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作文从"动"到"静"的细微描写

2015-02-28于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松原市细微处枯枝

于虹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吉林松原131400)

浅析小学作文从"动"到"静"的细微描写

于虹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吉林松原131400)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的撰写是一个令孩子和家长都头疼的事情,有大部分孩子可以按照作文的要求来写,但是写出的作文的质量却是很低的水准,读起来很乏味的。就像一本流水账,没有起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写得生动而有感染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学会从“动”到“定格”的态势,细微处入手来写

所谓的动,无疑就是指所要写的动作或者是心理变化;而定格却是将某个动作或心理的一个定位,就像电视的一个画面的锁定。只有把握住这些精美的瞬间,进行细微的描写,才能更吸引读者,抓住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使文章有品味,有可读性。例如,奥赛作文《枯枝》的片段――“孩子的身体在枯枝上晃动,两只小手紧紧地握着枯枝干,摇摇晃晃地垂摆着,枝干发出了吱嘎的声响,眼看着就要断了下来…”此时就把这个场面定格,让读者的心也跟着绷紧,这个过程一定要细微地来写,才能突出本篇文章的中心。再如《露珠》一文的片段,“清早,打开窗向外观看,花的叶子上镶嵌着无数的珍珠,是那么的耀眼。昨晚的一场大雾还真的好大呀!你看那美人蕉的叶子上,好多的露珠在嬉戏玩耍,你碰碰我,我追追你,来来往往,好不自在呀!”写到此处就要定格,让读者在大脑中形成一个“静”的画面。这就是把动的场面定格为“静”。再如《放爆竹》一文的片段,“只看那爆竹的捻子正在嗤嗤地窜着小火球,此刻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最怕放爆竹了,我用双手紧紧地捂紧耳朵…”这个场面要从细微处入手来写,抓住紧迫的心理的定格。

二、学会从“静”到“联想”的手法,让细微变得粗大

定格的画面要想具有更大的可观性,就要对此进行更细致的加工,让静的画面搅出波浪和漩涡,让读者感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真谛,展开丰富合理的联想,给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枯枝》中的片段,“此时,我多想有一架云梯擎住孩子;此时,我多想有一双巨手托起孩子;可…”《露珠》中的片段,“一阵微风吹来,叶子在轻轻地颤抖,那些得意的露珠,忘了狂喜,你撞了我,我撞了你,在叶片上滚来滚去,汇聚成一个大露珠。一不小心,顺着叶脉向下滚去…”对于联想的书写,一定要精准,不可牵强,否则就会失去它的凝聚力,起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从“静”到“联想”的书写,一定要从氛围的衬托入手,不可随意联想,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可塑性,会给你的文章增添波澜,使细的部分变“粗”,使小的东西变“大”,这就突出了文章的精髓,让读者读起来爱不释手,有味道。

三、学会细微入手写,放宽粗线条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中心突出,脉络清晰,语言合理得体,详略得当外,还要注意该放的就要放,该收的就要收。做到细致如使绣花针,粗放好像陡山谷。在《枯枝》的片段中,“可是,我不愿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枯枝断了,孩子坠了下来。我不敢再看,可我那颗焦急的心不让我不看,孩子被下面的细枝垫了一下,又轻轻地弹起,最后被细枝托住了…咳,我长长地出了口气…”此处就要放粗线条来写,使文章有紧迫也有松弛。《露珠》中的片段,“此时,我想露珠不会有更多的抱怨和遗憾,带着它的微笑和夙愿,滋润着泥土,向根的家族走去…”写到此处时,就要收手了,这样文章才会有更大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从“动”到“静”的细微描写是学生开启写作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写出好文章,要坚持细心观察,吸取新鲜的营养,从细微处入手,大胆地实践,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于虹,女,1969年10月生,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曾获乾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多次参加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均荣获教科研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在市、县优秀论文集中刊登。

猜你喜欢

松原市细微处枯枝
鸟落枯枝
路 途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松原市备春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不是枯枝,是艺术品
松原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措施探讨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