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2-20于欣欣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生代吉林省职业技能

李 立,于欣欣

(1.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长春 130022;2.东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长春 130117)

1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农民工

1983年,张雨林首次提出“农民工”一词。《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对“农民工”的解释为:从农村招入城市的临时工、合同工等。《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把“农民工”解释为:从农民中招募的临时工、季节工等。陈素琼、张广胜(2011)[1]则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农民工”。

本研究认为,“农民工”就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但户籍身份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的劳动者。

1.1.2 新生代农民工

王春光于2001年率先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随后,罗霞和王春光(2003)[2]又从两个角度来解读新生代农民工:一是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二是处于过渡阶段的农村流动人口。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本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而言的,具体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受教育程度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高、职业期望值也较高,但很少有务农经历、工作承受力较低、具有农村户口、在城市工作的人员。

1.2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首先,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他们大部分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在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上更加容易,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观点和知识,思维也比较灵活和开阔[3]。

其次,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很少下地干农活,基本上丧失了务农技能,更没有上一代懂得生活的艰辛,再加上长期在城市生活形成的攀比心理,所以他们的个人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很大。

再次,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对农村不是特别依恋,并且希望在城市长期生活下去,以此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在长期参与城市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希望自己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最后,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所以他们更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平等待遇时,上一代农民工会选择忍气吞声,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会主动追求劳动平等和收入平等的权利。此外,他们对工作环境的关注度要高于工资水平。

1.3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经济生活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基本来源。农民工进城务工,即这些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工人阶层注入新鲜血液,而且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额外的动力。另外,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更新农村的消费观念,并且有利于拉动城市消费需求,扩大城市的消费规模,进而促进城市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在社会生活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因为接触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理念,返乡后可以带来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管理经验。另外,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促进了城市就业结构的调整,也促使城市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此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意义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一方面,可以为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出谋划策,有利于减缓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利于推动城市旧的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并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人口转移理论和丰富农民工问题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2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制度障碍

由于吉林省农村人多地少,使得农村出现了很多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希望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再加上对城市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向往,于是都涌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流动人口太多,多数人户籍仍在农村,只是人在城市工作。城市户口的缺乏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很多权利受到限制,他们无法在民主选举中发挥作用,也不能享受到城市社区的社会服务。此外,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等诸多问题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2.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能力偏低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相对较高水平的教育,但是现在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与很多本科生、研究生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能力还是处于低水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并不能够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宠儿。吉林省属于农业大省,很多农民还只是初中文化水平,而城市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目前仍存在供求不均衡的状况,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因而职业技术能力的高低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具有很关键的作用。

2.3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选择就业时,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相貌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4]。在我国,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经常在就业方面遭受歧视。由于吉林省部分城市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从事那些工作环境差、工资福利低以及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工作,这样就使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另外,吉林省政府对城市居民再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也不能惠及到新生代农民工,这就导致了事实上就业的不平等。就业歧视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很大,不利于他们在城市很好地生活。

2.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劳动强度很大,劳动时间特别长,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在从事具有危险性质的行业的情况下,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率却很低,这说明吉林省工伤保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失业率是极高的,而失业后通过失业保险得到补偿的却只是少数人。由于没有失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新生代农民工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话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相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还比较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5]。

2.5 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心理隔阂问题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城市寻找工作,一般都会有自卑心理,他们会认为自己与城市人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由于学习、生活背景的不同,使他们与城里人之间的共同话题较少,这些都会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心理隔阂,很难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马斯洛认为,人的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交往,即归属感的需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隔阂问题很严重,所以他们无法从心理上对城市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

1958年初,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在部分省市已经取消,但吉林省并没有包括在内。总体来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导致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在享受权利方面存在障碍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劳动关系的长期维持,更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3.2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必备的职业技能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收入很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因而阻碍了他们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再加上此问题没有引起吉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目前很多培训机构过于追求自身利益,没有对培训课程进行很好的设计,培训内容也不够科学合理,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而对他们自身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3.3 城乡就业政策及就业服务市场不规范

吉林省乡镇公用服务体系薄弱,缺乏服务意识,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不能及时地传达给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仅靠亲朋好友介绍。同时,吉林省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也较落后,政府一般是通过报纸或者网络来宣传招聘信息,但是很少有农民工阅读报纸,而且农村的网络普及度也不是很高,所以政府的这些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6]。此外,部分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也不够规范,没有尽职尽责,所以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对中介机构的信任,不再愿意通过中介机构找工作。

3.4 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行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中至今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是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立法中也很少有法律对农民工社会保险进行相关规定。目前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是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固定,而我国现在缺少一个能够确保社会保障关系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机制,这也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位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活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不愿意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3.5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的封闭性

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即使有自由时间,他们也仅仅和工友、老乡交流,和周围的城市人沟通较少,很多时候他们自己感觉适应了城市生活,其实那只是人在城市工作罢了,心理上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另外,部分城市人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下,把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都归结到农民工身上,对农民工有偏见和不满,这也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人之间的交流。狭窄的社交圈子使他们不了解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也许他们慢慢地敞开心扉与城市人接触,就会改变之前的一些错误看法,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4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对策

4.1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吉林省应该根据中央的指示,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各种限制,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和权利。其次,要创建动态的户籍管理模式[7]。最后,吉林省政府可以尝试采用积分制的形式来管理户籍,即将教育、就业、社保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不与户口挂钩,而是以积分为依据,积极工作、按时纳税、献血都可以得到加分,这样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方式就以个人选择取代了集体选择,从而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4.2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首先,吉林省政府要在省内的一些网站或者报纸上进行宣传,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其次,吉林省政府要安排部分机构或人员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确保培训机构能够提供适合需要的培训材料和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最后,培训机构应该有责任心,将培训与就业衔接起来,积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培训后直接将新生代农民工送到用人单位,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8]。

4.3 建立公平的就业服务市场

建立公平的就业服务市场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吉林省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要求其按照具体规定和程序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合同并且按时发放劳动报酬,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其次,要对吉林省的就业服务系统进行完善,尽最大努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及时的就业信息,让农民工全面掌握当下的就业行情,从而做出正确的就业决策。最后,吉林省政府应投资兴办一些就业中介机构,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市场情况,确保他们在找工作时和城市市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4.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并建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当然,这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可以先建立起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然后将新生代农民工逐步纳入我国社保总体框架之内[9]。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于吉林省社保资金的筹集可以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优势,把自家土地出租,用所得租金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样既有利于土地流转,也有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

4.5 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市民意识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就是双重边缘化,城市的过客身份和务农技能的缺乏,使他们在城市和农村都找不到归属感,逐渐成为被农村和城市边缘化的社会群体。目前所谓的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赋予农民工的权利与城市人相同,进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向城市人转变的过程[10],这个转变过程最难的就是心态的转变,所以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鼓励他们拓宽自己的交友圈,主动与城市人进行交流,参与社区的活动,增强自己的归属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成为新市民。

5 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现象。本文首先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主要对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找到了具体原因。最后提出了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五项对策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吉林省在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彻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吉林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确保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

[1]陈素琼,张广胜.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2011(5):76-78.

[2]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1):109-113.

[3]徐方坤.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1.

[4]王杰力.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5]韩冰.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6]赵亮.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5(6):16-17.

[7]韩玉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01-116.

[8]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3-318.

[9]庄海茹,崔永军. 吉林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学研究,2012(8):16-17.

[10]张增磊. 吉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新生代吉林省职业技能
“新生代”学数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