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调查研究

2015-03-09翟长红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范畴原型大学

翟长红

(武汉轻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8)

大学生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调查研究

翟长红

(武汉轻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8)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锋之中,西方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占有越来越强势的位置,而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针对这一文化危机,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对武汉轻工大学学生心目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进行随机抽样并进行调查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文化危机

1.原型范畴理论

1.1 原型范畴理论概述

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区别以及隶属度,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王寅,2006: 100),在哲学界、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等均引起重大反响。一些学者将其发展为“原型范畴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最早系统地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研究,她运用实验确定范畴成员的隶属度,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Rosch首先通过对颜色的研究,证明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不同的,进而又将这一观点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原型理论将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样本”,即原型成员放在范畴中心,非代表性成员则根据偏离代表性程度放在边缘位置。

1.2 原型范畴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某一范畴的原型成员应该放在本范畴的中心地位,是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样本”。在大学生心中,哪些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他们的文化符号观又显示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偏向呢? 2010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进行了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观大型的问卷调查——中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前20名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论语》、圆明园、文房四宝、敦煌莫高窟、《史记》、造纸术、古典诗词和京剧。可见,“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灌输中国传统文化时素材选取的“最佳样本”。

2.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的现状及必要性

2.1 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是对英美文化目的语的介绍。刘可红、吴华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美国文化取向的计量研究表明:精读文章选文中美国文章比例高达78%,阅读材料选文中美国文章比例为60%,泛读文章选文中美国文章比例为52%。计量结果说明:无论是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外阅读,还是泛读训练,都是以美国文章为主,传播着美国文化价值观。这里的统计仅涉及美国文章,还不包括其他英语国家,可见西方文化在我国的英语教材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2.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的必要性

在现代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只单向地学习英美文化知识,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之一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诞生。少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文化危机,为此,他们在讲授《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时,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图片跟美国的五个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学生积极性很高,但面对他们所司空见惯的诸如剪纸、旗袍、唐三彩、对联、兵马俑、四大名著等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的翻译时,却无法从自己学了十年左右时间的英语里找到对应的表达。因此,英语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双文化”意识。

3.大学生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调查

3.1 调查说明

基于以上背景,课题组在武汉轻工大学随机调查了500名学生,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文理科兼顾,接受问卷测试的学生分别涉及外语学院、机械学院、化环学院、经管学院、动科学院和艺传学院等6个院系的学生,其中从2014级和2013级各随机抽取10个班,每班随机抽取25人。本次调查发出测试问卷500份,收回480份。

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包括:1)比较受试者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事物和用英语表达具有西方特色文化的事物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差异。进一步明确在大学英语中输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2)通过受试者统计出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中国传统文化样本,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范畴,进而找出符合大学生文化偏向,及他们心中最具文化认同感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素材。

测试的内容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词语翻译,涉及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词汇和具有西方特色文化的词汇各10个,要求受试者根据所给的汉语词汇写出相应的英语词汇;第二部分是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写出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10个事物,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问卷测试要求学生现场独立答题,并在规定的同一时间内完成,以保证问卷测试的有效性。

3.2 调查问卷样卷

样卷一

说明:请把下面的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

1.京剧________ 2.故宫________

3.兵马俑________ 4.圆明园________

5.孔子________ 6.造纸术________

7.对联________ 8.唐装________

9.文房四宝________ 10.中医________

11.圣诞节________ 12.白宫________

13.愚人节_______ 14.汉堡包________

15.比萨________ 16.山姆大叔________

17.圣经______ 18.自由女神像______

19.芭比娃娃_______ 20.美国哥特式______

样卷2

说明:请写出你认为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10种事物。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_ 8.________

9.________ 10.________

(参考: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故宫、兵马俑、黄河、《论语》、圆明园、文房四宝、敦煌莫高窟、《史记》、造纸术、古典诗词、京剧、对联、剪纸、唐装、古文、戏剧、灯谜、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画等。)

3.3 分析报告

3.3.1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表1 大学生中西特色文化事物翻译能力比较单位:人, %

表2 大学生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大原型范畴 单位:人, %

3.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大学生中西特色文化事物词语的翻译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用英语翻译具有西方文化特色事物的词汇的能力明显高于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词汇的能力(见表1)。这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重视目的语文化的介绍而忽略了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介绍和传播,忽略了母语和母语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地位也在转变,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现行的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西文化取向,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才能有效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品牌文化在国际大舞台中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彰显自己应有的地位。

大学生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大原型范畴的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大原型范畴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长城、中医、故宫、古典诗词、春节、对联、唐装与京剧,学生的有效投票比例分别是91.4%、83.3%、78.8%、77.8%、71.9%、69.4%、67.8%、64.9%、59.6%与57.6%(见表2)。这反映了大学生心目中的文化偏向。但在表1中,大学生对十大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之中的故宫、唐装、中医、对联及京剧进行汉英翻译时做得却不甚理想。即,这10大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对于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他们知道这些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强生命力;另一方面,他们却对这些文化符号的了解并不深入,更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这些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传递出去。那么,如何把这10大中国传统文化原型范畴发展成中国的传统品牌文化,提高大学生学习这些品牌文化的自觉性,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有效实现跨文化的双边交流具有实际意义,也是大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4.结语

以原型范畴为理论基础抽样调查武汉轻工大学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其结果使我们有了深深的危机感。因此,构建大学生习得中国传统品牌文化的图式刻不容缓,在大学生当中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 刘可红,吴华.外语教育的文化取向研究——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美国化文化取向[J].现代大学教育, 2005,(04).

[2] 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 张换成.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014-11-29

翟长红(1978-),女,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G04

A

1008—3340(2015)03—0057—03

猜你喜欢

范畴原型大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包裹的一切
大学求学的遗憾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