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中学生法制观教育

2015-02-28陈永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法制政治课中学生

陈永兰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中学生法制观教育

陈永兰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充分认识新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新课改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课题,作为法制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所当然的担当起重要角色。

依法治国中学生法制观教育

一、现阶段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法制教育观念相对单薄

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中,受制于客观环境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重点,而对旨在提高中学生法律素质的法律政治课安排很少,甚至没有。[1]

2.法制教育的内容相对枯燥

政治课教学中涉及的法律,教师只是简单错略地介绍一下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枯燥乏味,缺少联系中学生的实际案例来设置教学内容,因此就对教育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缺乏吸引力。

3.法制教育的方式相对单一

学校的法制教育主要采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法律知识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自己看看,或者只限于理论讲述,缺少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二、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分析

1.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形势下,青少年普遍缺乏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对法制教育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可以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治理,以德育人,把法与德灌输到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时刻使其警醒。另外,教师可在教学中寻求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运用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形成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创建青少年维权活动小组,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其中来,同时开展模拟法庭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同时也时刻提醒着他们,树立正气,改掉恶习,分清真、善、美。提高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兴趣。[2]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统一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思想教育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学生课程学习比较多,学习压力较大,导致学生本身就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令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是十分难得不易的。这和我们教师也是有直接关系的。良好的心态包括对法律的认知能力和对法律行为的表现方式,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应该把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

在学校内和学校外很多学生的违法行为都是因为其自身没有很强的意志力,无法控制和抑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在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性和意志力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重视开导学生的思想情绪,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对于情绪低落甚至遇到困难心灵受到伤害的学生要更加关心,耐心开导,并可运用身边案例及新闻故事讲述与他们,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护自己,也不伤害他人。远离犯罪的道路。[4]

3.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课外教育

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教师利用课本教材再加上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学生可以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同时由于中学生的课程比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与此同时这就需要学生重视对课堂外法律知识的学习。(1)在课堂外,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典型的法律节目来学习法律知识,如法律讲堂、法律视野、社会与法等等法律节目。这些节目都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法律知识,并且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扩展学生的法律知识面。(2)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也应该传授学生法律知识,令学生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时遵纪守法。(3)家长应督促学生在课外时间经常阅读一些法律书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条款,不断开拓自己的法律视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因此,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应该利用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权益。[5]

不难看出,在整过法制教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制渗透的教育目标,通过营造和谐而浓厚的法制教氛围和恰当的案例,使学生也能主动接受了教师的观点;另一方面学生接受教师的意见的同时,心理也处于无戒备状态,消除了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使学生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法制教育。从而体现了“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法制教育渗透的艺术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涉及到法律的,如果仅从内容上去讲法律条文既枯燥、又抽象,学生难以接受理解。《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法制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施教手段和方式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讲“多彩的消费—消费品质量的法律保障及消费权益法律保障”时,教师通过发动学生收集案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商品售出概不退货”、“打折商品概不三包”等事例,在讨论中得出经营者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从而让学生知道,消费水平会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商品的性能、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在产品质量上的强制性规范则是消费水平的重要保障。利用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直观例子,使中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觉就接受了法律知识的熏陶,扩大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层面。

如此实施教学,势必会取得积极的效果:其一,课堂氛围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其二,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诱导、启发、点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悟中明白深刻的道理,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1]陈蜜.中学法制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5)

[2]张雷.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述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5(1)

[3]李文柱.让法治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J].新视角,2010(12)

[4]施佳友.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西南大学,2008(12)

[5]陈俊珂.中小学法制教育途径的思考与探讨[J].天津教育,205(9)

猜你喜欢

法制政治课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