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对人物情感表达作文的困惑

2015-02-28刘永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生活空间学段交流

刘永红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人和小学重庆云阳404508)

小学生对人物情感表达作文的困惑

刘永红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人和小学重庆云阳404508)

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多种问题,主要有:写作本质失真,人文关怀缺席,生活空间闭塞,直接体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直接感受欠缺,阅读积累不足,资料记忆不够。针对这种普遍现象,特提出以下解决策略: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回归本真;扩展生活空间,丰富体验,培养观察能力,锻炼思维;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积累写作灵感。

小学作文素材积累

小学是写作打基础的阶段,应该具备写作一般作文的能力,但当今的不少小学生仍然为写作苦恼,写作成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一块心病。学生觉得作文困难与他们记忆中素材的缺乏有密切关系。下面就几点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1]

一、培养正确的作文意识,回归本真

当前的作文实践多半是以追求应试的分数为最终目的,我们必须明白作文的本质,要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这是学生作文走向正常的根本前提。新课标把义务教育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应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第三学段开始了。“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句话体现了这一学段的作文价值。从浅层意义上看,是对文字的运用,作为一种生存生活的手段存在,是作文工具性的一面。从深层意义上看,其实是一种人文关怀,在表达与交流中实现情感的宣泄与交流。应该说,人文关怀才是作文的最终价值。只有从根本上明了作文在每个学段的价值定位,才能正确地引导作文的教学与实践。教师正确定位作文价值,才能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才能引导学生正常作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作文的价值,才能真正地从作文行为中实现“主体性”。引导学生明白作文是出于自我表达以及与人交流,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作文的本质是述真情,写真心,这样才能端正他们的写作心态。[2]

二、扩展闭塞的生活空间,丰富体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写作的源头在何方?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丰富的生活给人以丰富的体验,当体验丰富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表达宣泄的欲望。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根本源头。只有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才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才能顺利实现“我手写我心”。

学生的生活空间是相对闭塞的,他们的体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制。出于安全的考虑,学生的家长不放心他们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然而笔者认为,学生有必要走出相对闭塞的生活圈,要出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实现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难。学生家长可以在周末休假时,带学生走出既定生活圈。也可以利用各种假期带学生到市区里面逛逛街,看看玲琅满目的商品,感受熙熙攘攘的人群,观察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带学生走访亲戚、朋友、同学,让他们感受亲情友情的宝贵。还可以带学生到周边的村子走走,让他们充分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他们了解农民的生活。寒暑假的时候可以抽时间带学生去稍远的地方旅游,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扩充视野。[3]

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锻炼思维

新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由点点滴滴构成。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一切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然而这些精彩并不是那么张扬的,它需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观察然后有所发现,发现然后思考,思维之花于是开始盛开。就学生的生活圈子来说,虽然会有一点小,但总会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精彩。学生就读的学校会有一些活动,学生的家里面也会偶尔发生一些事情,学生家长工作的地方更是丰富多彩,只要学生注意观察,惊喜总还是有的。但就访谈来看,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需要老师以及家长的配合。少不经事的孩子必须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去感受生活,观察世界,这样才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而热爱生活才会进一步激发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才会有兴趣去观察,去感受。教师和家长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完整的活动,对孩子进行适宜的观察训练,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可以引导孩子在做观察练习时,运用这样一个公式:观察=凝视+揣摩+默述。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灵感

从学生的情况看,阅读面以及阅读内容还是较为广的,问题主要出在阅读习惯的不科学上。这种不科学的阅读习惯主要体现在经常处于浅阅读状态,不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不会积累。

如何实现深度阅读?第一步是自我思考,学生拿到材料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材料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文本材料不妨在空白处写下批注;其他形式的材料也可以转化成文字,再进行思考。第二步是在交流中实现深化。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读书汇报活动,与学生一起分享读书成果。学生可以在跟教师以及同伴的交流中深化读书心得。

如何进行阅读积累?从积累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感、积累语言表达形式、积累人文修养。从积累的方法来看,主要有:在熟读成诵中积累、在理解感悟中积累、在搜集摘录中积累,以及在实践运用中积累等。教师有必要跟学生讲明积累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前提下进行积累,同时也要注意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

王栋生在阅读“民国小学生作文”后,提出两大感慨,一是当年的小学生像是没有什么顾忌,什么都敢“论”。读史说经,国计民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没有禁区。二是全部选文都有“功架”,有模有样,郑重其事,继承了中国语文传统。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给当今小学生作文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些作文有血有肉,其实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结果。课外的积累奠定作文扎实的功底。由此可见,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素材积累。

[1]孙素英,肖丽萍.认知心理学视域中的写作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34~140。

[2]李华秀.关于写作本质的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3~1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23,13.

猜你喜欢

生活空间学段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山骨云根
年年有鱼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