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刍议
——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2015-03-09孙会海朱红霞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高职

孙会海 ,王 聪,朱红霞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刍议
——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孙会海1,王 聪1,朱红霞2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探索并破解它们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将有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学生社团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1]。积极开展依托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建设,将有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笔者试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山工院)学生社团发展状况为例展开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特点、走向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山工院情况调查

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仅有十余年历史,加之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也正处在探索成长的进程中,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和活动开展状况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突出表现为:学生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理论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缺乏自信心,“四自”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来自农村的学生占了较大比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于参加某些社团活动的技能储备不足,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畏惧和羞怯心理[2];另外还存在着学生的在校时间较短,社团文化和传统积淀不足,社团干部的传帮带衔接不畅等问题。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教育部2013年4月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自1998年起,学校主要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今后5年,学院仍将承担普通高等专科(高职)教育的任务。近几年来,学院的学生社团工作蓬勃开展,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已形成社会服务、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就业创业和学术科技等各种类型社团组织76个,发展会员6000余人,他们立足于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集体讨论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得出了山工院学生社团发展的整体状况:

1.学生对社团的认知度及参与度

94.6%的学生了解学生社团,85.6%的学生参与过社团活动,42.8%的学生参加过各类学生社团。

2.学生社团的类型比例和人数比例

现有体育健身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公益类和就业创业类社团76个。其中体育健身类社团占比22.5%,人数占比28.7%;文化艺术类社团占比41.9%,人数占比45.3%;学术科技类社团占比16.1%,人数占比13.2%;社会公益类社团占比12.9%,人数占比9.5%;就业创业类社团占比6.4%,人数占比3.3%。

3.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构成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的经费构成为:学校投入占45.5%,社团会费占20.5%,社会赞助占34%。

4.学生社团整体活动质量

学生社团活动中质量较高的活动占全部社团活动的35%,质量一般活动占50%,较差活动占15%。

5.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和组织活动时发挥较大作用的为37.5%,发挥一般作用的为41.3%,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的为21.2%。

6.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的使用情况

学生社团中,拥有固定活动场地的占37.5%,与多个社团共用或流动使用场地的占53%,活动时临时租用场地或使用公共场地的占9.5%。

7.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的宣传方式

学生社团在组织开展活动时,95%采用条幅宣传,76%采用海报宣传,35%采用校园贴吧宣传,5%采用传单的方式宣传。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上述调查情况,我们认为现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社团运行机制不完善,组织建设较为滞后

在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社团的运行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校、院(系)、社团联合会、个别业务部门多头管理或缺乏管理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学生社团在发展中由于缺乏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存在自弹自唱,乏善可陈的情况。其突出表现为:

一是结构松散,管理缺位,社团的成立和解散随意性较大。社团发展中缺乏指导和规划,各级管理和服务部门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实现路径和工作计划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有效的监督。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缺失,达不到有章可循,规范发展、有效运行的目的。社团骨干缺乏传帮带的工作传统,社团的后续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社团类型驳杂,比例失衡。以山工院的调查问卷为例,文艺和体育类社团比重过大,两者相加的比例为67.8%,而学术科技和就业创业类社团占比较小,两者的占比分别为16.1%和6.4%。部分学生社团在申报设置时一哄而上,没有考虑在校学生的根本需求,难以实现扎根和壮大。

2.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紧张,指导教师缺乏失位

当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就高校学生社团经费问题出台明确的政策。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或者很少设置学生社团活动的专项经费,加之学生社团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筹资渠道单一,导致了学生社团长期缺乏经费保障,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资金的缺乏又导致了学生社团举办活动的数量、质量、场地以及日常运行、指导老师聘用等方面遇到了很大的现实困难。在学生社团中,指导教师承担着包括引导、教育、协调、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起着引领作用。但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大量社团指导教师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学生社团没有持续固定的指导教师,或指导老师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而出现形同虚设的现象。二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需要设置和聘用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教师,但是这部分指导教师整体较为缺乏。三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教学和管理压力大,时间紧张。在很多高校中,社团指导课没有被列入学校必修或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中,上课不算教学课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脱钩,导致社团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

