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探讨

2015-02-28潘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人生观道德教育中学生

潘波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湖南长沙410013)

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探讨

潘波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湖南长沙410013)

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到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发展不成熟、较强的可塑性、缺乏分辨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了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后,探讨了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给出了一定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中一员的中学生离不开社会,自然也就参与社会中的活动,中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接触着社会中其他的事物,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着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价值观的改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注重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嫌贫爱富、人们之间的信用逐渐降低,社会道德底线逐渐跌破底线,很多公众事件在考量着社会的底线的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社会中一员的中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以及学校注重知识教学而忽略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在中学也逐渐出现一些道德低下的问题,比如歧视学生、打架斗殴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体现出中学生缺乏道德教育。随着国家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加快道德回归政策的提倡,关于加强中学生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因为中学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段,在中学生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段,所以,是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关键时刻,只有在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德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本文将在分析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来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中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未来命运,而中学阶段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段,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任何事情都感觉新鲜,也喜欢模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他们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所以容易犯一定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也必须注重德育教育。综合多年的学生教育工作,总体来说,关于中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提高:随着媒体的普及,通过媒体报到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升高,犯罪年龄也越来越小,更多的表现在学生成帮结伙,因为极小的矛盾就开始对同学痛下杀手,所采用的手段也越来越成人化,残忍程度甚至有的超过成年人的行为。如之前媒体报道的某中学生因为奶奶说了他两句,直接将奶奶残忍的杀害了,之后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直接上学,足见现阶段中学生只残忍程度。[1]

2.无心求学,缺乏社会责任感。现阶段的中学生很多都表现出不爱学习和不愿意上学,他们没有理想,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对未来的期望。“读书无用论”在他们之间泛滥,他们更多的注重的是有钱就行,一切以权力和金钱为主,认为有权有钱就能行遍天下,一切以享乐主义为主。很多学生整天无精打采,不思进取,喜欢泡在网吧打游戏,完全不考虑父母为了让其读书所付出的艰辛。[2]

总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提升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讨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在对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中学生施加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这些影响和教育逐渐转换成中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使其形成科学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社会,为将来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做出对社会有用的贡献。

关于提升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营造高品位的道德文化氛围。中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也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所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对构建中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对学生进行案例教育,始终注意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特别是对社会反映比较大的公共道德事件进行解读,让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感悟和理解,并进行思考和对比,注重人性的的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我思考来提高其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能力。学校通过构建高品位的道德文化建设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心理形成的关键期,对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同时也对周围的事情拥有自己的观点,其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在心理方面会出现一定的不健康是允许的。这就需要中学生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举办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同时能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相互信任。同时,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让学生逐渐能承受一定的打击和奖励,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定的意志。[3]

三、结语

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分析中学生道德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道德教育,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夏立坤.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2]沈吟秋.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学理论.2010(19)

[3]王玉福.关于德育课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04)

潘波(1967),女,湖南长沙人,本科,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人生观道德教育中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