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美龄与开罗宣言

2015-02-18相学东

参花(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史迪威宋美龄罗斯福

◎相学东

宋美龄与开罗宣言

◎相学东

字幕:谨以此片纪念宋美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段非凡的历程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北美大陆上,有一方鲜花锦簇、溪流叮咚的庭院。每到黄昏,天边“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候,便有一位华贵的百岁老太,步履蹒跚着走向缤纷如血的残阳,让自己远在异国他乡那孤独的思绪徐徐融入20世纪40年代腥风血雨的故土,让生命的驼铃悠然飘入那似乎早已沉寂,而又时起微澜的茫茫史海……

主题歌:《岁月中的女人》

人生的驼铃飘向沙漠,最香的梦境依然在黄河。腥风血雨中流过激动的泪,风尘的岁月,江山铭刻。都说女人是朵花几时凋零?都说女人是衣衫可曾缝过?太阳落了星辰不落,星辰落了太阳不落。女人啊女人,敢做的是女人,岁月无情失去的就难再获得。

云卷云舒是苍天的缝合,孤叶飘零是无奈的选择。华夏儿女谁不恋黄河,有缘喝口水瞑目也值得。都说女人是首歌有谁唱响?都说女人是故事可曾听过?太阳落了星辰不落,星辰落了太阳不落。女人啊女人,难做的是女人,无情岁月记住的永远是颜色。片名:宋美龄与开罗宣言

主要职员表:导演、编剧、制片、主演

1.在距珍珠港200海里处,日本的6艘航母和14艘战列舰在夜色中游动。

画外音:1941年12月7日,由日本海军中将南山率领的6艘航母和14艘战列舰,成为当时攻击性和杀伤力极强的舰队,早已经潜伏在距珍珠港西北200海里处。字幕:早晨,7时55分

2.第一批日本飞机突然飞临珍珠港上空。

3.当天正值星期天,大部分美国水兵离开战舰。正在吃早饭的美国海军军官们,见到头顶上的飞机,不解地说道:“我们的空军是怎么了?大清早飞机冲到港口里来想干什么?”

画外音:正在享受美味早餐的美国军官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刻就是他们的末日。

4.顷刻之间,美丽的夏威夷在日本飞机的轰鸣声中震动,珍珠港在炸弹的爆炸声中颤抖,一艘艘战列舰在下沉,一架架飞机在燃烧,整个珍珠港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在日本飞机近两个小时的狂轰滥炸中,共击毁、击伤美军主要舰只十余艘、飞机207架,美军伤亡3400余人,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

画外音: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彻底拉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行列。

字幕:珍珠港事件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对日、德、意三国宣战。

此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宣布对世界法西斯集团开战。

由此,太平洋战争爆发。

5.在美国白宫前的草坪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手扶轮椅把手,情绪激动地宣布:“美国援助被侵略者,无意屈服于胁迫、威吓而走向反对独裁者们所指示的道路。”

6.在中缅边境处,英国军队戒备森严的滇缅公路开放,从此结束了英军单方面3个月的封锁。中国沿海地区唯一陆上进口物资运输线终于恢复,一辆辆装载军用物资的卡车在滇缅公路处穿梭。

7.在中国陪都重庆,国民党中常委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

今天的蒋介石身着戎装,气宇轩昂地步入会场。

蒋介石:“诸位,鉴于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我决定对日宣战,并就此提出反法西斯战争三条原则:一、太平洋反侵略国,立即成立正式同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军司令;二、要求美、英、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三、联合各国相互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之前不单独对日媾和。”

8.在绿竹苍翠、鲜花似锦的重庆南山的蒋介石官邸。宋美龄身着素色睡裙,清闲地坐在松软的沙发上听广播。

播音员的声音: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声明:根据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即日起宣布,中国对德、意、日进行交战状态,在中国以武力从事自卫之时,希望日本政府认清形势,你们的征服计划必败,因为你们是非正义战争……

宋美龄正听得聚精会神,蒋介石兴冲冲地进入官邸客厅。

宋美龄随手将收音机关闭,然后起身迎了过去。

宋美龄发自内心微笑地:“达令,自抗战以来,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你的脸上露出这样开心的笑容。”

蒋介石略显松弛,却语气沉重地说:“自‘七七’事变以来,到目前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中国军队孤军奋战,在我的心头一直压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我真不知道中国的抗战前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现在好了,美国、英国、苏联这几个大国都牵进来了,你知道吗?他们是目前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有钱、有物,有他们一块儿参与这场战争,我现在轻松多了。”

宋美龄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即神情一转:“达令,林森的声明已经阐明了中国的立场,但是我党做得还不够,应该再作一些实际文章,促进战争态势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蒋介石:“我已经安排何应钦通告日本,从即日起,废止中日两国之间一切条约、协约、盟约,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宋美龄略加思考地:“还应该致电罗斯福,再次建议在中国重庆进行谈判,建立以东南亚为利益的美国、英国、荷兰、印度和中国、苏联为中心的反法西斯政治中心。”

蒋介石忘情地看着宋美龄说:“夫人所言极是。”字幕: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在重庆举行会议。

9.在谈判桌上,英国代表魏菲尔强调说:“美国的援华物资必须拿出一部分支持缅甸作战。”

美国代表勃兰特:“罗斯福总统也这样认为,如果缅甸不保,美国援华物资没有陆路通道。”

中国代表何应钦:“目前中国战争急需物资援助,能否考虑从驼峰线空运,解决目前中国战场上的困难?”

美国代表勃兰特:“我坚持认为目前还是考虑缅甸作战问题,缅甸的问题解决了,美国援华物资会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何应钦对勃兰特不软不硬的话有些不满,但迫于形势,为了稳住美国的长期援助和保住援华物资的通道,只能勉强地说:“好吧,为考虑战争全局,中国同意出兵到缅甸作战。”

画外音:会议最后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主要内容为:保卫缅甸;中国提供东南和中部空军基地,对日本基地及建筑地发动空军攻势;中国军队向日军据点发动进攻,牵制日军;美国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为最后实施反攻作准备;为更好地促进中、美、英的联合大反攻,希望美国组织永久机构。字幕:1942年1月7日

10.在重庆南山蒋介石官邸。

何应钦把一份电报稿交到蒋介石手中。

蒋介石喜滋滋地看着。

罗斯福的画外音:蒋委员长阁下,现决定在南太平洋战线选一位统帅美国、英国及荷兰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借以在对抗敌军的共同努力中,确保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为此,提议阁下任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担负起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国家联军的总指挥任务。

何应钦察言观色奉承道:“总统,据我所知,这是您在国际上得到的最高荣誉。”

蒋介石:“这说明自美、英等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经成为反侵略中心,我国遂列入四强之一。自我任中国战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缅甸、泰国亦列入本战区内,国家之声誉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之提高。”

11.在美国白宫罗斯福的椭圆形办公桌前,罗斯福正在召见史迪威陆军中将。约瑟夫·史迪威中将有着完整的军人经历和在中国任职的经历。30年代曾任过美国驻天津部队参谋长、司令官等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在中国期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对华的一再挑衅,发动侵略战争的时期。因此,他对国民党军队和日本方面的意图都比较了解。罗斯福对他说:“现在缅甸战事吃紧,我决定派你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官。”

史迪威心中有数地说:“陆军部长史丁生在通知我时已经透露了这一消息,我服从总统的决定。可是总统不是已经任命了蒋介石先生为中国战场最高统帅了吗?缅甸战事他完全可以全权负责。”

罗斯福:“蒋先生虽是最高统帅,但缅甸方面的战事还需要你的全力以赴。”

史迪威:“总统先生,既然您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为了完全保护滇缅公路和联合中国各抗日力量的任务,我必须拥有对美、英、中三国军队的指挥权。”

坐在沙发上的美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腾”地像被弹簧弹起来了一样,走到史迪威面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略有所思地说:“这是保证缅甸战局的关键,我们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史迪威点头称“是”。

12.在重庆的中国战区指挥部,何应钦手拿电报急匆匆地来到蒋介石面前。

何应钦:“总裁,缅甸英军司令胡敦急电求援,请求中国立刻派遣军队入缅,看来日军打得英军吃不消了。”

蒋介石面无表情地接过电报:“哼!”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月前,他与参加中、英、美三国军事会议的代表共进早餐时的场面,蒋介石对英国代表魏菲尔说:“缅甸战场亦如中国战场,如果英军方面需要,我可以派8万军队赴缅参战。”

魏菲尔狂妄地:“不,不。如果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我们大英帝国的耻辱。”

蒋介石当即嘲弄地:“魏菲尔将军,大话好说可难收场啊!”

仍在中国战区指挥部里,何应钦试探地:“总裁,您看应该如何回复英军方面……”

蒋介石深思了片刻,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我命令立即组织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远征军的所有装备请求美国提供。”

何应钦:“是!”

蒋介石转身欲看军事地图,何应钦凑到身边小声说道:“总裁,史迪威将军来到重庆,您是否与他谈一谈?”

蒋介石面色阴暗地:“好吧,你去安排。”

13.在蒋介石官邸,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接见了由何应钦陪同的史迪威将军。蒋介石阳奉阴违地:“欢迎您,中国的老朋友。”然后侧身向史迪威介绍宋美龄。

宋美龄用美国最亲近的礼仪与史迪威打过招呼后,亲切地称赞说:“早有耳闻史迪威将军在中国和欧洲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相信这次来中国也一定会不辱使命。”

史迪威:“蒋夫人过奖了,我此次到中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蒋介石:“将军就不要客气啦,我已命令组织中国远征军,由罗卓英任司令,杜聿明任副司令,率领第五军、第六军即刻开赴缅甸前线。现在就等你的美式装备了。”

史迪威:“装备方面我会电请罗斯福总统考虑,不过我必须提醒蒋先生,抽调第五军、第六军后,中国华南、华中战场军力必然吃紧,所以我主张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都必须进行改革,实行国共长期合作,装备八路军、新四军,让他们……”

不等史迪威把话说完,蒋介石不耐烦地:“史迪威将军,你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话说完蒋介石猛然站起,缓步走向落地窗前向远处眺望,他现在对史迪威的话很反感。原来他想听听史迪威对装备远征军的设想,但没想到他把话题扯到了国共合作方面,特别是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援助问题,这令他十分恼火。原因是,自抗战以来,共产党方面一直主张国共合作,放弃前嫌,一致抗日;而他蒋介石一直视共产党为敌人,在全国抗战进入紧要关头,他仍然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不顾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将胡宗南第五战区的精锐部队安置在陕甘宁一线,监视和打击八路军主力部队。史迪威提出的问题不仅切中时弊,而且也是美国国会部分议员的强烈愿望。在当时,这些问题曾作为美国向中国援助的条件提出来的。今天,史迪威又略带批评挑战性地提出,他怎能容忍?于是他措辞强硬地说道:“史迪威将军,我想罗斯福总统派你到中国来是参与中缅战事的,绝不是来干涉中国内政的吧?”

