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专业整合若干问题
——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2-22张耘邓凯蒋心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源纺织办学

张耘,邓凯,蒋心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刍议专业整合若干问题
——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耘,邓凯,蒋心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采取特色型和服务型的发展策略。地方院校面临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梯度转移和形势低迷的困境,在深刻分析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根据特色发展等四大原则,从明确办学定位、凸显办学特色、调整资源分布、做精、做特传统优势专业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整合优化对策。

专业调整;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职业院校

机遇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学校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抢抓机遇的竞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机构调整等方式加快学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近些年,我们面临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面临产业的加速升级,面临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面临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梯度转移和形势低迷的困境,这些都对我们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容回避的拷问,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生源人数的锐减,同类院校之间百舸争流、进位争先的激烈竞争都对我们的办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挑战空前,机遇也空前,危机有危也有机。机遇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造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发展战略;二是来自于常州科教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深入实施;三是来自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起步,号角激昂,形势逼人。苏南规划确立了常州作为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基地、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定位,为学校转型升级、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我院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情况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日益显现。首先,我院的一些招牌专业前景不是很好,譬如:染整技术、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等专业,一年不如一年,虽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但缺乏生源市场,招生逐步萎缩,毕业生难以与人才市场对接,正在遭遇招生、就业寒潮,出现滞销状况。其次,我院以江苏省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为引领的,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省重点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也遇瓶颈,该专业群之中的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商务日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由于近年来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招生结构笼统设置此类专业,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产业升级、就业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精细化势必会导致这些传统热门专业的冷却、降温。再次,我院主导专业——纺织服装类专业招生人数只占据整个学生数的三分之一,而非主流专业且规模较大的经贸、机电类专业学生人数各占了学院招生人数的22.2%,这两块生源却占据了学院半壁江山,所以我们突出不了办学的主题。

那么,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是多招艺术类生源,发展纺织服装专业,彰显特色?或发展一些文科类社会服务类专业?抑或基于区域优势,发展常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开办机器人专业?根据我院目前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学院部分专业设置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未能随着学生就业实际的需要而及时调整专业,造成了系部之间的内耗,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思路,无法体现我院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

2 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设置基本思路和原则

以“稳定发展规模、注重内涵建设”为总体思路,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为着眼点,突出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特色,同步整合现有专业,适时开发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建设一批专业服务面广、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专业。按照“做优纺织服装专业,做大创意设计类专业,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类专业,做实经贸类专业”的专业发展策略,协调发展社会服务等其他专业,拓展服务面向,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专业结构体系。其终极目标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谋求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互动[1]。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走“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和服务地方”之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需要,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根据行业结构变化而进行合理地专业布局和调整,把学院专业设置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前培养所需人才,做好人才储备[2]。

2.2适度超前性原则

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的。一些“热门专业”在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可能很大,且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经历一个培养周期后,需求量如何还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决定。因此学院在考虑现实需要和条件的同时,应定期调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此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与市场变化过程的动态吻合。

2.3特色发展的原则

专业特色不是新颖的名称和华丽的包装,而是专业内涵的集中体现,并以培养的人才为评判依据。学院专业设置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扬长避短,针对本地区特色行业、特有行业的特殊需要,实现专业与行业、专业与产业、专业与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互动,把“特特联姻、以特促优、以优促新”[3],作为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目标,重点打造自身的特色专业,发挥“品牌”效应,从而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4专业整合的原则

专业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须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一致。为了既保证投入,又能灵活应对市场,职业院校应以专业群为单位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以整合专业资源,寻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在此原则下,根据已有的专业优势,做好专业群规划和专业整合工作,在每个专业群下各设置2~3个核心专业,并根据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专业资源的可共享程度,围绕核心灵活增删相关专业,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动态的专业群。

3 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整合理性思考

3.1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凸显办学特色

明确办学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凸显办学特色,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院校立足之本。这些年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形成了专业类别繁多、四足鼎力的局面。目前,我校各专业虽注重特色发展,但也存在发展瓶颈。例如,纺织服装、艺术是我校的强势老牌专业,特色明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淀深厚。但由于受产业结构影响,纺织类专业发展规模受限。虽然有心做大服装与艺术专业,但师资成为发展瓶颈。机电、经贸专业是热门专业,近年受市场追捧,发展快、规模大,但要加强特色发展。由于高考科目的调整,语言类专业生源锐减,发展前景堪忧。生源规模悬殊的现状促使建设项目的分配、资源的配置恃强凌弱,亟需调整。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特色优势专业萎缩,而非主流专业规模较大的困惑。纺织服装类专业只占据整个学生数的三分之一,经贸、机电类专业学生人数各占22.2%,这使我校不能很好地突出办学主题,偏离了纺织服装学院发展宗旨。针对上述状况,我们有效调整策略,即保留纺织服装专业的特色,彰显艺术优势,形成以纺织服装艺术为主打、兼顾机电经贸、协调发展社会服务等其他专业的结构布局,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快教育国际化速度,形成自成一体的培养模式,同时将相近或大类专业进行归并整合,譬如将旅游类专业整合至一个系部培养,人文社科类学生归并到一个系部,调整后,五大系部学生人数均衡,并且不断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改变学校资源内耗严重的现象。