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限制较多

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多采用三年学制,其中还要安排半年的专业实习时间,这导致了学生参与社团建设和组织社团活动的时间短,不利社团干部的长期培养和社团文化的传承和积淀,限制了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场地和硬件设施也出现了短缺情况,学生社团的活动时间和场地受到进一步挤压,影响了部分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4.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品位和吸引力有待提升,交流、宣传力度不够

能否举办高质量的社团活动,能否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生加入社团,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2]。高校中许多学生社团热衷于开展各种时尚类、娱乐类和兴趣类的活动,而对学术类、公益性和思想类的项目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类活动,这点在高职院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习惯、思维定势等原因,社团活动多注重氛围和形式上的东西,对社团活动的规划、影响和意义等方面考虑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很多社团活动只是简单的重复,被动的模仿,社团活动形式单调,千团一面,缺乏吸引力,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学生社团之间的内部交流较少,多数社团在社团建设和举办活动时往往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这不仅导致了有限社团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社团活动缺乏创新,规模和影响力偏小。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各社团还是多以传统的横幅、海报为主,对新兴科技信息手段运用不够。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主要对策和创新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从机制建设、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思考如下:

1.加强社团机制建设,构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引导推动社团发展

其一,探索建立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联合会四级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及社团活动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警惕和抵制错误思潮对学生社团的影响。其二,规范社团内部的规章制度,通过修订完善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组织的审批、考核、监督与奖励办法,将学生社团的管理正式纳入学校管理的工作轨道。其三,科学引导并认真审核学生社团的设立申请,不断优化各类学生社团比例。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大力扶持理论学习类、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积极引导就业创业类、公益服务类社团,适度发展文化艺术类、体育锻炼类社团。在社团建设中更加突出专业特色、着力打造品牌社团。

2.开阔思路,拓宽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渠道,发挥指导老师的积极作用

学生社团的经费缺乏、教师短缺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加大投入。学校领导要重视社团活动,出台相应的措施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支持,积极争取教务、科研、后勤等学校职能部门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物质保障。二是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通过校友会等组织来募集资金,同时广辟渠道争取企业的赞助支持,可采用为企业提供广告宣传,产品展示、商品销售等方式吸引资金或物质支持。三是增强社团自身“造血功能”,鼓励社团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专业优势开展面向广大学生、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通过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的结合,实现社团经费来源多元化[3]。四是修订并完善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一套指导老师选聘、管理及考核办法,使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有效激励。五是加强社团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的沟通交流工作。在进行指导教师选聘工作时,实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综合考虑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科研负担、指导时间和方式等因素。务求指导工作不流于形式,注重实际效果。

3.大力培养社团组织骨干,努力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水平和吸引力

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当前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发挥好学生社团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将社团运行中涌现出的好传统、好方法和优秀文化积极的总结并传承下去。尽量减少社团发展中对某个“能人”的依赖,逐步实现以制度、传统和文化来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为有效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水平和吸引力,扩展各社团的专业视野,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山工院为各学生社团积极构建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平台,无论是学院每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还是山东省大中专社团节、山东省创意文化节展演、调研山东系列活动。无论是注重科技创新的“挑战杯”创业大赛,还是关注环保公益的环保广告招贴展,处处都是学生社团的博大舞台。学生依托这些平台,凝聚人气,提高水平,锻炼能力,极大促进社团自身建设和社团活动质量地提高。

4.注重不同社团间的横向沟通,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对外宣传

一是学生社团应充分注重社团间的横向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融合交流,使社团活动在规模、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除本校社团外,各社团组织还应走出校门,开阔眼界,多吸收其它高校及社会上的同类社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以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二是学生社团应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宣传功能,综合运用网站、QQ群、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现社团风采,吸引学生参与,展现青春正能量。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EB / OL].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qlf/200703/t20070321_14553.htm.

[2]刘美志,于明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研究[EB / OL].http://www.xjzjszyj.cn/Article/dtjs/2012/10/11/1030.html.

[3]卜威.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2012,(1):118~ 119.

2015-03-30

孙会海(1972—),男,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聪(1982—),男,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朱红霞(1971—),女,临沂大学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G71

A

1008—3340(2015)03—0047—04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高职
缤纷社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