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管理创新

2015-02-28任晓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新课程

任晓宏

(甘肃省迭部县白云学校甘肃迭部747400)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管理创新

任晓宏

(甘肃省迭部县白云学校甘肃迭部747400)

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需要尊重与关注之时,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新课程德育管理创新以人为本育人

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新做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必须走创新之路,才能走出一番新天地。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思路与个人的实践经验略谈个人看法。

一、齐抓共管,形成德育体系

1.学校教育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学校德育工作是否扎实有效,领导班子的态度和决心是关键。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一线,到各班级上德育课,面对面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在学校广泛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依据。[1]

按学校教职工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职责,全员德育对不同的德育主体做好有差异性的德育工作,把教师作为全员德育的主体,班主任作为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把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服务意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注重搭建平台,建立长效机制。[2]

学校要经常举办道德知识竞赛、广播讲座、板报,以及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常规,常抓不懈。以此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参与体验中提高认识,提高觉悟。

建立校长信箱。学生对学校管理存在的疑惑、对校园建设的意见、对不合理现象的投诉等,都可以通过校长信箱与校长进行沟通,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站进行解答,打消学生的各种疑虑。

依托学校特色建设,大力推进养成教育,用书香滋养、用德育、礼仪素养成就谦谦少年。

2.班主任教育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靠班主任的引领,班主任离学生最近,接触学生最多,给学生的影响最深远,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在教师队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班级的量化考核也应加入到对班主任期末的考核中。例如我校进行的班级量化考核,把平日学生的表现,参与活动的情况,加入到班主任期末总评,优奖差罚。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据了解,有的班主任责任心虽强,但思想感情、工作方法过于生硬,动辄对学生横加批评,既动气自伤,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教情绪和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举办班主任工作的专题培训。[3]

3.科任教师的教育

科任教师的教学与德育份量一样重,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不可忽视。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让每一个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自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自主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讲求渗透性

在学科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突出德育渗透?我认为,要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因为人的情感态度具有沟通、传递、感染、分享作用,具有强化、放大、一人得道作用。只有当情感本身得展、提升,德性品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传统德育以学科为本的教学的最大失职。在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中,就是要改变教学的学科本位,进行价值本位转移,在学校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孩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体现着教师殷切的情意。只有在“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共鸣与升华。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首先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首先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学校德育形式生活化

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教益应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应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为学校的德育的主要载体。每一项德育活动都离不开生活作背景,事实作基础。生活化的学生德育就是要把德育还原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适时机的进行教育和感化。如在课堂上谈讲礼貌不如生活中师生相遇的瞬间指正和教育,在课堂上大讲孝顺父母不如找那些留守子女进行一次关于亲情和学习的座谈。德育工作者要做一个善于留心生活、善于提炼生活的人,有机地告诉学生为人处事之道,这样的效果是显见的。[4]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多种方式,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与家庭一起共同解决。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我们学校的德育环境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人更美”,让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

[1]《教书育人》2012年第4期

[2]《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2期

[3]《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4]《当代教育学》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新课程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