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2015-03-06丁军颖洪燕英刘清泉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

桂 红,丁军颖,高 翔,古 颖,荣 蓉,洪燕英,刘清泉

近年来,临床上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尤其是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使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所致感染日趋严重。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其导致的感染治疗尤其棘手,病死率很高[1]。本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4年所有临床送检样本,分析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分布特点,以期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4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所有送检的临床样本15 620例,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创口分泌物和咽拭子等,医院感染标准参照《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10年版。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送检样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分离培养,弃掉源于同一病例的重复病原菌,革兰染色(试剂购自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鉴定,并以COMPACT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核实,菌种鉴定质控标准菌株为阴沟肠杆菌ATCC70032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2 β-内酰胺酶检测:样本分离培养鉴定后,将所有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样本,进一步以常规头孢硝噻吩纸片法[2]检测,判定其是否产β-内酰胺酶,留存产酶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分析。

1.2.3 药敏试验:采用COMPACT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菌种MIC检测质控标准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结果

2.1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送检标本中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507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26株(10.4%),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301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7.2%。

2.2 样本类型及主要分布科室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主要为创口分泌液172株(57.1%)、痰液100 株(33.2%)、尿液27 株(9.0%),其他2株(0.7%)。主要科室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皮肤科和疮疡外科,分离率依次分别为61.0%(25/41)、60.8%(59/97)和32.8%(116/354)。

2.3 药敏试验结果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89.0%、57.8%、28.5% 和26.6%,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见表1。

表1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

2.4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疾病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因耐药易导致医院感染;结合部分临床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引起的相关临床疾病多为呼吸机相关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3 讨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尤其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治疗非常困难,病死率极高,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产β-内酰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主要耐药机制之一[4],因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水解进入菌体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是临床治疗失败的最重要机制,也是难治性感染的最主要原因[5-6]。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作用靶位,其改变也是影响该菌耐药的重要机制,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抑制PBPs,阻碍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菌体发生膨胀裂解[7-8]。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耐药是由于原有的PBP2与PBP3之间产生一种新的PBP2'(即 PBP2a);低、中度耐药则是由于 PBPs的产量增多或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所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可受药物透过细菌细胞壁的难易程度的影响[9]。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病例很多,尤其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经检出,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就会相对增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标本主要为创口分泌物和痰液。除因此类标本送检率高外,还说明创口和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大。重症监护病房、皮肤科和疮疡外科分布高,可能与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创伤性操作较多,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也较多有关,另外免疫力低下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11-14]。皮肤科和疮疡外科则多为长期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有的甚至为激素治疗患者,这些均是造成菌株耐药的可能原因。这也恰好解释分离到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源于呼吸机相关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病例,提示该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本研究药敏结果显示,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另据文献报道,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全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最敏感[15]。因此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产β-内酰胺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产 β-内酰胺酶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公认治疗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有效的是万古霉素[16],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也敏感。值得注意的是,临床选用万古霉素治疗最多,但用前应先慎重评估病情,因万古霉素治疗不敏感已有报道[17]。

总之,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国外也已引起高度重视[18]。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其传播,降低其所致医院感染率,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重视临床监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 罗琦.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177.

[2] 郭鹏豪,王雅丽,廖康,等.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7):897-898.

[3] Issler-Fisher A C,McKew G,Fisher O M,et al.Risk factors for,and the effect of MRSA colonization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severely burnt patients[J].Burns,2015,S0305-4179(15):63-67.

[4] 谈华,徐嘉昌,刘雪梅,等.婴幼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5981-5983.

[5] Koukos G,Sakellari D,Arsenakis M,et al.Prevale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in the oral cavity[J].Arch O-ral Biol,2015,60(9):1410-1415.

[6] 于农,张伟,陈建魁,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株检测方法探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74-76.

[7] 马筱玲.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耐药机制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9.

[8] Ba X,Harrison E M,Edwards G F,et al.Novel mutations in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genes in clinic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s that are methicillin resistant on susceptibility testing,but lack the mec gene[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4,69(3):594-597.

[9] 游轶博.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能力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10]张志军,曹海燕,刘延媛,等.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1924-1926.

[11]凌宙贵,刘滨,刘卫,等.ICU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比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50-52.

[12]赵德军,胡昭宇,曹雁,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8):835-837,840.

[13]郑乐知,莫萍,安如俊,等.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流行病学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08,28(3):103-105.

[14]林琳,王晶,万献尧,等.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基因分型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1):1822-1825.

[15]李静.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变异浓度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9.

[16]张琴.体外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演变过程及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17]焦玲.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性变迁及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8] Luini M,Cremonesi P,Magro G,et al.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is associated with low within-herdprevalence of intra-mammary infections in dairy cows:Genotyping of isolates[J].Vet Microbiol,2015,178(3-4):270-274.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