史迪威毫不示弱地:“蒋先生,你误会了,我讲国共长期合作的问题,在美国绝非我个人意愿,更没有干涉中国内政之意,我是提醒你不要把我们美国人的军火都藏起来,预备打内战。我自己是美国人,因为要保护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才到中国来的。如果能早日把日本打出中国去,你们中国人都是自己的好同胞,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只希望你们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人人都幸福,这也是全美国人民的希望。”

蒋介石气得涨红了脸:“够了,我不喜欢听你的这一套。如果你有这个精力,就马上到缅甸战场指挥部队多打几个胜仗,中国的事我自己会管,用不着你来操心。”

史迪威无奈地面向宋美龄苦笑着耸了耸肩膀,然后毫不客气地冲着蒋介石说:“蒋先生,你怎么会这样?你这样的态度让我们美国人无法理解。”

宋美龄见双方谈得很僵,机智地劝解道:“史迪威将军,蒋委员长最近心情不好,请你原谅。”接着,她转向蒋介石说:“达令,怎么说史迪威将军也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对待客人要以礼相待才是。”对于宋美龄的提醒,蒋介石心知肚明,史迪威绝不是普通的美国客人那么简单。为了能给史迪威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他不得不假惺惺地再次起身走到史迪威面前,干笑着与史迪威拥抱。

14.宋美龄挽着风尘仆仆的宋庆龄走进公馆大厅。

宋美龄故作姿态地在会客厅转了一圈说:“二姐,这里的条件还满意吧?”

宋庆龄不冷不热地说:“战争时期,有个住的地方就行,还讲什么条件。”

宋美龄听出了宋庆龄话中的弦外之音,装作不在乎地扑到宋庆龄面前说:“二姐,你又来了,你是不知道,在这个时候你能从香港来重庆我真的高兴。”

宋庆龄瞟了一眼宋美龄,感叹地说道:“这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可是有人就会不高兴了吧?”

宋美龄机智地陪着笑脸说:“怎么会呢?”紧接着她话锋一转:“来,二姐,咱们到卧室看看还缺什么。”

宋庆龄起身同宋美龄向卧室走去:“小妹,你是知道我的,一向自食其力惯了,什么东西也不会缺的。”

15.在公馆的餐厅内,宋美龄满意地布置好最后的餐具,笑着对刚走进来的宋庆龄说:“二姐,咱们用餐吧。”

宋庆龄没有吭声,坐下后只顾低头用餐,一时间餐厅内显得格外沉闷。

宋美龄呷了一小口饭,慢慢地咀嚼着,觉得很不是滋味。她几乎是浸着眼眶的泪,端详着渐进苍老的宋庆龄,心生无限感慨。不知不觉中一滴泪花掉了下来,她怕宋庆龄有所察觉,急忙掏手帕擦眼泪。不料,宋美龄这一轻微的动作,还是被宋庆龄察觉。她抬头看着这位近在眼前,又似乎觉得很远的小妹,内心深处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真想面对着小妹说句感谢的话,可是,当她把目光停留在小妹那漂亮熟悉的脸上时,说出口的却是一句言不由衷的话:“小妹,你看二姐是不是老了?”

听了宋庆龄这样的问话,宋美龄一阵心酸。在她的印象中,二姐是一位坚强刚毅的女人,她知道不管过去她们姐妹之间的亲情有多么深厚,因为这种现实政治的隔阂,二姐是不会同她说心里话的。越是这样,她越是害怕。她怕二姐有一天走得太远,蒋介石不会饶恕她,对于蒋介石,她是太了解了。为此,她不得不借今天这个机会再一次恳求地:“二姐,我是你的亲妹妹,不管你对蒋介石怎么看,我都会站在你这一边,你要相信我。”

宋庆龄停顿了片刻,笑着对宋美龄说:“小妹,你说得不错,我是应该相信你,可是我又怎么敢相信你?你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漂亮天真的小妹了,而是他姓蒋的帮手,中国第一夫人,我们姐妹之间已经不是相信和不相信那么简单了。”

宋美龄辩解地:“哎呀二姐,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吗?我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也是有苦衷的。”宋庆龄仍低头不语。

宋美龄撒娇地:“行了二姐,你就别再难为小妹了。”

宋庆龄略显认真地点了点头说:“行,暂时饶了你。”

16.重庆的求精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校园紧靠嘉陵江一侧建了一座壮观的教堂,灰色的百叶窗爬满了常青藤,差点遮住了墙上的十字架。时钟直指8点1刻,教堂里的风琴低沉地奏着赞美诗的乐曲。数十支蜡烛在圣坛上摇曳,闪着一点点白光,教徒们虔诚地匍匐在罪凳上,手画十字,向基督耶稣祈祷,一曲终了,披着绣有金线圣衣的神父登上讲坛,开始布道了……

宋庆龄默默地走出教堂,穿过教堂旁边的甬道直奔学堂教室改成的临时诊所。

见宋庆龄进来,诊所里的负责人热情地递给她一件白大褂,宋庆龄穿上后,匆忙走进坐诊室里。坐诊室里挤满了患者,宋庆龄进去后,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听着X光机前的大夫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这时,一位记者掏出证件呈到了她面前,宋庆龄礼貌地接过证件看了看,然后说道:“尊敬的记者同志,我本不想让你失望,现在我正忙于工作,改日行不行?”

记者:“孙夫人,为了找您,我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总编派我特意登门采访,打算在头版头条刊发您的消息,让人民了解您,何乐而不为呢?”

宋庆龄:“你用这些话去诱惑别人也许会很快奏效,对于我你大可不必,我不想让人宣传,只想抓紧时间多做一些工作,你看行吗,我的记者同志?”

记者:“孙夫人,您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有口皆碑,又何必这样守口如瓶呢?”

宋庆龄笑着答道:“记者同志你很会说话,可惜对我没有用。”

记者也笑了:“好吧,您开始说改日再来,我也只好从命了。不过您放心,我的时间有的是,随叫随到。”

宋庆龄:“那好,再见。”宋庆龄转身又在忙碌着。

记者望着宋庆龄的背影不甘心地:“孙夫人,您能确定个具体日子让我采访吗?”

宋庆龄回身笑着说:“我的日子怕是你等不来了噢。”

记者:“请您相信我,我一定不会失约的。”

宋庆龄:“那好,我的记者同志,日子就定在抗战胜利那天吧,我会把我的喜悦和你们记者想写的个人隐私,全部告诉你,满意了吧?”宋庆龄首先伸出了手,记者苦笑着,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伸出手,当两双手握在一起时,宋庆龄和善地对记者说:“说好了,到时候你可不要失约噢!”字幕:1942年3月2日

17.蒋介石与何应钦等国民党高级将领赴云南腊戌,他们一行登上一座高峰,目送着浩浩荡荡的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

军乐声中,浩浩荡荡的中国远征军行进在蜿蜒起伏的山峦公路上。

蒋介石不停地挥手致意。

何应钦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凑到蒋介石身边小声说道:“总裁,目前形势,缅甸战局不利呀。”

蒋介石脸色一沉:“娘个希匹,越是不利,我们的军队越是要去。让美国佬看看,在缅甸战场上到底谁是孬种。”

何应钦:“那是那是,还是总裁英明。不过,美国人会不会有这样的公允……”

蒋介石听出了何应钦话的下意识,继而恼怒地:“娘个希匹。”

18.重庆的蒋介石官邸。宋美龄一改往日的常态,亲自动手干起了家务。经过一番打扫,客厅里窗明几净。尽管这样,她还似乎有些不满意,又招呼着佣人对室内的摆设一一进行了调整。

蒋介石穿着体面的睡衣来到客厅,当他欣赏经过宋美龄精心布置的客厅后,语气亲昵地问道:“夫人,今天怎么会有这么高的闲情逸致呀?”

宋美龄:“是你的情绪感染了我,自从长沙第三次战役大捷以来,你像变了个人似的。”

“是吗?我倒是不觉得,看来还是夫人懂我。”蒋介石颇有几分感慨地坐在沙发上,又环视了一下室内,然后盯着宋美龄探问道:“夫人,今天的忙碌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吧?”

宋美龄诡秘地一笑:“达令,看来你也是最懂我的人。”她抽身从餐厅里拿来一份菜谱递给蒋介石说:“这不,子良和子安两兄弟从昆明回来了,庆龄二姐正好也来重庆了,我决定搞一次兄弟姊妹大团聚,到时候我亲自掌勺,你看行吗?”

蒋介石没有立刻回应。他详细看了一遍菜谱,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菜谱上的大鱼大肉太多了,我劝你少搞点,酒的品种也不要过多,别忘了,咱们俩可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宋美龄接着说:“现在请客都是这种规格,我是怕让人笑话。怎么,你不赞成这次聚会?”

蒋介石见宋美龄不高兴了,忙起身凑到宋美龄跟前说:“夫人,你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非常赞成你们宋家兄弟姊妹在家里聚餐,不过有件事情我必须先告诉你,有一天军统来人报告说:孙夫人出走了,这件事情吓了我一大跳,连忙派人去找,谁知道她就安静地待在家里,我一追问,才知道是军统搞监听的时候没有把事情弄清楚,这件事惹恼了孙夫人,你看这个时候她还会……”

不等蒋介石说完,宋美龄就略显生气地打断他的话说:“怎么搞监听是军统的事,但是我要警告你,我二姐的安全不能出一丁点儿的差错,否则……”她用手指了指蒋介石的鼻尖。“啊……”蒋介石怔怔地杵在旁边愣住了。

字幕:缅甸战场

19.驻缅英军全线撤退,甚至有些丢盔卸甲。

日军紧紧地追在后面,当追到皮尤河南岸12公里处时,遭遇我负责掩护英军撤退的中国远征军的阻击,日军与我中国远征军发生激烈的战斗。

次日,天刚蒙蒙亮,一大队日军疯狂地涌进皮尤河边,我皮尤河边的中国远征军小股部队边打边撤,渐渐地将日军引入大部队的包围圈,一时间军号嘹亮,杀声四起,我英勇善战的中国远征军从四面八方的草丛中跃起,猛扑向皮尤河岸边,经过了一阵激战,日军大部分被歼灭。

20.仍在重庆蒋介石官邸。宋美龄拿起电话,她先拨通了孔祥熙官邸:“喂,大姐吗?我是小妹。”

宋霭龄:“听出来了,什么事?”

宋美龄:“子良和子安从昆明回来了,正好二姐也在,我想搞个家庭大聚会,你赞成吗?”