3.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调整专业布局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专业调整需要考虑社会与市场需求,需要与区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根据区域特色、产业结构开设特色专业,职业院校才能取得最优效应,才会有生命力。常州地处苏南,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南规划已经成为国家规划,这些年苏南在创意产业、制造业、轨道交通、餐饮服务等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调整要迎合区域经济的特点,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所以,学校提出以下发展战略:做精做特纺织服装,做大创意类专业、做强机电经贸,协调发展其他专业。例如社会服务类,我们曾经尝试开办过的早教专业、服装养护专业和在谋划中的运动保健专业、养老月嫂等市场前景广、就业容量大的生活性服务业专业。总之,专业调整要坚持立足常州,面向苏南,以服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办学定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3.3根据生源市场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增减

生源数量的滑坡、招生计划的增加等因素使江苏高考毛入学率不断攀升,上大学已经不再是梦想,招生市场也逐渐变成买方市场。面对现实形势,我们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都需要考虑市场因素。我们现在面对艰难选择,让一些既有生源市场又适合我院定位的专业成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让一些专业生源状况连续几年不佳整合或停招?2013年,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停掉了10个人以下报考的专业。对于一些严重超计划的专业,为了保住生源进行了扩招。专业如何进行动态调整?我校不仅从实践层面探索,而且加强理论研究。2013年成功申报了省厅重中之重的教改课题,对专业动态调整的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重中之重”意味着要给全省作出一个样板,出台相关规范、标准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我校要制定相关标准,明确开设新专业、已有专业调整、停招等问题的标准。例如,根据报考人数、就业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指标,确定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年,我们学校专业战线拉得比较长,有些专业招生与就业之间存在着矛盾、生存出现危机。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调整各招生批次比例,增大自主招生份额。其次,争取外省生源。据了解,在其他省份生源滑坡的形势下,云南省的生源数量在走上升通道。目前,江苏省生源规模基本稳定,若要发展就必须争外省生源。今后若干年,江苏参加统招生数量在30万左右。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会延续计划数大于考生数的局面,高职院校必须采用向外拓展的战略。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生源基地,特别是与我校专业对口的生源基地。例如,吴江丝绸中专、金坛中专校等能与我校专业衔接得上的学校,加大对这些学校单招注册的力度,保证主打专业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3.4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做精、做特传统优势专业

专业能否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是衡量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志[4]。我院将“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职业设置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面向人生培养素养、面向社会规划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合理设置专业。一个学校的办学在接受市场选择的同时一定要坚持重点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品牌专业,发展主打专业的衍生专业,切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战线拉得太长。常州是一个以纺织工业起家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曾经以没有一个待业青年而闻名全国,名噪一时的纺工企业、纺织产品、纺织行业走出来的名人使这个城市熠熠生辉。20世纪50年代,我们学校应运应势而生,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方面等方面,我校具有很大的优势。纺织行业规模压缩、整个行业收入较低、考生家长认可度不高等因素成为一些主打专业发展瓶颈,怎样走出困境,值得思考。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的现状,结合我院自身的办学优势和专长,集中精力和有限的优势资源改造提升我院传统专业——纺织服装类专业,把这些专业打造成一个品牌和王牌,突出其质量,将其做精、做特,形成拳头专业或品牌专业,从而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5根据现状、生源和发展规划,调整资源分布

首先,要根据现状、生源和发展规划来调整资源分布。生源状况与今后学校的资源配置、教师转型、机构调整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合理的资源规划是必要的。例如,两个生源大系共用一座教学楼,过于拥挤。一方面,单独设立艺术楼;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大学城东区资源。将创意学院的一些专业课程、工作室、公司搬到东区,利用好东区资源。另外,还可以引进和我校主打专业相关的工厂,增加实习机会,优化产学结合。

第二,解决专业发展重叠问题。我校有些系部在某类专业方面存在着重叠办学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存在多年,内耗多年。因此,通过调整既有效避免了生源市场和办学资源的矛盾造成的困境,又调和了师资结构,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纺化系办学资源丰富,场地宽敞、师资力量雄厚,但生源欠佳;服装专业生源比较好,但师资欠缺、社会服务任务繁重,已经呈现出疲于应付、优秀老师课务量太重分身无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端倪;干警班虽然办得红红火火,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到位,干警们满意度下降,已经出现逃课现象,干警班的教学安排需要改进,譬如利用纺化的师资优势开设面料课程、服装质量检测课程等等。通过上述调整,让人尽其才,资源分配合理。

4 结语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5]。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机制,扩大各类专业的覆盖面,培育出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宋小华,冉云芳.从区域经济特点看职教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基于杭州市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14.

[2]张真柱,刘婷.地方高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困惑与对策——基于浙江省高校的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89.

[3]赵艳林,王文,徐建平,等.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地方互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6):68.

[4]赵玉国.对河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2(6):105.

[5]王平.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的新契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2):56.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ZHANG Yun,DENG Kai,JIANG Xin-ya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Jiangsu,China)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ake some strategies to keep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sely join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Fac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dating of the textile&garment industry,we give ou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ome basic problems in college’s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put forward our optimize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defining college’s orientation,highlighting its characteristics,adju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refining our traditional majors.

professional adjustment;regional economy;transformation and updat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71

A

1008-9446(2015)02-0066-05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专业群视阈下专业设置的动态适应优化研究):2013JSJG010

2014-07-14

张耘(1964-),女,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和高职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生源纺织办学
澳洋纺织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