与脉一起并行,上至行脑”的复杂结构体[9]。后代医家也多认为目系是联络目与脑的通道。清代王清任在解剖学基础上提出“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10],将目系转向实体物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医家对目系的定义各执一词,2003年国家“十一五”教材《中医眼科学》提出“目系不仅包括了视神经及包裹在视神经周围的组织及血管,而且还指产生视觉功能的视路”[11],是目前对目系较准确的定义。现代大量医学资料认为目系狭义上就是指视神经。本文则选取了好发于视神经的3种疾病,来研究目系病种的针灸选穴规律。

从查阅的文献来看,晋代以前多为目及目系病病机的论述。晋代后开始论述治疗手段,治疗处方几乎都为单穴处方,方法多为针法或灸法,但并无具体的操作方法或补泻手法。明清时期处方更加丰富,腧穴配伍也较完整,并有论述近目之穴禁灸或慎针等,如明代《古今医统大全》中:“攒竹、丝竹空(凡近目之穴禁灸,惟刺之血出而已)。”[12]明代《普济方》曰:“睑池上下四穴,针只可深一分许,过深令人血灌黑睛,视物不见,不可治也。”[13]现代针灸处方以多穴方为主,方法多以针刺为主,灸法少用,同时多配合电针、耳穴贴压、推拿、中西药等综合治疗。在针法中,多列明补泻手法,眼周穴多采用平补平泻法。古今医家选穴规律基本相似,都采用局部选穴、循经选穴、辨证选穴和近远端配穴等,现代医家还将选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例如依照神经节段的分部选穴、运用视区头皮针等。因眼周皮肤娇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若穴位针刺操作不当,轻可出现“熊猫眼”,重可导致视神经损伤,甚或颅内出血,所以眼周穴位不宜多取,故现代文献在眼周穴位选用上开始采用隔日换穴的方法,如一组睛明、太阳、瞳子髎,另一组球后、阳白、鱼腰,两组隔日交替使用。

结合古今文献的常用穴位及配穴规律,总结针灸治疗目系病的规范处方如下,治法:祛邪扶正,调和气血。以足太阳、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穴为主。处方:眼周穴位,组一为睛明、球后、瞳子髎,组二为承泣、攒竹、太阳,两组隔日交替使用;肢体穴位为风池、合谷、足三里、光明、太冲,每日均用。随证配穴,肝郁化火型加曲池、行间;肝郁气滞型加膻中、太冲;湿浊上泛型加阴陵泉、丰隆;肝肾阴虚型加肝俞、肾俞、太溪;气血两虚型加三阴交。实践中,针灸治疗目系病可参考该处方,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佚名.田代华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0,164.

[2] 李经纬,区永欣,邓铁涛,等.中医大辞典[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02-407.

[3]沈雪勇.针灸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5-31,44-257.

[4]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8] 刘荣,许能贵.针灸治疗中风选穴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820.

[9] 柴金苗,张俊龙.“目系属肝”辨析[J].江苏中医药,2009,41(4):3.

[10]清·王清任.医林改错[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

[1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

[12]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CD].中华医典.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13]明·朱棣,滕硕,刘醇,等.普济方[M/CD].中华医典.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Literatu re Study on Acupoin ts Selection o f Ocu lar Connecto rs Disease

BIW en-qing
(The Second People'sHospitalof Zhuhai,Guangdong 519000,China)

ocular connectors;optic nerv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rulesofselecting acupoints

R245

A

1006-4737(2015)04-0023-05

2015-04-20)

Abstrac:To analyze prescriptions of ocular connectors disease treating w 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thispaper is to sum up high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acupoints.M ethods Through searching the databasesof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Chinese M edicine,CNKIand Chongqing VIP,qualified literaturewas included to create the new database of frequency and supporting degree analysis.Results:In common treatment during ancient times,the acupointswere Tongziliao(GB1)and Ganshu(BL18). W hile in the modern times,they were Jingm ing(BL1)and Qiuhou(EX-HN 7).All physicians paid attention to local-acupoints-select,meridian-acupoints-selectand distal-acupoints-coordinate.Conclusion Standard prescriptionsare concluded thatacupointsaround eyes:①Jingm ing(BL1),Qiuhou(EX-HN 7),Tongziliao(GB1),②Chengqi(ST1),Cuanzhu(BL2),Taiyang(EX-HN 7),for every two days; Acupointson limbs:Fengchi(GB20),Hegu(LI4),Zusanli(ST36),Guangming(GB37),per day.

猜你喜欢

经穴选穴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