宋霭龄爽快地:“这是个好事呀,我赞成。就是不知道你二姐……”

没等宋霭龄的话讲完,宋美龄就胸有成竹地说:“没关系,我现在就跟她说。”挂断了孔祥熙家的电话,她又接着拨打宋庆龄所住的公馆电话:“喂,二姐吗?我是小妹呀。”

“是小妹呀,你好。”电话传来了宋庆龄的声音。

“二姐,我打电话是想请你来家赴宴,正好子良子安兄弟从昆明回来了,大姐也说好了,咱们宋家兄弟姊妹好好团圆团圆,欢乐欢乐,顺便吃点便饭。对啦,今天我掌勺,来尝尝我的手艺好不好?”宋美龄似乎是一口气说出了这些话。

“噢,这么热闹,那一定也少不了委员长了。”

“正好他在家,非常高兴和咱们团聚,并且让我快点打电话请你哩!”

“噢,是这样啊,那就谢谢小妹和委员长了,这次我就不出席了。”宋庆龄的态度很坚决,这是宋美龄意料中的事情,她没有办法,却又不甘心,她只好耐着性子劝说道:“二姐,你听我说,这一次主要是我们兄弟姊妹间的团聚,没有其他外人。再说,上次团聚你没来已经让大家很扫兴了,这一次就来吧,我们大家都很想你。”宋美龄说这句话的时候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宋庆龄在电话里似乎也感觉出了小妹的真情实感,她犹豫了一会儿,但她终于抑制住这瞬间的感情波动,果断地谢绝道:“那就让大家再扫兴一次吧。”当她挂断电话时,心中也涌动出一种说不出的痛楚。

宋美龄手拎着电话,颓然地坐在沙发上,显得非常无奈和伤心。

坐在沙发上,一直观察宋美龄行动的蒋介石走上前来劝慰道:“夫人,都怪我,我要是不参加她肯定会来的。”见宋美龄仍伤心不语,他略有所思地向落地窗前走去,并自言自语:“也许你话说得太早了,她敬酒不吃吃罚酒。”见宋美龄仍不语,他接着说道:“她不来也好,我们自己吃个痛快。”言罢,蒋介石的脸骤然阴沉下来。

窗外,远远地又传来凄厉的空袭警报声。

21.夜色昏暗,在宋庆龄所住的公馆门前,经常有几个便衣特务在游动。

公馆内的客厅里,几位重庆市的各界名流和进步人士在与宋庆龄交谈。

宋庆龄:“诸位先生,我最近来重庆没有与蒋介石对抗到底的意思,不管怎么说,抗战时期大家还应该团结一致,秉承孙先生三民主义的精神,联合一切可能的抗战力量共同抗战。如果我没讲错的话,诸位都是孙先生的生前好友,孙先生在生前的愿望大家不会忘记,我希望大家能在这民族危亡之际,共同呼吁蒋介石联合中共一致对外,不要再出现‘皖南事件’那种仇者快、亲者痛的悲剧。”

张澜:“孙夫人所言极是,早在皖南事件之前,我们就多次呼吁蒋先生要真诚地对待共产党方面,要保全大局,共同抗日,可是他还是要一意孤行。”

一位进步青年:“蒋介石是大独裁,他现在已经是利令智昏,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宋庆龄:“他的做法已经背离了孙先生的‘三民主义’的精神,这样长此下去,我们是要亡党亡……”

宋庆龄的话音没落,一群便衣特务强行闯了进来。

宋庆龄起身斥责道:“你们想干什么?”

特务头子:“对不起孙夫人,我们奉命搜查共产党可疑分子!”

宋庆龄:“你们是奉谁的命令?”

特务头子:“无可奉告!搜!”

一群特务们蜂拥而至,宋庆龄迎上前去喝道:“慢!”她不慌不忙地走到电话机前拿起电话,拨通了2080号码,电话里传来宋美龄的声音:“喂,是哪位?”

宋庆龄怒气冲冲地:“美龄,我是你二姐,现在特务闯到我这里来了,说是要搜查共产党分子,我请你问问蒋介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电话里传来宋美龄气愤的声音:“什么,他们都闯到你那去了?简直翻天了,你让他们滚!”

站在客厅里的特务们听得真切,还没等特务头子下命令,就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跑了。

特务头子见此情景,也不得不连连作揖地退着溜了。

22.蒋介石官邸。台灯下的蒋介石身着睡衣,正装作无事一样翻阅着当天的报纸。

宋美龄愤愤地站在他面前:“你的人都闯进二姐家了,你想干什么?你到底想干什么?”

蒋介石非常震惊地:“什么,有这种事?”

宋美龄冷笑地:“达令,你不会说你什么都不知道吧?”

蒋介石:“夫人,我真的不知道,也许是场误会吧?”

宋美龄紧盯着蒋介石说:“误会?在重庆这个地方谁敢去误会她?行!你只管这么干下去,抛开孙总理的话不说,二姐真要是出了一丁点事,我是一辈子也不会放过你的。”

23.第二天在蒋介石官邸,宋美龄拨通了宋子文办公室的电话:“哥啊,我是小妹。”

电话里传来宋子文的声音:“小妹,有什么事吗?”

宋美龄:“昨天夜里有人闯入二姐家,我担心是戴笠他们那伙人搞的。你也知道,二姐最近有些亲共活动,介石他很不满意。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许他们对二姐胡来,如果再让我知道了,我是决不答应的。”

宋子文:“小妹放心,我这就找戴笠,让他当面交代清楚。”

24.在宋子文的办公室里,宋子文正与孔祥熙交谈着,戴笠敲门进来:“二位院长,有什么事尽请吩咐!”戴笠毕恭毕敬地。

孔祥熙抬眼看着戴笠,不紧不慢地问道:“你最近是不是在孙夫人那里搞什么名堂了?”

戴笠一怔,机警地答道:“二位院长,为了保证孙夫人的安全,我派几个弟兄化装在孙夫人家门前守卫,以防日本特务暗中捣乱,怎么?出什么事了?”

“啊,是这样,那好吧。”明知道戴笠是假装糊涂,一贯不肯得罪人的孔祥熙也不往下说了。“不是那么回事吧?”宋子文盯着戴笠脸色严肃地接着问道:“戴笠,我告诉你,找你来不光是我们俩的意思,夫人有话,要我们关照你,如果你的人敢在孙夫人那里有不合适的行为,她决不轻饶。”

“不敢,不敢!我戴笠有几斤几两,敢在孙夫人那里胡来。肯定是误会了。对,肯定是误会。”戴笠诚惶诚恐,吓出了一身冷汗来。

孔祥熙见状,忙打圆场地敲着戴笠说:“委员长的话要听,夫人同样不好惹。不过我相信你的办事能力,尽管不会出什么事,也得让夫人放心啊。”

“那是,那是。”戴笠的头点得像鸡啄米,“我一定照两位院长的吩咐做。”

宋子文仍拉着脸说:“你给我听好了,孙夫人的安危牵着夫人的心。她本来是要跟你当面讲话的,是我们把事情揽过来的,相信你不会干出格的事。但是,既然找你来了,你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事情的分量。”

戴笠仍是一个劲儿地点头,额角上已经渗出豆大的汗珠子。他在心里暗暗叫苦:“我的亲娘祖奶奶呀,这件事幸亏没动手,真要是动手闹大了,恐怕蒋总裁也保不住我的脑瓜壳。”

孔祥熙与宋子文见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二人走到一直笔直站立的戴笠面前,孔祥熙笑着拍拍戴笠的肩膀,递过一张支票说:“戴老板,心里没鬼不必紧张的,这是一张中国银行和财政部支持你的一点费用,可要注意用在对付日本汉奸方面呦!”

戴笠接过支票感恩地:“明白,戴笠明白。”

“哎,这就对了吗,自己派系之间的事情想得长远些,别太死心眼了。今天得势说不定明天就失势,委员长今天喜欢的人明天说不定就要倒台了,如果夫人能给你留条后路的话,那可就方便多啦。”宋子文又敲山震虎地吓了一番。戴笠只得竖着耳朵听着,待宋子文的话刚一讲完,他迫不及待地表态说:“二位院长就放宽心吧,我戴笠今后的责任就是保护好孙夫人的安全,至于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也尽管吩咐,我戴笠绝对照办。”

画外音:这次事件发生后,不管蒋介石要求对宋庆龄的活动采取什么措施,戴笠是抱定了主意,对于这位孙夫人是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从不轻举妄动。他心里明白,真的得罪了宋美龄,蒋介石恐怕也保不住他,弄不好他将成为替罪羊。再说,宋子文和孔祥熙他们同样得罪不起,他和他的军统局要靠这两位财神爷给钱养活呢。字幕:缅甸战场

25.在缅甸同古地区茂密的热带雨林中,中国远征军200师全体官兵到达指定位置。

在200师的掩体指挥所里,200师师长戴安澜指着地图对指挥官们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缅甸的同古,长官部交给我们任务,就是阻击经仰光向缅甸首都曼德勒进犯的中路日军。这是一场阻击战,现在后续部队还没有跟进,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大家分头准备,20分钟后开动员大会。”

指挥官们分头走出掩体指挥所,戴安澜一行最后走出掩体指挥所,直奔正在集结的200师全体官兵队列前。

戴安澜扫视了一下整齐的队伍,大声问道:“弟兄们,我们中国远征军来到缅甸战场的使命是什么?”

全体官兵齐声地:“歼灭日本侵略者,保卫缅甸,保卫中国!”

戴安澜:“好样的,现在血战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同敌人血战到底。”

“下面我命令:各级军官必须立遗嘱,从我做起,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团长代替。我们200师要保证指挥,直至死守到最后一刻。”

戴安澜的话音刚落,成群的敌机已经飞临前沿阵地,开始轮番轰炸。

戴安澜临危不惧,他高声呼喊着:“弟兄们,血战到底,英勇杀敌。”

全体官兵齐声地:“血战到底,英勇杀敌!”

戴安澜:“马上进入阵地。”

戴安澜师长一声令下,200师官兵迅速进入阵地,阵地里炮火连天,掀起一层层的气浪。

26.同古战役打得十分惨烈,日军依靠空中优势,飞机不停地轮番轰炸。成群结队的日军在炮火和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发起了多次集团式的冲锋。

200师作战官兵在师长戴安澜的指挥下,依靠热带雨林的天然屏障英勇作战。

在戴安澜的师指挥所里,戴安澜手捧着的步话机中传来了史迪威的声音:“戴师长,你们那里的战况怎么样?”

