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2-28范可微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水平英语教学

范可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

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范可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根据农业院校的自身特点,探讨改进英语教学的措施。

农业院校英语教学思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急待向科技化、现代化、国际化迈进,这就需要大量的科技型、国际化的农业人才来适应这一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对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

在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英语教育要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校育、应用教育……,而农业院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将直接决定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程度和农业知识技能的交流及实践水平。[1]

一、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差,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大部分考生都不愿意报考农、林、地、矿等专业,所以农业院校学生生源比同层次学生素质偏低,英语水平更是如此。而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当地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另外,学生在高中学的大都是应试英语,语法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在篇章理解,口语表达及听力理解方面的能力却很薄弱,因此无法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环境,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大班授课,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高校实施扩招,而教师的数量有限,只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班级人数多则150人左右,少则也要70-80人,英语教学只能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解词汇、语法、理解课文为主,偶尔提问也只能让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无法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从学生那儿得到有关教学效果的反馈,教与学就会处于脱节状态。

3.学生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使教学无法满足个体需求。[2]

由于各地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各高校生源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方法和习惯也不同。基础差的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时间长了,就在课堂上开小差,这样越落越远,最后甚至可能放弃英语的学习;基础好的又觉得老师讲的过于简单,没什么可听的,课堂上学不到什么,就是浪费时间,也可能会出现不听课的现象。这样长此以往,课堂教学秩序难以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打不到预期目标。

二、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1.采用多媒体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多媒体教学理念已经引入外语教学中。该教学模式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调的教学环境;在教材上丰富了原来课本上一成不变的课文讲解和语法练习,可以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同时也为以听说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该模式使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活动向双向、互动形式转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大增强其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2.因材施教实施分级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级教学的要求:“各校应按照学生的交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实行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人施教,分类指导,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原则。由于农业院校生源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及其英语知识的接受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再根据此层次和水平来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能。同时老师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目的更加具体、明确,教学效果更加完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取得进步。

3.采用双语教学,培养科技型、世界型农科人才。

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得到现代工业和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我国各高等农业院校正在努力探索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学科,双语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即用英语讲授专业课,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又能带动英语学习,用世界性的语言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4.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的建设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通过研修,攻读学位等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此外,要加大对英语教学硬件的建设,确保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中包括加强语音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设。安装英语广播接收设备、完善校园英语广播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立体化、多媒体外语学习环境。

总之,高等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既具有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除了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根据农业院校的教育和发展特点,通过英语教学,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延伸学科内涵,加强工具性学科——英语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为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其全面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成为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级农业科技人才。

[1].龚献静,卢志君,刘萍.入世后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和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3,6

[2].苏章海,李伟.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农业教育》2006,3

[3].张牡丹.对传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弊端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32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英语水平英语教学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