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两岸南海合作的若干思考

2015-02-28王国红戴艳平

学术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主权渔民

王国红,戴艳平

加强两岸南海合作的若干思考

王国红,戴艳平

加强两岸南海合作,是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南海权益的重大战略举措。两岸加强南海合作具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两岸实现和平发展和优化南海渔民生产环境的重大现实意义。两岸对南海主权的共同认知、共同开发油气资源以及民间学术层面交流日益深入是两岸南海合作的基础。两岸应通过加强两岸公众的南海意识、建立两岸南海合作统一协调机制、完善南海海洋法律制度等途径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南海权益。

南海;两岸合作;权益维护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最深的海域。南海资源丰富,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风光秀丽的海岛资源、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等。南海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长期以来海底高台上形成了众多的珊瑚岛,如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南海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基地。合理开发、切实保护南海海洋资源,已成为关系我国主权完整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大陆与台湾在南海的合作,是我国维护南海权益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两岸南海合作具备重大现实意义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通向太平洋的门户。台湾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是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台湾历来都对任何侵犯南海各岛屿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并积极采取了许多相关行动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如表1)。

表1 台湾地区为维护南海主权而进行的斗争活动简述[1]

(续表)

近年来,南海问题争端日益激烈,我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两岸暂时处于分治状态,但两岸维护南海主权的立场是一致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两岸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南海主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加强两岸合作,共同维护南海权益,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海洋不仅是大陆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也是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加大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关系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一个重要领域。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对南海资源的占有,不断侵犯我国在南海的权益,有的国家还趁机利用我国两岸之间的矛盾,加大对中华民族整个海洋权益的侵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就对我国南海诸岛提出主权要求[2]。近年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仍然通过多种形式侵犯我国南海权益。因此,加强两岸合作,不仅可以共同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还能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加强南海合作是推动两岸实现和平发展的重大举措

历史表明,只有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一直以来,两岸都在不断加强政治上的互信合作。特别是2005年4月29日,国共两党签署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奠定了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两岸在政治上的互信合作将极大地推动两岸在南海军事、南海主权捍卫和南海资源开发上的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入也将促进两岸人们的交流和交往,进而扩展到两岸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最终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统一。

(三)加强两岸合作,是优化南海渔民生产环境的重要手段

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排除和减少两岸渔民在南海海域作业的风险,促进南海渔业生产,是两岸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问题。近20年来,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两岸南海渔民的骚扰、抓扣和侵犯从未间断,多达80多艘大陆渔船和近2000名渔民被无理抓扣,近10人被打死,数百人受伤[3]。2014年5月6日,大陆11名渔民又在南海遭武装分子劫持[4]。近10多年来,台湾地区的渔民生命安全也多次受到菲律宾的严重威胁(如表2)。这已严重影响到两岸南海渔民的渔业生产、生活乃至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加强两岸南海渔业合作、优化南海渔民作业环境,这是两岸的共同利益所在。

表2 11年来台湾渔民遭菲律宾羁押射杀事件[5]

二、两岸南海合作的前期基础

(一)两岸对南海主权有共同认知基础

纵观史实资料和文献,两岸对南海的主权一贯都坚持“南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海拥有一切主权。”因此,在涉及南海主权事宜上,大陆和台湾当局都对其他国家侵犯中国南海主权的行为和方式表示严正的声明和抗议,反映出两岸对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坚定立场。同时,两岸在对南海政策上也持相同的认识。大陆强调对南海的政策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台湾当局对南海也主张“主权在我,共同开发”。两岸在南海政策上的相对一致性,是两岸开展南海合作的基础。

(二)两岸在关于南海合作问题上的民间交流日益深入

目前,两岸在民间和专家层面关于南海问题的学术交流探讨十分活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台湾政治大学和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民间南海学术论坛。海峡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论坛自2002年创立以来,中国南海研究院与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分别作为两岸牵头单位,已在琼台两地轮流主办了多届学术研讨会(如表3)。研讨会的举办为两岸南海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两岸就南海问题的探究不断深入,探究的层面不断扩展,探究的问题紧跟南海局势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3 历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简况

举办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大大促进了两岸在南海合作问题上的探索。如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就达成了六项共识。在南海合作探究上涉及科学考察、海洋环境保护、油气资源开发、海上污染处理、海上搜救、渔业资源养护、急难救助、航道安全维护等方面(如表4)。

表4 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六项共识[6]

(续表)