戴安澜沉着地:“史迪威将军,我已经与日军激战了五个昼夜了,阵地仍在我们手里。”

史迪威的声音:“很好,这样很好,你们要组织优势兵力进行反攻,保证英国军队的全面撤退。”

戴安澜:“史迪威将军,我们已经弹尽粮绝了,请你命令英军停止撤退,协同我们共同阻击日军。”

史迪威的声音:“不行,这是命令。”

戴安澜急迫地:“史迪威将军,史迪威将军……”

步话机里中断了史迪威的声音。

戴安澜停顿片刻,无奈地放下步话机,他转身摘下挂在掩体墙上的钢盔,抄起一支卡宾枪刚欲闯出掩体指挥所,一发炮弹呼啸着落了进来……

爆炸声中,戴安澜师长的身躯摇晃着扑倒在地。

27.重庆第五陆军医院昭然可见。

大门两侧分别悬挂着“新生活典范”和“花园式医院”的标牌;门檐上的横幅写着“热烈欢迎宋氏三姊妹来本院莅临指导。”

在这个所谓“花园式医院”内,到处是苍蝇扑面,垃圾成堆;医院的职工们不得不因宋氏三姊妹的到来而紧张忙碌着。

拉垃圾的卡车有进有出,戴眼镜的老院长也抄起扫帚,加入了打扫卫生的行列。刷墙的大夫溅得满脸都是白灰,立在五层楼上擦窗户的大夫,吓得汗流满面。

28.宋氏三姊妹的到来也惊动了住院的病号。于是,病号们便围坐在一起展开了议论。

病号甲:“看来这回病号当得值,能够亲眼看一看中国三大美人的风采。”

老兵说:“就算有这么回事,孔夫人也肯定不会来。我听说在香港撤退时,她最关心的是洋狗和抽水马桶。”

病号乙:“要我看蒋夫人肯定能来。”

病号甲:“为啥呀?”

病号乙:“她风流,爱出风头呗。”

老兵:“谁来,孙夫人也不会来。别看现在是国共合作,她和蒋委员长是面和心不和。皖南事变的时候,她还声讨蒋委员长哩。”

小兵:“你们都别瞎猜了,要我说她们都能来。要是不来,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呢?关键是她们三个当中谁长得最好看。”

老兵:“我看应该是宋庆龄。她的长相端庄,应该称为中国的大美人。”

小兵:“拉倒吧,啥眼神呀?最好看的还是宋美龄,那才叫中国第一大美人呢。”

“去他妈拉个巴子的!管她谁好看不好看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她们是能当饭吃还是能帮你挡子弹?战场上玩命的还是我们这些当兵的。”说这话的是一位浑身血迹斑斑的军官。

29.次日清晨,陆军医院还在进行卫生清理的扫尾工作,三辆轿车已慢悠悠地开了进来。

戴眼镜的院长和科室主任等立即围了上来,三辆轿车上下来三位丽人,在她们身后,照例簇拥着一大群记者。

特写:宋美龄,她身穿深蓝色软缎旗袍,足踏黑色高跟鞋。笑容满面,楚楚动人。她那一头卷曲的黑发,松软地从前额梳向后颈,在那儿挽成一个光滑的发鬓,胸前唯一的装饰是一枚光闪闪的红十字徽章。

特写:宋霭龄,她是位不管打仗不打仗,都不拘小节惯了的人。今天仍是满头的珠翠招摇过市,为了彰显与众不同,在墨绿色的软缎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翻领白色西装,纽扣也不扣,故意露出领口处的那枚祖母绿的宝石领花。在她举手挠头时,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只碧玉镯在手腕上滑来滑去。

特写:宋庆龄,同两姊妹相比,他的衣着朴素大方,她穿的依然是一件素色旗袍,并且开叉很低。在院长接待她们三姊妹的过程中,她是最后一个出现。

同样,在记者拍照的时候,她也总是谦逊地站在一旁,微带笑容,讲话很少。

宋氏姊妹在四号病房第一张床位停下来,认真听取主任大夫关于这位保管员的伤势简介。

伤员的头上缠着绷带,只露出一双眼睛,惊慌地打量着领头的宋美龄,宋美龄主动伸出手同他握手,问他是哪里人,伤员不利索地回答说:“河南鹿邑县人。”

“鹿邑县?”宋美龄对此很陌生。一侍卫官马上解释道:“夫人您不是刚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鹿邑县就是老子的故乡,在河南东部,离商丘不远。”

“噢,你是老子的故乡人,应该引以为豪!”宋美龄甜甜地一笑,“祝你早日康复。”

30.在同古地区的热带雨林中,从战场上撤下来的200师部分官兵,抬着戴安澜师长穿行在夜色中。

躺在担架上的戴安澜师长渐渐苏醒。

侍卫官急忙命令:“停下,停下。戴师长醒过来了。”

担架平稳地放在草地上,众官兵纷纷围了上来。戴安澜苏醒后坚强地坐了起来,吃力地问道:“我们的行动报告长官部了吗?”

侍卫官:“师长放心吧,长官部要求我们火速转移,一定保证您的安全。”

戴安澜苦笑着摇摇头:“我不行了,扶我站起来吧。”

侍卫官不解地:“师长!”

戴安澜抬手阻止道:“不用劝我,扶我站起来。”

众官兵慢慢将戴安澜从担架上扶起,一股鲜血从戴安澜的腹部喷涌出来。

众官兵齐呼:“师长,师长!”

戴安澜用手捂住伤口,踉跄几步后,喘着粗气说:“弟兄们,就让我站着把你们送出这热带雨林吧。”

雷鸣电闪,热带雨林中大雨倾盆……

特写:在闪电中,戴安澜的身躯像一座山一样慢慢倒下……

31.在中国战区指挥部,何应钦面色沉重地说:“缅甸战场自曼德勒会战以来,英国军队一撤再撤,正面战场只剩下我远征军孤军作战,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师戴安澜师长受伤后,因无药医治光荣殉职。”

蒋介石愤怒地:“娘希匹,史迪威呢?他是怎么指挥的?”

何应钦:“史迪威只考虑英国军队的利益,根本不顾我军的死活。”

蒋介石:“娘希匹,命令罗卓英、杜聿明放弃曼德勒会战,把部队迅速撤回来。”

何应钦:“据杜聿明讲,我军为了掩护英军撤退,已经被日军死死咬住,恐怕来不及后撤了。”

蒋介石:“不行,告诉杜聿明,一定要保存实力。”

何应钦:“对史迪威如何交代?”

蒋介石:“不用管他。娘希匹,无能,史迪威无能。”

32.仍在第五陆军医院病房内,宋霭龄对戴眼镜的老院长说:“我今天来不是凑热闹的,主要是看一看你们医院还有什么困难?”

戴眼镜老院长心领神会地:“那是,那是,对于孔夫人的善举国人皆知。早在抗战初期,孔夫人为了弥补整个大上海的医院供给不足问题,用自己的钱就曾买了辆救护车和37辆军用卡车,而且孔夫人还……”

“哈哈哈……”听了戴眼镜老院长的赞扬,宋霭龄乐得合不拢嘴,“老院长,这些事情你也知道啊?”

戴眼镜老院长:“国人皆知,国人皆知嘛。”

宋霭龄:“趁着我高兴,你们有什么困难,说吧。”

戴眼镜老院长:“哎呀孔夫人,眼下最头痛的是医药补给问题,库内的葡萄糖还不足千瓶,难以维持一星期了。”

宋霭龄:“这样吧,你统计一下数字,把急需的药品、需要多少钱,列个清单给我好不好?”

戴眼镜老院长:“那好,那好,多谢孔夫人,我立即照办。”

33.宋庆龄刚刚走进五号病房,一个腹部受重伤的老兵,由于伤口感染,刚刚咽了气。他的脸上流露着临死时的悲愤和孤寂。

“这是谁负责的伤员,太不像话了!”戴眼镜老院长大声训斥着说,他觉得让这三位夫人看到死人太不适宜。

宋庆龄从人群中走到这位死者的床前,把手里捧着的一束鲜花放在老兵床头。然后,她又亲自动手把白被蒙住死者的头部,眼里流出滚烫的泪花。

看见宋庆龄的举动,宋霭龄也激动地摘下雪白的手套,挨个与躺在床上的重伤员握手。

宋美龄问戴眼镜老院长:“屋里没有暖气设备?”

戴眼镜老院长:“夫人,不说您也知道,进口的暖气设备一般先供应各部部长和高级官员,医院很难弄到的。”

宋美龄:“你们研究一下,报个详细计划给我,我来想办法。”

戴眼镜老院长激动地:“夫人,太谢谢您了,这可是我们医院盼望已久的事情啊!”

字幕:在缅甸战役打到最残酷阶段的同时,为彻底消灭向我金华地区扫荡的日军,浙赣会战开始。

34.日军用5个师团和2个旅团的兵力,浩浩荡荡地向浙北金华方向挺进。

第三战区,在顾祝同的指挥下,各部队奋力抵抗,与日军展开了争夺战,拉锯战,肉搏战。

各个战场都是炮火连天,尸横遍野,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字幕:在晋察冀边区,冈村宁次集中13万兵力,分13路进行“五一大扫荡”。

35.日军所到之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屠杀了5000多名无辜百姓,600多名抗日干部。

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多点出击,灵活作战。拔据点、烧炮楼、扒铁路、炸桥梁,彻底粉碎了冈村宁次的“五一大扫荡”。

但是,在八路军总部一次转移的战斗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

36.在重庆南山的蒋介石官邸。

何应钦报告:“总裁,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以身殉国。”

蒋介石不语。

何应钦见状停顿片刻,接着说:“总裁,您看……”

蒋介石起身指着何应钦说:“以我的名义,给第八集团军司令朱德发报,表示慰问。”

何应钦:“是!”转身欲下。

“慢!”蒋介石叫住何应钦说,“这件事情你亲自去办,不要在国军内部声张。”

何应钦:“明白。”

37.夕阳西下的时候,重庆南山的蒋介石官邸显得格外冷清。

宋美龄手提画笔,心不在焉地绘画着,画案的一角积下一堆废纸。

蒋介石慢步走过来,看着案板上的画说道:“夫人真不愧是张大千先生的高徒,挥毫泼墨,画在其中啊。”

宋美龄无奈地:“达令,你就别再取笑我了,我这哪是在作画呀。”

蒋介石不解地:“夫人,那你这是?”

宋美龄:“达令,不瞒你说,我想去前线犒军。”

蒋介石:“夫人,你去年犒军染上了荨麻疹病尚未痊愈,今年就免了吧。”

宋美龄:“国难当头,我做不了什么,去前线看看总是应该的。”

蒋介石感动地:“难得夫人有这种精神,我就不好再说什么了,那么夫人准备何时动身?”

宋美龄:“越快越好。”

蒋介石:“好吧,先到第三战区顾祝同那里去看看,他们打得很艰苦。”

38.在烽火连天的浙赣前线,一个大型车队向前挺进。

宋美龄身着一套女士军装,在顾祝同的陪同下,乘坐敞篷吉普车驶往前沿阵地。

沿途她看见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兵衣衫褴褛,感慨万千。

39.在隆隆的炮火声中,车队到了接近前沿地带。

第三战区的部分军官在迎候宋美龄。

宋美龄下车后,与官兵们一一握手致谢后,问顾祝同说:“这里离前沿阵地还有多远?”

