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阵地应让新闻事实摒弃“噱头”

2015-02-26杨海涛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晚报山东青岛2660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噱头

杨海涛(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青岛晚报,山东 青岛. 266001)

新闻阵地应让新闻事实摒弃“噱头”

杨海涛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青岛晚报,山东 青岛. 266001)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APP等技术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让新闻传播的路径更广泛了,在时效性上犹如坐上了“子弹头”。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开始在速度提升上蠢蠢欲动,各种报网融合、新闻客户端及社交网站、微信、微博等应运而生,新闻进入“拼速”和“点击”时代。为了让这些“掌上新闻”吸引眼球,获得尽可能多的点击率,“标题党”大肆兴风作浪,从很大程度上歪曲了新闻事实,让新闻失去本真,甚至引起读者的反感,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影响了新闻阵地的保持和拓展,不利于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新闻事实的概念构成及“噱头”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危害,来分析摒弃“噱头”对保住新闻阵地及维护新闻事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新闻事实;新闻噱头

一、新闻事实概念及构成

(一)新闻事实的含义

新闻事实,即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现象或事件,其应具有新闻价值,是最近发生的,且对读者有吸引力。一个新闻事实的成立,应该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新闻事实不仅包括自然界发生的事件,如狂风暴雨带来的影响,也包括社会关系中发生的事件。例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事件等。

(二)如何保持新闻事实

(1)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技能操练。新闻工作者应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起,在采编新闻中保持事实的本质不变,以客观的语言来表达解释给读者。

(2)新闻单位应出台相应的管控制度。形成可行的追溯机制,以方便新闻单位能够随时联系上当事人予以回访,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要求报道真人真姓,禁止“某先生、某公司、某区域”的表达方式,以确保新闻事实的公正客观。

(3)要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各省市的宣传部应对于歪曲反映事实的虚假新闻,严厉打击,追究当事作者及其所属单位的责任。

(4)禁止一切形式的暗访新闻。暗访新闻容易出现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导致信息沟通出现片面或误解,从而导致新闻事实整体被扭曲。

(5)严惩“标题党”。从新闻生产单位的报社、广播电台,到传播途径的社交网站、微信、微博等,严明责任,打击题文不符的畸形报道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新闻噱头及其危害

(一)噱头的来源及解释

“噱头”一词,源自洋泾浜英语,及当时英租界上海人的读音,将英语“shit”读成了“噱头”,即大便、胡说、谎言、大话,蹩脚的商品或表演,引申为吸引观众的低级趣味的表演,引顾客上当的骗局,以及各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引人发笑的手段。

(二)噱头在新闻中的表现

噱头在新闻中的隐藏方式众多,一般穿插于新闻事实及其各要素之间。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标题党,如青岛市驾考可能会在今年9月份试点自考,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可能”、“试点”、“自考”,但加入噱头的标题往往会这样子了:“被考了30年,终于迎来自考”,结果是哗众取宠;噱头的另一种常见方式就是词汇的选用,尤其是新闻中禁用的形容词在近几年的新闻中常见。例如,“最美妈妈”、“最帅交警”等等,结果肆意拔高,脱离了实际。

此外,噱头还会在新闻发生时间、经过、结果、新闻人物等各方面作祟,最终导致新闻成了膨胀性新闻,新闻人物成了完美无瑕的绝世人物,新闻事实成了群体事件。

(三)新闻噱头产生的原因

综合现在的新闻实践及新闻界的各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新闻噱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新闻单位对待新闻的不严谨。在新闻事实审核上把关不严,导致噱头有机可乘,成为“标题党”。

(2)新闻单位的隐性倡导。现如今,大部分新闻单位对新闻有无“噱头”已经成了一条潜规则,有噱头才能发表,没有噱头便只能枪毙。这间接鼓励并引导新闻从业者在采编新闻时不知不觉会在寻找噱头上发力。

(3)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采编态度不够严谨。为了能够把文章发表出去,发出好稿子,打出高分,新闻从业者在了解新闻事实时总会设法寻找噱头,结果把新闻事实的主体抛在了脑后。

(4)管理制度迟钝思想落后。管理部门对新闻采编的管理没有针对性,对新闻噱头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思想钝化、僵化,不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尽快予以警戒。

(5)最主要的一点是传播途径的放纵。新闻在传播途径中出现以讹传讹。尤其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网商、微商及社交网站,为了博取眼球,博得点击率,肆无忌惮地以雷人标题的形式来转载新闻单位生产出来的文章,给人带来错觉,还以为是新闻生产单位的采编有问题。

(四)噱头给新闻带来的危害

(1)噱头引发标题党,导致新闻事实歪曲,新闻报道偏离正常轨道,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新闻事实。

(2)噱头导致新闻采编作风出现形式主义,对新闻界及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噱头导致新闻没有了内存,新闻仅限于标题,对新闻的挖掘不够深,新闻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灵性,直接影响了读者或受众的阅读深度。

(4)噱头导致新闻失实,在社会上引起负面影响,让新闻界的诚信和职业道德受到质疑。

(五)如何治理新闻噱头

(1)治理新闻噱头,需要加强对新闻单位的管理,从新闻单位这个噱头的源头开始,禁止一切与新闻事实不符的标题,禁止一切对新闻事实的肆意拔高,禁止从新闻事实中寻找细节来主导新闻。

(2)治理新闻噱头还需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培训。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白,他们是新闻事实的采编者,离开新闻事实或者偏离新闻事实,该次采编将是无效的失败的。

(3)治理新闻噱头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来约束新闻单位和工作者,做到奖罚分明。

(4)治理新闻噱头,应该有重点有针对地实施。噱头泛滥的地方或者说始作俑者基本都是网络,其中多数又以社交网站、微信、微博居多。因此,网络监管部门包括新闻单位,应该严加监管或追究这些歪曲新闻事实的网站的责任,让其不敢制造噱头,也不敢歪曲转发。

三、结束语

新闻与事实是相辅相成的,一则新闻,若想保持生命力和影响深度及广度,必须尊重事实,客观地反映事实。而要杜绝虚假新闻,就必须抵制噱头,让这个本就不该属于新闻的词汇离开新闻。只有摒弃了噱头,新闻才能更贴近民生、更亲近现实,更有生命力。架天线接地气,没有噱头的新闻才能保住阵地,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对于新闻,本文作者认为,其应该具备以下三点之一:生活服务、认知启发、感情认同。

中图分类号:GG221100......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110044--0011

猜你喜欢

噱头
眼内镜的噱头
“孕妇专用”多是噱头
傅盛: 不希望机器人只是一个“噱头”
别把花哨“噱头”当产品个性
三星、LG、VIVO,曲屏手机只是噱头?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LEED认证:从“噱头”到普及
Monnalisa
解读李碧华小说中的影视元素
少数派噱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