(三)两岸在南海共同开发油气、保护渔业资源等方面已有良好合作

台湾地区扼守的太平岛是南沙最大的岛屿,占据南沙的核心地位,并且岛上常年有淡水,可以作为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后勤基地[7]。两岸在海洋油气勘探上的合作是两岸合作比较早的领域。自1996年开始,中海油和台湾“中油”就不断地进行合作,地域涉及到珠江口台南盆地与潮汕凹陷区、台湾海峡中线附近、南日岛盆地等地。2011年,台湾中油公司在南沙太平岛附近海域申请了13.8万平方公里新矿区,目前已获台湾当局批准[7]。这两家公司在海洋石油方面的合作,将推动两岸在南海其他方面的合作。此外,两岸在保护和开发渔业资源方面,已相继签订了一些意向书,如《两岸共同制定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方案意向书》《海峡两岸海洋与渔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意向书》《推动海峡两岸渔事纠纷调解备忘录》等,这大大加快了两岸渔业合作的步伐,也为两岸的南海各项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两岸南海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两岸公众的南海意识

南海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对两岸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南海海洋意识,使两岸公众都能清醒的认识到南海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利益,也是维系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民族的海洋意识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体系,包括海洋主权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海洋科技文化意识和海洋法律意识等方面。南海主权是中国主权的重要组成部份,不仅包括领土主权、领海主权还包括海域管辖权和海洋权益。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南海,增强两岸公众的南海海洋意识,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形成海峡两岸全民关注南海的氛围。

(二)建立两岸南海合作的统一协调机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就开始侵占我国南海岛屿,至今已有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被这些国家强占。虽然两岸对侵占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制,但如果两岸能建立统一的南海权益维护协调机制,加强南海维权合作,将大大改善南海维权现状。在大陆方面,管理海洋事务的部门有海洋、海警、海事、渔业等部门,台湾则有“海巡署”“渔业署”“环保署”等部门,两岸可以先从海上执法、海洋环境保护、打击海上犯罪等领域进行合作。目前,两岸的海上执法部门合作正在向沟通和互信方面发展,已建立了海事—海巡、海监—海巡、公安—海巡等几条热线联系渠道。但两岸的执法合作,当前还只限于信息沟通以及个案处理层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或者是常规化的执法合作。因此,两岸应全面梳理各自的涉海部门,深化合作和交流,并逐步建立统一的南海权益维护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两岸可以不断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进而拓展到涉海的海洋服务合作、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海难搜救等各个方面。

(三)完善两岸南海海洋法律制度,依法维护南海海洋权益

长期以来,两岸在海洋制度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为维护海洋权益,建立海洋开发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表5、6)。为了适应国际海洋新秩序,维护南海海洋权益,根据国际海洋新制度和新形势,两岸必须不断健全南海海洋法律制度体系。目前两岸的海洋基本法、专属经济区法和大陆架法以及领海及毗连区法不健全,让一些国家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地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和海域。同时,两岸的海岸带管理法、海岛管理法等专项法律法规仍为立法空白,南海综合协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太少,大多集中在利用公海资源的国际海洋条约和协议,导致与邻国出现争端时没有自己的法律依据。为此,两岸需抓紧制定和完善南海海洋立法,切实依法维护好南海海洋权益。除此之外,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还应加强两岸在南海的海上执法力度,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使执法部门装备现代化,全面提高执法效率,共同有效维护中华民族的南海权益。

表5 台湾地区在海洋方面的主要政策和文件[8]

表6 大陆在海洋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8]

[1]郭文路,黄硕琳.南海争端与南海渔业资源区域合作管理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EB/OL].http://www.hprc.org.cn/gsyj/w js/xzgw j/ 201303/t20130311_212879.htm l,2013-03-11.

[3]陈光文.加强海上执法力量有助于维护海洋权益[EB/ OL].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67_42067. htm l,2012-05-17.

[4]11名中国渔民在南海遭武装分子劫持[EB/OL].http:// news.china.com/focus/zgnanhai/11153641/20140507/ 18488669.htm l,2014-05-07.

[5]台湾渔船遭菲律宾公务船枪击[EB/OL].http://tw. people.com.cn/GB/26741/363754/index.htm l,2013-05-09.

[6]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达成六项共识[EB/ OL].http://www.hntzb.org.cn/szyw/07/62224.shtm l,2012-07-16.

[7]康拜英.关于海南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新东方,2012,(5).

[8]李明杰.台湾地区海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索原]

王国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戴艳平,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广西南宁530007

D675.8

A

1004-4434(2015)09-0048-0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渔民南海生产的激励与保障政策研究”(13BZZ041)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主权渔民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钓鱼岛主权考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