顾祝同:“夫人,这里已经接近前沿了。”

宋美龄环顾一下四周,指着有帐篷的丛林问道:“那是什么地方?”

顾祝同回答道:“那里是战地临时医院。”

宋美龄:“我们先到那儿去看看吧。”

40.战地临时医院的条件十分简陋,就是在这简陋的条件下,医务人员也都十分负责,认真地在抢救着每一个生命。

但是,因受条件所限,加之药品匮乏,一些战士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成残疾或死亡的甚多。

一具具尸体被人从医院中抬出来。

一些死亡来不及掩埋的尸体仍停放在丛林中。

宋美龄所到之处,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她已无法掩饰那种女人特有的同情心,指着那些眼巴巴期望着她的伤病员责问顾祝同道:“为什么还不及时医治?”

顾祝同伤感地:“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伤兵越来越多,医务人员接替不上,已经无药品可用了。”

宋美龄发火地:“那也不能眼看着他们疼死、病死呀!”

顾祝同无话可答。宋美龄见顾祝同不说话,更是火冒三丈,她几乎是大声喊道:“不行,我要到前沿阵地去。”

顾祝同忙阻拦道:“夫人,您不能去,那里太危险。”

宋美龄坚决地:“我一定要去,不看看前线的士兵我不甘心。”

顾祝同强硬地:“夫人,我必须对您的安全负责,您实在要去,必须请求总裁!”

宋美龄恼怒地目视顾祝同道:“你敢!”言罢,她风风火火地跳上吉普车,吉普车一溜烟地向前沿阵地驶去。

顾祝同歇斯底里地喊道:“快,快追夫人,一定要保证夫人的安全!”

在顾祝同的喊声中,所有军官士兵全部涌上大小车辆,尾随追了过去。

41.前沿阵地弹痕累累,零星的枪炮声仍然不断。

在一处硝烟弥漫、较为平坦的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在顾祝同和众官兵的护卫下来到士兵中间。她还没来得及与士兵问寒问暖,士兵们却蜂拥着跑出前沿,直奔装载食品和物资的卡车,战地指挥官无奈鸣枪才勉强控制住。

但是,一部分士兵还是抢到了食品。当她看到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士兵仍不顾一切,狼吞虎咽地将手中的食品吃光了时,宋美龄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了,她噙着泪花问战地指挥官:“怎么饿成这样?”

战地指挥官:“夫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士兵们只能缩衣节食,每天靠几两米来充饥。”说到这里,他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跪在地上哭诉道:“夫人,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没吃没喝,这仗怎么打呀?您看看吧,我们的士兵没有战死在沙场上,却活活饿死在战壕里。想想办法呀夫人,想想办法吧!”指挥官涕不成声,泪如泉涌。

宋美龄此刻心如刀绞,临行前她听说前线物资匮乏,曾经查问过有关部门,但没有想到如此糟糕。她强忍内心的剧烈震痛,擦干淌在脸上的泪珠,亲手扶起跪在地上的指挥官,把一份份食品亲自分到士兵手中。

42.在浙赣前线,虽然日军优势兵力不断向我前沿阵地压来,但是,由于宋美龄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各个战场的将士勇猛杀敌,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43.宋美龄不顾个人安危,率领慰问团成员们为将士们垒灶做饭。把热腾腾的饭菜送进战壕里。

44.在丛林中的临时战地医院,宋美龄带领慰问团成员为伤员洗绷带、军衣,包扎伤口。

45.夜色深深,在军用帐篷里的油灯下,宋美龄亲自一针一线为战士缝补那些破烂的军衣。针线在破烂的军衣上穿梭,眼角淌下豆大的泪珠。

46.在中国战区指挥部,蒋介石正在军用地图前策划着,何应钦凑过来说:“总裁,史迪威责问中国远征军为什么撤离缅甸战场?”

蒋介石:“告诉他,是因为他的指挥不力。”

何应钦:“他要求中国远征军继续在缅甸作战。”

蒋介石:“他指挥的英国军队呢?问问他,英国军队都跑哪里去了。”

何应钦:“这……”

蒋介石:“你亲自告诉他,在远东战场我是最高统帅,他史迪威最好少管闲事。”

何应钦:“总裁,这样讲话是不是有不妥之处?”

蒋介石:“没有什么不妥。对待美国佬不要过于迁就,越迁就他他就越得寸进尺。”

47.在重庆南山蒋介石官邸,宋美龄显得很激动地,仍是沉浸在前线血雨腥风的状态之中:“多好的士兵啊,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受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的罪,无怨无悔,英勇杀敌,面对强大的敌人,无所畏惧。可惜的是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被活活地饿死、冻死在战壕里,而我就在他们中间束手无策。我看不下去了,看不下去了呀!”

面对宋美龄这番声泪俱下的痛诉,久经沙场的蒋介石显得极为平淡:“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死人的事在所难免的,看来夫人还是经历得太少了。”

蒋介石本来是想平和宋美龄的心态。不料没起作用,却激怒了本来就情绪十分激动的宋美龄,她不能理解,身为三军统帅的蒋介石会是这种态度。她不拘礼节地大声责问道:“达令,他们可都是你的士兵啊,身为他们的最高统帅,你不感到这是一种责任吗?”

蒋介石见宋美龄冲动得如此不礼貌,便生气地:“我的责任不仅仅如此,更要关注这场战争的发展态势,指挥整个中国军队的将士如何多打几个胜仗,我的夫人。”

宋美龄毫不示弱地:“恰恰是为了这些,你才更应该关注士兵的生死存亡。目前战场上发生的这些情况,不是因为战争本身的原因而造成的,而是因为我们政府努力不够,没有尽到责任,让士兵受到了无辜的伤害,而且伤害得十分悲惨,这一点难道你一点都不知情吗?”

“知情,我比谁都知情!”蒋介石几乎是在吼了。可是当他抬眼看宋美龄时,见她几乎惊呆了,这种场面在他与宋氏三小姐之间是从来未有的,于是他努力地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夫人,我是不是吓着你啦?”言罢,他走到宋美龄身边,双手扶着宋美龄的肩让她坐下,语气平和地说:“夫人见谅,我不该对你那样的态度。”

宋美龄见蒋介石态度转变得如此迅速,本来一颗恼怒的心,此时平和了许多。她抬眼瞟了一下蒋介石说道:“达令,你不必对我这样客气,刚才也是我太激动了,有些事情应当理解你。”

见宋美龄能这样善意地讲话,蒋介石的心里舒服了很多,于是他凑到宋美龄身边说:“夫人,其实有些话我是不想跟你说的。前方的战况如何你是知道的,国民政府目前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方面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抗战本身耗资巨大;另一方面是不少高官借机大发国难之财呀。现在的中国贪污、走私之风越演越烈,弄得通货膨胀,物价高涨,老百姓都在骂娘啊!这些天经国、陈布雷他们就多次进言……”

听到这里,宋美龄好像从睡梦中刚刚惊醒,忙追问道:“他们都说什么?”

蒋介石一字一句地:“主要是关于宋子文和孔祥熙他们的走私问题。”

“无耻,简直是无耻!都什么时候了?前方将士不顾生死,他们还在中饱私囊。”宋美龄生气地站了起来。

蒋介石见宋美龄如此生气,大为感动。他心里清楚,他与宋美龄之间不管在具体问题上有什么分歧,这位宋氏三小姐自决定嫁给他蒋某人那天起,就把自己的心灵建立在国家和丈夫的命运之间了。于是他也随之站了起来,再一次双手扶着宋美龄双肩,面对面地对宋美龄说:“夫人,不要过于激动,激动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你的心情我很理解,我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宋美龄机警地:“你想怎么处理?”

蒋介石:“国难当头,处理他们无济于事。我看还是应该你出面,让他们多捐些款项出来,用家庭方式解决比较好。”

宋美龄感动地目视着蒋介石说:“达令,你能这样处理我很高兴。但是,就目前国家的状况,仅靠几个宋子文和孔祥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争取美国援助。”

蒋介石面有难色地:“就怕罗斯福这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呀!”

宋美龄:“罗斯福不拔不要紧,我们争取威尔基。”

蒋介石:“那好吧,不过夫人,我看你很疲劳,我们到峨眉山去小住几天吧。”

宋美龄无不感激地:“达令,换换环境也好。”

48.在美国白宫前的绿草坪里,威尔基手扶着罗斯福坐的轮椅说:“总统先生,蒋夫人又多次发来电报,要求增加援华的物资。”

罗斯福:“蒋夫人攻势很凌厉,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趋势。”

威尔基:“所以我很为难。据我的了解,蒋夫人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东方女性,对她决不能低估。”

罗斯福抬头看看威尔基:“先生的意思……”

威尔基:“我想先听听总统的意见。”

罗斯福耸了耸肩,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

49.夏季里的峨眉山风光秀美,景色怡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的大部分河山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已百孔千疮满目凄凉了,唯有这一世外桃源,仍存着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奇异的秀色。

旁白:自“七七事变”以来,每年无论战事多么的繁忙,蒋介石总要携宋美龄来峨眉山散散心,透一透气。今年因宋美龄从前线犒军心情不佳,所以提前来到了这里。

蒋介石与宋美龄乘滑竿在峨眉山游览,所到之处都无限感慨。

50.在峨眉山蒋介石的行辕处,史迪威将军急匆匆造访到此。

史迪威:“对不起,蒋委员长阁下,我知道,我此次到来是不受欢迎的客人,可是有些事我不得不当面向您请教,所以我不得不来。”

蒋介石阴冷地:“史迪威将军你过虑了,什么时候你都是客人。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来,请坐,请坐。”

待史迪威坐下后,蒋介石言不由衷地说:“你来得正好,在峨眉山多住几天,借这个机会也看看峨眉山的风景。”

史迪威单刀直入地:“蒋委员长阁下,我来这里不是看风景的,是来与您讨论缅甸方面的战事问题。”

蒋介石:“缅甸方面的战事由你全权负责,没有与我讨论的必要。”

史迪威:“因为中国远征军的调动,影响了整个缅甸战局,所以我不得不再一次提醒阁下,请你把在陕北监视共产党的军队调出两个军,参加到缅甸作战。我可以向你保证,三个月之内一定能把日本人从缅甸打出去。”

蒋介石恼羞成怒地说:“胡扯。我在缅甸放了10万大军,由于你的指挥不力,200师已经折损大半,戴安澜师长已经壮烈阵亡了,你还想干什么?”

