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5-02-28鲍铜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协整农村金融

鲍铜柱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鲍铜柱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破解二元城乡结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也是现代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以现阶段城镇化发展情况为背景,具体分析了金融支持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机理和影响方式,再通过实证研究挖掘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意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城镇化;金融支持;金融相关率;融资方式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金融支持却是农村城镇化顺利进行的助推器。伍艳(2005)认为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金融发展水平内含着一种互动的发展机制,两者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相互促进;唐树伶(2013)通过实证模型研究证明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李喆(2012)从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融资结构出发,得出了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王丛岩、刘小新(2010)认为应该把握农村金融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切入点,发挥好农村金融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持久动力;丁汝俊、段亚威(2014)研究了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二元金融”,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支持凸显的问题,提出了要构建我国金融体系;白鹤祥(2007)认为金融支持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而当前我国城镇化中面临着金融供给不足、支持效率低下以及支持结构单一等金融约束,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的若干意见;宋晓薇(2014)分析了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比较了传统农村金融体系与新兴农村金融体系之间的矛盾,提出建设“需求追随性”金融体系,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金融助力;张岩、李欣(2014)从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者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的结论,提出实施普惠金融策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来改善农村金融供需紧张关系。

一、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概念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社会经济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的进程,通俗来说就是农村向城镇的转变。城镇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具体来说有三种转变方式: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是城镇化的核心部分,城镇化使得生产要素跨部门流动,最后实现社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的转变;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镇化使得农村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和情感都会随之改变,使得生活方式也向城市生活方式改变;三是地域空间的转变。城镇化的进程会使城市数量递增或者城市区域扩大,最终形成城镇密集区甚至城市带。

金融支持没有学术上明确的定义,理解上就是为了地区或者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针对性出台优惠政策,比如放宽贷款条件、提供外汇结算、增加金融业务办理便利条件、政府予以贷款贴息以及支持金融资本市场等等。城镇化中的金融支持是为了促进城镇化建设而实行的一系列金融政策。

二、金融体系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关系

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隐含着一种互动机制。金融发展不仅会使得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城镇化的投资,而且也提升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了金融市场结构,这些是推进城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又会促进市场要素的不断集中,由于经济规模的作用使得市场规模扩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两者的互动机制具体可以见下图:

图1 金融支持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一)城镇化的持续发展需要较高储蓄的支持

尤其在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城镇的工业化、基础设备的建设以及农村经济本身的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此时高储蓄率以及投资无疑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然而仅仅保持高储蓄率是不够的,城镇化发展是需要资金的投入的,因此金融系统应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金融支持能使城镇化产生聚集效应,同时附带宏观调控的作用

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会产生经济聚集的效果,带动资本、人口甚至技术的空间聚集效应,成为城镇化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三)金融监督调控城镇化的发展

金融机构在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监督调控的作用,金融体系聚集了社会闲置资金,这些闲置资金由储蓄方式转化为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资,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金融体系同时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因为资金的流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会流通到安全密集地带,而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资金额流通,这成为了城镇化发展的瓶颈,然而城镇化建设很大程度依靠这些中小企业的支撑。金融体系会使用调控手段左右资金的流通走向,使得城镇化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城市金融对周边城镇的发展会有辐射作用

金融组织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使得城市中心的经济与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向周边渗透,带动周边农村地带向城市的方向发展转变。并且这种辐射作用是由点的发展到面的发展,最终使得城镇化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首先,城镇是人们生活、交往以及发生经济关系的中心,城镇化在发展的同时使得人口、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镇集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并且优化了产业结构,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使得金融体系自身更加完善;其次,城镇化的发展拓展了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加速了金融的改革创新,也提高了金融的市场效率,使得金融发展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再次,城镇化使更多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的增加也相应地增加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岗位与业务需求;最后,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三、金融支持影响城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我们选取了两个指标来衡量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率和经济城镇化率。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用UR表示;经济城镇化率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之和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用EU表示。金融支持方面,我们选用金融规模指数 (FD),它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我国总GDP的比值,衡量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规模水平;另一个指标是金融效率指数(LD),它是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与存款总量的比值。本文认为仅仅衡量金融发展的规模不能反映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我们还要衡量金融发展的深度,即金融效率指数,它反映将存款转换为贷款的效率。

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时段是1994年到2013年。

(二)单位根检验

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研究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的是ADF方法,最优滞后阶数则由Eviews6.0软件根据AIC准则自动选取。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各变量在一阶差分之前都不平稳,而各变量在一阶差分后的ADF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这表明各变量在一阶差分后均不存在单位根,可以判定是一阶单整序列。

表1 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通常变量在三个及以上时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而在进行检验之前,首先必须确定最优滞后阶数,进而才能建立VAR模型。本文要分别考察经济城镇化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人口城镇化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的关系,所以需要建立两个VAR模型来度量。本文在保证不过度损失自由度的情况下,基于AIC和SC的基础上将第一个模型、第二个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分别定为一阶、三阶。滞后阶数的判定标准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模型一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

