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自体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5-03-06谷凌云梁瑛琳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回输异体自体

王 勤,谷凌云,陈 震,梁瑛琳

近年随着各种创伤急救和重大手术的病例逐渐增加,外科用血也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虽然骨科临床技术迅速发展提高,但面对日趋紧张的血源和供血困难的稀有血型,单纯依靠异体输血难以解决用血问题。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输血费用及避免异体输血不良反应和疾病传播等方面体现了明显优势[1]。但相关文献认为,骨科手术中的创面组织和空气可能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此外术中产生骨髓屑与脂肪滴、自体血回收的处理程序也可能影响其应用效果[2]。为进一步探讨其应用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异体输血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35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8例采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异体输血的11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98例,女20例;年龄21~65岁;体重51~75 kg;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脊柱骨折切开复位椎间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31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7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对照组男96例,女21例;年龄22~67岁;体重50~76 kg;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脊柱骨折切开复位椎间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35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6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自体血回输方法 患者全麻后进行手术,采用3000-H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北京京竟医疗公司提供),连接相应管道系统及一次性耗材。待耗材安装准备完毕,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对吸引管路和储血罐进行预冲。血液回收罐通过负压吸引将手术创面上的血液回收到储血器,注意抗凝剂滴入量与吸入血量比为1∶10以防止凝聚。首次回收血量>600 ml时,留样2 ml,经过多层过滤进入血液离心杯中,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再分离、洗涤等净化,获得洗涤后红细胞保存于血液回收袋,根据患者情况回输。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输血量及输血前及输血后12 h监测电解质及血常规,观察术后12 h血液流变学情况,对输血后反应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输血量与手术时间 观察组回收血量650~1500(953.19 ±112.67)ml,回输血量 350 ~650(519.25 ±135.08)ml;对照组输血量(550.21 ±127.45)ml。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5.09±20.51)min,对照组为(136.49 ± 19.85)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电解质与凝血指标 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12 h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压积(HCT)均高 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科手术患者电解质与凝血指标结果(x±s)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住院天数 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x±s)

2.4 输血反应 两组术后患者未出现明显输血反应、出凝血功能异常及全身感染等症状。

3 讨论

临床骨科急危重症手术多,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和失血过多等临床特点,有些患者尚存在休克症状,使得输血量较多。血源的紧张导致临床用血供需关系的矛盾日益彰显。而异体输血也可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原因是目前的检验手段还不能检测所有病原体和窗口期的感染,所以有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如肝炎、梅毒、艾滋病等[3-5]。此外,异体血输入也可能并发过敏反应和溶血反应等。

目前自体血回输被认为可提高失血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还能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本文所采用的自体血液回收机可以去除回收血液中的大部分杂质及各种有害物质,对失血的回收率高(相关数据表明65% ~80%,HCT:50% ~ 60%)[6-7],可以为患者提供新鲜浓缩红细胞,对改善血氧运输能力和维持血容量能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本文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出凝血功能异常及全身感染等症状,也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有学者认为,骨科手术中血液回收处理的过程会使红细胞暴露于空气中,其质量受环境、温度影响,又经过吸引、过滤、离心和大量洗涤等因素后,红细胞形态和理化性质将会有所破坏,因此推测自体血回输后的功能欠佳[8-9]。而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输血后红细胞上升不及观察组,推测可能与异体血的红细胞在保存中老化有关。同时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推测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患者血液稀释、红细胞密度及血管阻力降低、血流加快、造血系统活跃、组织细胞供氧充足,从而促进新陈代谢,而对照组输注的血液存在红细胞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差、血流慢、组织缺氧等问题[10]。

综上所述,对回输血液的质控不一定影响其效果,回收式的自体输血是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也是异体输血的非常有益的补充,对更为科学、节约、安全用血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结合其他措施联合血液保护,能够使患者用血更为安全有效。

[1] 于青,刘嘉馨,王红,等.红细胞老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77-79.

[2] 黄志峰,翁习生,邱贵兴,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7):385-387.

[3] 王同显,万旭,孙波.去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血流变血特性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68-369.

[4]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当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45-1346

[5] 吴祥,席波,周跃峰,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回收自体血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47-149.

[6] 李建华,李斌,胡惠英,等.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4):322-324.

[7] 杨德勇,王俊勤.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3):205-206.

[8] 陈剑明,郭斌,王晓腾,等.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395-396.

[9] 卢光涛,何剑,蔡亚娜,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55-156.

[10]顾海慧,郑素娟,牟显尧,等.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5):552-554.

猜你喜欢

回输异体自体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探讨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