史迪威解释地:“我承认200师伤亡很重,但是日军损失也很惨重。”

蒋介石立刻逼问道:“那英军呢?英国军队参战了吗?大敌当前,英国的军队撤到哪里去了?”

史迪威对指挥不了英军有苦难言,却又不肯承认,只得变守为攻地大声喊道:“我抗议,我抗议你用这样的口吻跟我讲话。”

蒋介石暴怒地:“你……你无能……”

“史迪威先生,”宋美龄从内室走出,她见此时不便阻拦蒋介石讲话,只好直接与史迪威对话,便于渐渐消除他们谈话的紧张气氛,“你们刚才的谈话我都听到了,你说的很有道理,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但是我认为蒋委员长说得也很对,缅甸战场不是只有中国一方面的军队,也不是只有中国军队应该打仗,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目标是共同的,这个问题我希望史迪威先生应该着重考虑才对哟!”

史迪威起身与宋美龄礼让后不得不心悦诚服地:“夫人放心,这个问题我会考虑的。”

51.在峨眉山蒋介石的行辕处,戴笠恭敬地站在大厅内,蒋介石阴沉地问道:“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陈质平与你是什么关系?”

戴笠:“报告总裁,是朋友关系。”

蒋介石:“就是朋友这么简单?”

戴笠:“真的是朋友关系。”

蒋介石怒骂道:“娘希匹。我看他快成你的保姆了,驼峰航空运输线是运输美国援华物资的,你巧立名目,私运生活用品,侵吞军需物资,想干什么?”

戴笠战战兢兢地:“校长,私运生活用品我承认,可……可我没有侵吞军需物资,那都是……都是孔祥熙他们陷害我呀……”

蒋介石:“胡说,他们为什么陷害你?”

戴笠:“据说夫人过问了此事,他们不敢承认,都推到我身上了。”

蒋介石心里有数地:“我量你也不敢。好啦,今后绝不容许有此类问题发生。”

戴笠:“是。”戴笠刚走又退了回来:“校长,有件事不知你是否知道?”

蒋介石:“什么事?”

戴笠:“有人在滇缅公路运输走私物资。”

蒋介石:“货主是谁?”

戴笠:“弟兄们正在查。”

蒋介石:“不要声张,查出来是谁直接向我报告。”

戴笠:“是。”

52.在美国白宫的客厅内,威尔基将一份电报稿送给罗斯福。

罗斯福看着电报推测着说:“看来这位蒋夫人是要开始采取攻势了。”

威尔基:“目前情况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要给她一个交待。”

罗斯福摇着轮椅在客厅里转了一圈后说:“现在向她承诺什么还为时过早,应该想个办法把她安稳下来。”

威尔基:“是不是让英国方面也提供援助,帮助我们美国减缓一下压力?”

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中国人能否作出战争贡献没有信心,他不愿意在印度和东南亚使用中国军队打击日本人,防止损害英国殖民帝国地位,对为中国提供援助一直态度暧昧。”

威尔基:“这我就明白了,那他为什么同意中国军队入缅甸参战呢?”

罗斯福耸肩笑着说:“这正是丘吉尔的妙处所在。”

威尔基喃喃自语地:“妙处……啊,我明白了,他用中国军队是在做战争试验。这个办法是有他的妙处。不过,真要是让中国军队打出威风来,他丘吉尔再想收复失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罗斯福:“言之有理。所以我想,缅甸就是缅甸,英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他们在缅甸的利益必须服从整个太平洋战争利益,必须服从我们美国的利益。”

威尔基:“总统先生的意思是……”

罗斯福:“我考虑了一个办法,你可以以到受美国援助的国家考察的名义去一趟中国,对蒋夫人作一个姿态。”

威尔基:“好吧,我服从您的安排。我将以什么身份出现呢?”

罗斯福考虑了一下说:“就以总统特使的身份出现吧。”

53.清秀的峨眉山被包围在云雾之中,蒋介石背着手,心事重重地走出行辕,沿着石阶向云雾深处走去。

宋美龄兴冲冲地着便装追了出来:“达令,达令。”

蒋介石闻听喊声停下脚步,待宋美龄走近后问道:“夫人,什么事?”

宋美龄仍高兴地:“威尔基要来华视察访问了,不日即到。”

蒋介石略显不快地:“不给物资,又派人来,罗斯福又在搞名堂。”

宋美龄:“就怕他不搞名堂,他现在搞名堂,我们也搞,让威尔基好好认识一下我们中国。”蒋介石不屑地:“对威尔基?没这个必要吧。”

宋美龄耐心开导地:“达令,你不了解威尔基在美国的威望。他在美国上层人物中仅次于罗斯福。1940年,作为共和党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与罗斯福竞争,他得了两千二百万选票,他赢得民众的关键一条就是在演讲中支持中国的抗日,提出声援中国。在访华期间如果争取到他的支持,就等于争取到了美国共和党。通过他来宣传我们的抗战情况,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一定能争取到美国的更多援助。”

蒋介石见宋美龄说得头头是道,也受其情绪的感染,随即脱口称赞道:“好,夫人妙算,太好了。”

画外音:了解内情的资深人士曾这样断言道: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宋美龄可以离开蒋介石,而蒋介石离不开宋美龄。这说明宋美龄在蒋介石身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安事变”的危急关头,宋美龄能够当机立断,稳定了当时南京的政治局面,而今,宋美龄也能为蒋介石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

54.在重庆南山的蒋介石官邸,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董显光来见宋美龄。

宋美龄温和地对董显光说:“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要来访华。威尔基是位严肃、认真的美国政治活动家,我们一定要用‘东方的礼貌’征服他。我知道你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是新闻博士。所以我同委员长商量,你与我全程接待威尔基,一定要让他看到,我们中华民国虽受战乱之苦,却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董显光感激地:“多谢夫人栽培,我一定竭尽全力。”55.重庆全民动员,突击清扫各主要街道。宋美龄在吴国桢市长、董显光副部长的陪同下视察。

字幕:1942年10月3日

56.重庆市万人空巷,全民集聚在主要街道两旁挥舞着中美两国的国旗,主要街道的上空横幅悬挂,彩旗飘扬,热烈欢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华。

57.威尔基由重庆市长吴国桢、国民党中央宣传副部长董显光、第八战区司令朱绍良陪同,乘敞篷汽车从机场驶向宋子文宾馆。沿途,威尔基望着无数面黄肌瘦,却真诚地挥舞着中美两国国旗,燃放鞭炮,欢呼雀跃的市民,感动得时而招手,时而双手紧扶胸口。吴国桢用英语说:“尊敬的威尔基先生,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蒋夫人亲自为您安排的,她告诫我们,尽管饱受日寇蹂躏的中国人民一贫如洗,但也要拿出百倍的真诚热烈欢迎您——我们中国的老朋友!”

“哦,谢谢!我真诚地感谢蒋夫人,也感谢阁下和各位。”威尔基深凹的蓝眼睛闪闪发光。

58.在蒋介石的官邸,蒋介石煞有介事地:“夫人,我军备繁忙,你就代表我全权接待威尔基吧。”

宋美龄面色略显不悦地:“达令,威尔基是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份来访华的,绝不是为了我宋美龄的私人交情,这一点你必须考虑清楚。”

蒋介石忙解释地:“夫人,我……”

宋美龄言词强硬地打断蒋介石的话说:“我的委员长先生,我记得你说过,一切要以国事为重。”

蒋介石无言以对。

59.当天晚上,蒋介石一身戎装,精神饱满。宋美龄身着软缎深蓝色旗袍,富贵典雅,光彩照人。在乐队悠扬的迎宾曲中,蒋介石携宋美龄陪伴着威尔基走进盛宴大厅。

威尔基与迎候在大厅里的文武百官招手致意。

在一片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蒋介石致词:“尊敬的威尔基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攻坚阶段之际,威尔基特使代表最高统帅部来华访问,慰问我浴血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军民,这是对我们的最大鼓舞。我代表中国政府、中国战区最高指挥部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在世界各个战场上,法西斯侵略者都遭受了沉重打击。在中国和南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侵略者遭遇各国盟军的顽强抵抗。特别是在中国,国军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向日寇展开全面的进攻,不久将把日本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滚出中国。我相信,这个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威尔基先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活动家,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使者。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他高举世界和平的旗帜,为反法西斯之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威尔基特使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直关注着中国抗战的发展情势,支持中国军队的伟大正义之战。为此,我提议:为热烈欢迎威尔基特使的访华,为威尔基特使的身体健康,为中美两国相互支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而干杯!”

蒋介石讲话结束后,军乐队又奏了一曲悠扬的古典音乐。伴着和谐的乐曲声,宋美龄轻盈地走到威尔基跟前,用一口纯正的乔治亚州英语,举杯道:“尊敬的威尔基先生,我非常荣幸地能在中国抗战的非常时期,招待您这位从大西洋彼岸到来的朋友。此刻,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威尔基毫无思想准备,被宋美龄的突然问话弄得有点儿慌乱,忙说:“哦,哦……我此刻激动得无话可说了。”

宋美龄:“你太过谦了。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惜时逢战乱,先生不能大饱眼福了。不过为表示我们的真诚,我将陪同您访问工厂、农村、学校、军营,让您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建设祖国热情。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呢。”

威尔基一听宋美龄提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不禁联想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英对中国抗战作壁上观,以及宋美龄对美国国会的广播讲话。

闪回:抗战初期,美、英等国搞东方慕尼黑阴谋,美国政府声明中立,不过问日本的侵华战争。直到1940年,美国的一些议员还鼓励政府向日本输送汽油、物资、武器,英国也屈服于日本的压力,表示要封锁中国唯一的外援线——滇缅公路。宋美龄对此在广播电台愤怒地谴责道:“对中国,我们要求制止两件事,身为中美立法者的国会议员,不应该对侵略表示恐惧,更不应该同意把汽油、石油和其他物资送往日本以鼓励侵略。议员先生们,不知你从前是否想到过,如果中国被日本征服,那么,日本将保持完整的海、陆、空三军。它将利用我们的领土、我们的人力和我们的资源,以支持极权主义反对民主国家的军事行动!那将意味着什么?在此,我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不愿当亡国奴,必将全力以赴同日寇血战到底!”