表3 模型二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

Johansen协整检验常用的两个检验为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值检验,由于EU、UR、FD和LD都是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检验结果见表4、表5、表6和表7:

表4 模型一特征根迹检验结果

表5 模型一最大特征根值检验

表6 模型二特征根迹检验结果

表7 模型二最大特征根值检验

从表4、表5、表6和表7可以看出,两个模型都在没有协整关系的零假设下,两个检验结果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在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下接受原假设,这说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可以建立VAR模型。

对于模型一,通过不加约束的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显示经济城镇化和金融规模、金融效率指标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由于本文意在研究城镇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选取以经济城镇化为因变量的协整方程:

从所估计的方程可以看出,金融规模对经济城镇化率有正向影响,而金融效率对经济城镇化率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对于经济城镇化来说,我国长期的金融效率还不能有效地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还存在着不足。

对于模型二,通过不加约束的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显示经济城镇化和金融规模、金融效率指标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选取以人口城镇化为因变量的协整方程:

协整方程实际上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从所估计的方程可以看出,金融规模对人口城镇化率有正向影响,而金融效率对人口城镇化率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对于人口城镇化来说,我国长期的金融效率低下,储蓄存款未能有效转化为贷款,不能发挥其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总体角度看,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经济城镇化都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相关关系,即从长期发展角度看,金融发展状况会影响到城镇化的发展。

(四)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Engle定理,如果一组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则协整回归总是能被转换为误差修正模型。城镇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短期关系,具体的人口城镇化率和经济城镇化率的误差修正方程分别是:

两个模型的误差修正项的t统计量值都较高,表明误差修正项参数显著。而且以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和经济城镇化率指标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方程的误差修正项均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上述分析可知,协整检验说明的是各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则是研究了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这并不能判断变量相互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因而本文需要进一步对各变量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表8检验结果可知,FD不是EU的格兰杰原因,EU也不是FD的格兰杰原因,LD与EU的互为其格兰杰原因。这意味着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与金融规模影响不是十分密切,而与金融效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FD与UR互为其格兰杰原因,而UR与LD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效率会影响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而金融规模并没有对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大。

表8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四、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金融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融资产品少,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地区的需求。由于农户与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而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应该改进当前的金融融资条件。加大政策性金融在县域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中心已慢慢向城市转移,偏离了作为农业地区银行的本质,这些正式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满足农村地区市场上的有效需求。非正式金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融资难问题,对非正式金融机构我国应采取批判地接受的态度,承认非正式金融的合法地位,将其引领到合理的运行轨道上,建立良好的融资制度,减少其存在的融资风险,更大程度上为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做贡献。另一方面,应该多创新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例如大型农具贷款和子女教育贷款等等,还应该增加保险和担保对农村融资的投入。

(二)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鼓励融资方式创新

我国当前农村地区的融资大多来自政策性金融支持和财政拨款,但是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加大融资方式的创新。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可以推行资产证券化,这是一种以将来的资金流为依撑而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全新融资模式,它的原理其实就是将未来的资金提前到现在使用,来解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发展BOT模式,即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将公共基础建设授权给相应的公司。这种模式可以提升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加快城镇化建设。而且提高了建设过程中的融资效率,降低了基础设施融资与投资的风险。正因BOT模式具有这些优势,政府对发展BOT模式应予以重视。

(三)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地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方信托投资公司等等,这类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和大型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别。由于农村乡镇地区的利润空间小、业务风险大,大型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将业务中心放在城镇地区,这就给竞争力弱的中小金融机构留下了业务空间。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自身的利润,它们必然也会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金融需求,因此会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支持这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应该消除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歧视性政策,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 2005(2):100-103.

[2]唐树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城镇化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20):60-62.

[3]王丛岩,刘小新.把握农村金融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切入点[J].吉林金融研究,2010(5):22-23.

[4]丁汝俊,段亚威.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J].财经科学,2014(1):1-3.

[5]白鹤祥.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研究(上)——基于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视角[J].广西金融研究,2007(7):15-19.

[6]宋晓薇.基于农村金融新需求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探析[J].商业时代,2014(13):83-84.

[7]张岩,李欣.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金融时报,2012(10).

[8]武洪玲.我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3):289-293.

[9]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63-66.

[10]李艳.城镇化进程中开发多元化融资产品的创新研究[J].山西科技,2012(3):9-10.

[11]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63-66.

[12]王世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7):60-64.

(责任编辑:吕增艳)

The Study of Finance Support in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BAO Tong-zhu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Bengbu,Anhui233000,China)

18th Party Congress exact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g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claimed.At the same time,breaking binary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is emphasized.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Especially rural finance also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ization.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esen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the mechanism and the way of influence of finance support to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re special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earch,some problems are present and the relevant policies are given out.It is meaningful for establishing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finance support;finance correlation ratio;financing mode

F832.9

A

1008—7974(2015)06—0091—05

2015-04-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用成本的农业价值链融资研究”(13BJL066)

鲍铜柱,安徽安庆人,在读硕士。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1.020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协整农村金融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