宋美龄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此刻仍在威尔基的耳边回响。

“同日寇血战到底,同日寇血战到底……”

威尔基脸色绯红,盯着宋美龄那双熠熠生辉的大眼睛,赞叹道:“嗬!蒋夫人不愧是最具东方魅力的女人。您的见识令我十分敬佩,您在美国有广泛的影响,我非常乐意与您同行。”

60.宋美龄陪同威尔基参观中国工厂。工人们热火朝天,医治战争创伤的冲天干劲深深地感染了威尔基。

61.宋美龄陪同威尔基参观农村。辽阔的抗战大后方,五谷丰登,农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62.宋美龄陪同威尔基参加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学生们学习秩序井然。

63.在威尔基访华的最后一天,宋美龄更加精心地安排了一个大型阅兵式。

长江、嘉陵江环绕在满目青山之间,江水微波荡漾,码头汽笛长鸣。在气势恢宏的广场上,英姿勃勃的中国士兵戴着白手套,在第八战区司令官朱绍良的指挥下,排着整齐的方阵,从检阅台前通过。

晨光照耀下,但见绿色钢盔闪闪,枪尖如林,威武雄壮,吼声如雷。

演习开始后,靶前的士兵瞄准射击,弹无虚发。

格斗场上刺刀闪亮,杀声震天。

野练的士兵高擎国旗,武装泅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冒着硝烟炮火,穿过层层铁丝网,冲上一座堡垒林立、战壕纵横的山峰。那猎猎飘扬的国旗下,英勇的士兵筑成一道银灰色的钢铁长城。

威尔基看毕,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64.远在江心舰艇上的蒋介石看过这最后一幕,缓慢地放下望远镜,对随从军官高兴地说:“威尔基受震动啦。”

65.自始至终,威尔基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宋美龄的眼睛。此刻,她敏锐地感觉到威尔基情绪正佳,便轻轻地挽住威尔基的手臂,激动地说:“尊敬的威尔基先生,您看清楚了吧,这就是中国人的士气,日寇将在这长城下面撞得粉身碎骨。”

威尔基冲动地伸出大拇指说:“您说得很对,中国军队是世界上一流的军队。”

宋美龄把握着这千载难逢的一刻机遇,话锋一转:“请您转告罗斯福总统,倘若我们能掌握制空权,必定早日加速日寇灭亡。”

“蒋夫人,”威尔基耸肩道,“我明白贵国的处境,回国后一定向总统转告这里的一切。不过本人建议您亲自去美国讲一讲,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哦……”宋美龄对威尔基的提议毫无思想准备,忙不无感激地:“谢谢威尔基先生的提示,我一定考虑,一定考虑……”

66.一架美式军用飞机载着威尔基拔地而起,呼啸着消失在远空……

67.站在机场送行的蒋介石转身郑重地对宋美龄说:“在党国处于危难的时刻,你又一次帮助了我。”

宋美龄谦虚地答道:“与您相比,我只是尽了一点女人的绵薄之力,这算不了什么。”接着她抬头望着远空若有所思地:“达令,我的这颗心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的。”

68.威尔基一到美国,便展现出了他的政治家、活动家的卓越才干。他前后十次在美国各大报刊发表访华文章,着重介绍了中国抗战现状和宋美龄。字幕:1942年10月26日

69.画面:威尔基坐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演播大厅里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尊敬的威尔基先生,您作为美国总统的特使到中国访问都看到了些什么?”

威尔基:“我看到了中国工厂、农村和学校,在他们中间,我感受到了中国人不为战争所屈服,医治战争创伤,奋力进取,努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百倍热情和信心。在我看来,那是一个伟大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我从中看到了希望。”

记者:“听说您还视察了中国军队,您认为中国军队能抵御强大的日本军队吗?”

威尔基:“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不敢说自己是最强大的,谁蔑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同样会去蔑视它。德国、意大利如此,日本也是如此。中国的军队是威武之师,堪称世界一流军队,这一点是我亲眼所见的。目前,他们在中国战区的各个战场上抵御外寇,已经显示出了他们强大的力量。但是,由于尚不具备空中抵御的能力和必要的外国军援帮助,他们也有一些伤亡。这些情况我会尽快向罗斯福总统反映,用我们美国的实际行动来支援中国抗战。”

记者:“您此次访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威尔基:“我知道你会提到这个问题。我可以毫不掩饰地告诉您,我有幸见到了东方最具魅力的女性蒋夫人。”

记者似乎是开玩笑地:“噢!我注意您在提到蒋夫人时神情飞扬,是不是被这位东方最具魅力的女性蒋夫人给征服了?”

威尔基也略显幽默地:“但愿如此,可惜不是这样。蒋夫人具备了东方女性所有的魅力,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然而,她的魅力不仅如此,更表现在她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这才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在我几天访华的接触中,她面对民族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的不是忧虑和懦弱,而是乐观的,充满信心和气节。正是这些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由衷地对她产生了敬意。”

70.此刻,蒋介石官邸的收音机也正在传递着美国广播公司对威尔基的专访……

蒋介石听到此时,轻轻地将收音机关闭。然后转身走向坐在沙发上的宋美龄,一边鼓掌一边谈笑风生地说:“好,精辟,威尔基谈得很精辟。我的夫人应该获此殊荣。”

说罢,他坐在宋美龄身旁,慢慢地把她揽在怀中。宋美龄依偎在蒋介石的怀里,一时间感觉从未有过的甜蜜和疲倦。

她强打起精神,娇嗔地问蒋介石:“达令,您认为我是像威尔基所说的那样的女人吗?”

蒋介石故作姿态地:“是呀!这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吗?”

宋美龄无奈地苦笑着说:“哎哟!那我可是活得太累了。”

宋美龄的话也深深地打动了蒋介石,他戎马半生,还从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感慨。但在此时,他也深有感触:“是啊!我何尝活得轻松呢?这是命运,是命运把你和我系在一起,注定要为这个国家而操劳。”

他的话刚说完,窗外电闪雷鸣,秋夜的重庆风雨交加。

这时,他俯首看着宋美龄,见她已经熟睡在自己的怀中,忽然,一种复杂的感觉在他的内心涌动。他不动声色地仰靠在沙发上,紧闭双目,任凭泪水在眼角流淌……

画外音:是的,当年出于政治野心和需要,他不顾一切将这位娇美绝伦的宋家三小姐追逐到手,在主的面前他发誓说:“今生今世永远爱她,让她享尽人间的快乐。”可事实上,他没能做到,在大半生的风风雨雨中,他对她感情上的歉疚太多太多了。

71.在美国的华盛顿、纽约等一些大中小城市中,人们有的聚集在室内听广播,广播电台正播放着记者对威尔基的专访;有的在报亭争相购买当日报纸,阅读威尔基的访华文章。

72.美国华盛顿街头,人流涌动。游行队伍打着“支援中国抗战,保护世界和平”的标语和宋美龄的画像涌向白宫草坪前的广场。

73.白宫内,罗斯福坐着轮椅与威尔基同在窗前看着游行队伍。

罗斯福略显不悦地:“由于你的出色表现,目前美国已经掀起了一阵蒋夫人热和中国热的旋风。”

威尔基不以为然地:“总统先生,您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吗?”罗斯福辩解地:“我没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可是这让我显得很被动。”

威尔基步步紧逼地:“我们已经很被动了。过去,美国人对中国的抗战不够了解;现在他们明白了,中国的抗战与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您说他们还会再等吗?”

罗斯福询问地:“阁下的意见呢?”

威尔基:“美国政府必须对中国有所承诺,给予必要的空军和物资援助,不然,中国军队一旦失利,我们美国军队很难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立足。”

罗斯福急忙摇头说:“不,不,现在对中国承诺还为时过早,我看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

威尔基:“这……”

74.在中国战区指挥部,何应钦报告说:“总裁,我入缅部队损失5万之众,剩余部分全部撤往印度利多。”

蒋介石追问道:“史迪威呢,他是怎么指挥的?”

何应钦忿然地:“哼,史迪威简直就是个王八蛋,他一心为了掩护英军撤退,置我军死活不顾,结果我5万将士战死沙场,他却逃到印度了。”

蒋介石气极地:“娘希匹,史迪威我饶不了他。”

75.在白宫,在美国参众两院的会议大厅,罗斯福的轮椅车轮不停地转动,转动中不时闪现出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高层人物争论不休的场景。

画外音:在对待中国的军援问题上,罗斯福目前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美国政界对待中国的军援问题一直持两种政见。一种认为中国沦陷后,蒋介石的军队无力抗击日本,援助中国已经没有意义;另一种认为中国虽然暂时沦陷,但蒋介石有几百万军队,如果发挥作用,完全可以对整个太平洋地区起到牵制日本、消灭日军在华有生力量的作用。正是基于后一种情况考虑,罗斯福逐渐增加了一些援华物资,这种增加只是一种姿态而已,大量地向中国输送军援他本人也不愿意。威尔基到中国后,被宋美龄的魅力所征服,回国后极力宣传中国和宋美龄,这使他大为不悦。可是鉴于威尔基在美国的地位和影响,他又不敢责备。因而他现在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仍在白宫的绿草坪上。“总统先生,您好像有什么心事?”威尔基的又一次到访,将他从沉思中唤醒。

罗斯福轻揉了下眼睛,略显疲倦地说:“没什么,现在蒋夫人成了美国人议论的焦点,有些国会议员在向我施加压力。”

威尔基:“我听说有些组织准备绕开政府,单独邀请蒋夫人来美国。”

罗斯福心里清楚,威尔基也是在向他施加压力。“是呀,我也有所耳闻。”

威尔基:“总统先生将如何打算呢?”

罗斯福:“为谨慎起见,避开外交方式,我亲自给蒋夫人写一封信,请她方便的时候来美国。”

威尔基赞同地:“这样很好。”

76.在重庆蒋介石的官邸。蒋介石态度严肃地质问戴笠:“滇缅公路走私的事情查办得怎么样了?”

戴笠神秘地:“弟兄们在滇缅公路截获了十辆军用卡车,走私的都是国外化妆品。”

蒋介石:“什么人干的?”

戴笠:“据中央信托局运输处长林世良交待,货主是……”戴笠讲到这时,偷偷看着蒋介石,没敢说出口。

蒋介石却温和地说:“到底是谁,你讲吧!”

戴笠吞吞吐吐地:“货主是……孔祥熙。”

蒋介石闻听勃然大怒:“反了,反了。国难当头之际,他孔祥熙胆大妄为发洋财,简直是腐败,腐败透顶。孔祥熙,这一次我绝不放过你!”他命令地:“你去,把孔祥熙给我带过来。”

戴笠喜滋滋地答道:“是!”转身欲走。

“慢!”宋美龄从卧室走出叫住戴笠。她缓缓走近蒋介石面前劝道:“一切事情要以大局出发。孔祥熙虽然现在不应这样做,但现在不是动他的时候。”

蒋介石冷静片刻,觉得宋美龄此言有理,但又觉得心中难平,故而没有表态。宋美龄没有理会蒋介石持何态度,她径直走向戴笠问道:“那个林世良现在何处?”

戴笠:“林世良被押在军统局。”

宋美龄征询地对蒋介石说:“先拿这个林世良开开刀吧。”

蒋介石抬眼看着宋美龄,见宋美龄目光很坚决,便命令道:“把所有走私品扣押,将林世良就地正法。”

戴笠:“是!”转身下。

见戴笠的身影渐渐远去,蒋介石仍心气难平地:“宋子文炒房地产已经满城风雨了,孔祥熙又搞走私,重庆大小官吏蜂拥而至,腐败势头有增无减,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怎么得了吗?”

宋美龄温和地:“达令,对于宋子文、孔祥熙的所作所为我心知肚明,为了这些事情,我曾与他们两个多次当面交涉,他们虽有所收敛,但在暗中仍我行我素,这些也让我伤透了脑筋。我曾暗下过决心,支持你采取措施,借惩治腐败治一下他们。可左思右想不能这么办。抛开孔、宋两家与我们的亲缘不谈,就目前国家情势而言,孔、宋两家掌握着目前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惹翻了他们其中的一个,大厦将倾啊。”讲到这里,她用温和的目光再一次注视着蒋介石的动态,见蒋介石仍沉默不语,她接着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你是政治的核心,而且目前民国的经济得依靠他们三大家族的支撑,没有这三大家族的经济作后盾,你的江山能坐稳吗?”

听了宋美龄的一席话,蒋介石感到无奈地望着宋美龄说:“夫人……”

宋美龄打断蒋介石的话接着说道:“达令,国民政府目前的处境非常艰难,这一点你应该比谁都清楚。无论如何,在我去美国的日子里,你一定要忍,宋子文、孔祥熙你一个也动不得。不但不能动,还要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关系。”

夫妻患难,夫妻患难啊!蒋介石此刻的心境无法形容。他双手抓住宋美龄的双手,依恋着说道:“夫人,我离不开你,我看你还是暂不去美国为好。”

宋美龄却态度坚决地:“不,我必须去美国,我要尽快把中国抗战情况告诉全世界,还要向国际宣传你这位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呢。当然,还要争取更多的美国援助。放心,我在美国会天天为你祈祷的。”

蒋介石见宋美龄去意坚决,便劝告说:“好吧。不过到美国后要先治病,后办事。”

宋美龄:“我会的。”字幕:1942年11月17日凌晨

77.在朦胧的幕色中,几辆小轿车悄然驶向重庆郊外的白市驿机场,宋美龄在蒋介石、美国第十航空大队司令比赛尔准将等人送行下秘密飞往纽约,以治疗荨麻疹的名义(1940年,她去前线犒军,因车祸受惊而患上皮肤过敏症)开展外交活动。

同机陪同她的还有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和医护人员。

78.在美国纽约机场,罗斯福派夫人埃莉诺和国务卿霍普金斯出面欢迎宋美龄。

埃莉诺:“噢,尊贵的蒋夫人,我们终于在美国的自由城市纽约会面了。”

宋美龄也亲热地:“尊敬的总统夫人,霍普金斯国务卿,我也感到十分的荣幸。”

埃莉诺:“蒋夫人,罗斯福总统已将您安排在纽约哈尼克斯医院就诊,希望您能喜欢。”

宋美龄:“感谢罗期福总统的关心,同时请转达蒋介石委员长对他的亲切问候。”

埃莉诺:“谢谢!我一定转达。”

宾主寒暄、致意后,趋车直驶纽约哈尼克斯医院。

79.在中国战区指挥部,何应钦来到蒋介石面前:“总裁,您找我?”

蒋介石:“我与美国空军代表安诺德商定,将空军23战斗大队改组为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任总指挥并晋升为少将;为14大队装备500架左右各类飞机,保证驼峰航空线的优势,待夫人访美获得成功后,加大军援的运输能力。”

何应钦:“总裁,不知夫人访美进展如何?”

蒋介石:“罗斯福嘴巴不是那么好撬的,不过我相信夫人的能力。”

何应钦:“那好吧,我马上去安排。”

画外音:宋美龄在纽约治疗了一段荨麻诊病后,于1943年2月17日前往华盛顿拜访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夫妇邀请其在白宫小住几天,这在宋美龄以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第一夫人有此殊荣。

80.在白宫罗斯福椭圆形的办公室里,罗斯福亲热地:“噢,亲爱的蒋夫人您好!”

宋美龄以她的华美、高贵、典雅的打扮和富有东方女性美的气质,刚一出现在白宫,就令罗斯福有了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好感。待与她用西方的礼节方式客套过后,关切地问道:“夫人,听说您在抗日前线犒军时,因车祸染上荨麻疹病,在美国的这些日子治疗得可好?”

宋美龄彬彬有礼地:“尊敬的总统先生,谢谢您的关心,我的病已康复。”接着她又礼节性地,“总统先生,蒋委员长让我转达他对您的亲切问候!”

罗斯福:“谢谢!请您转达我对蒋委员长的问候。”

宋美龄:“好的,我一定转达。”

罗斯福:“为了表达我和夫人的心意,在白宫为您准备了一个欢迎酒会,请蒋夫人赏光。”

宋美龄礼貌地:“我不胜荣幸。”

81.在白宫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美国一些上层人物早已恭候多时。

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挽着宋美龄,由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罗斯福夫人埃莉诺、国务卿霍普金斯和中国驻美大使胡适等人陪同缓缓出现在宴会厅里。

罗斯福高举酒杯朗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共同举杯,为热烈欢迎尊贵的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的到来干杯!”

顿时,宴会厅里气氛活跃起来。

宋美龄在埃莉诺夫人和中国驻美大使胡适的陪同下,与美国一些上层人物寒暄,进行简短交流。然后,他从胡适大使手中接过一本大型集邮册,兴致勃勃地来到罗斯福总统面前说:“尊敬的总统先生,希望我亲自挑选的一点礼物,会使阁下满意。”

罗斯福接过集邮册,突然眼放光芒,双手一撑,挺直了身板,当他看清楚是中国从前清第一套大龙邮票到民国时期的珍邮时,欣喜若狂地说:“哇!这些邮票是罕见的国宝啊,尊敬的蒋夫人,叫我如何感谢您才好呢?”

82.宋美龄在来美国前就了解到罗斯福是集邮迷,便四处打听哪儿有珍邮。适逢交通部长张嘉敖提供了一条线索:敌伪占领的上海原邮政局保险柜里有四套巨册邮票。宋美龄立即派军统特务潜入上海,盗走了邮册,三册交国库,一册携美来赠送给罗斯福。现在,见这一招数真奏效,于是单刀直入地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难得总统先生赏识。此时,正值中国军民奋力抵抗日寇,急需美国的空军力量和物资援助。”

罗斯福见宋美龄言语简练,直奔主题,便早有心里准备地:“亲爱的蒋夫人,您别着急,等到开辟第二战场后,美国会承担义务,在中国战场投入较多的物资和空军力量。”

宋美龄这块敲门砖总算启开了罗斯福心坎的一条缝,她见再谈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便决定实施下一步计划,以美国公众的力量,来推动罗斯福的轮椅。于是便说:“尊敬的总统先生,我期待着您能早日开辟第二战场。”

宋美龄拜会美国总统罗斯福后,立即成了新闻人物,无数美国人寄信汇款给她,平均每天达一千多封信件。从这些信件中,她仿佛看到了美国人民支持中国抗战的热情。

83.黄昏在即,虽是2月的天气,美国西海岸的风格外温爽,岸边的绿柳开始吐絮,浪花拍打着堤岸井然有序。宋美龄独自坐在岸边的长椅上,拆开一封发自新泽西州的信件,只见信封里附有一张1937年的新闻照片,3美元的汇票,照片上是当时上海沦陷后,浓烟滚滚的铁轨上,一个衣襟破烂的小男孩在寒风里哭叫,近处则是被日军烧毁的一处废墟。

画白:一位美国老妇女的心声:“我们虽然穷,但不能无视发生在中国的这场灾难,这3美元是我三个女儿捐献给这个坐在中国上海铁轨上的苦命小孩的!”

沐浴着晚霞,宋美龄的眼睛湿润了。

84.第二天,宋美龄穿一身黑色丝绒旗袍,由罗斯福夫人、美国副总统华莱士陪同,信步登上美国国会主席台。

会场一阵骚动,记者们蜂拥而上,摄影记者用强烈的灯光照着宋美龄的眼睛,使她无法读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她索性镇定地放下演讲稿向议员、记者们点头致意。她挺挺镶在黑色旗袍上的飞翼大扣花(这是蒋介石所赠,象征中国空军之母),一掠微微卷曲的黑发,流星般的目光迅捷地与几百道闪光灯撞击,然后沉静、清晰地即席演讲:“尊敬的总统夫人、华莱士副总统,各位议员,女士们、先生们:

我此次来美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亲切会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仅以个人名义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从大家期待的目光中,看到了急切盼望了解中国战况的心情。这是什么?这是关注,这是一种无声的支援。这使我从中看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浓厚的感情。今天,我荣幸地告诉大家:中国军民在蒋先生的领导下,正在浴血奋战,收复失地,打得日本军队节节败退。”演讲到这里,她慢慢地举起了拳头,声调逐渐高昂。“然而,早在1937年,日本突然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时候,各国的军事专家均认为中国毫无希望了,但日本未能像它吹嘘的那样使中国屈膝求饶。可是,当日本背信弃义袭击珍珠港,熊熊战火在太平洋地区蔓延开来时,他们的钟摆转向另一个极端了……”她猛力将手挥向半空:“我请大家不要忘记,在四年半的长时间里,只有中国孤军作战,承受着日本全面侵略的凶残暴虐!”

鸦雀无声的大厅里,议员们的脸涨得通红。

宋美龄平息急剧起伏的胸膛,直入主题地说:“我希望各位先生不能看人挑担不费力,不仅要有理想和宣言,而且必须付诸行动!”她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宋美龄环视一周,“唰——”地抽出那封信和新闻照片,高声朗读了一遍后,抬起头,充盈泪水的双眼深情地说:“我们中国有千千万万这样无家可归的孩子,你们美国也有成千上万这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母亲。让中美两国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共赴危难,去迎接胜利的曙光吧!”

全场长久地欢呼……

85.宋美龄的演讲,通过巨大的无线电广播网传递到了美国千家万户中。

新闻媒体在介绍她时称:“宋美龄是当代杰出的东方女性,她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美国。”

86.美国的巨幅《时代》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以淡雅的中国画为背景的大幅照片,并在显著的位置上报道了宋美龄的演讲。

87.宋美龄在演讲:“就日本目前在华的行动来观察,诸君当能明了日本军国主义居心的险恶和残忍,按着预定计划,数年以来无日不在准备征服中国的企图。为了达到目的,即使完全歼灭我中国人民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早已昭示世界,对于国际信用悍然不顾,并且把以前武士道精神委弃无遗,武士的尊荣也跟着扫地贻尽,在世人瞩目之下,做出种种恶行还不以为耻。原因在哪里呢?他们自信世界列强不敢反对,自信可以灭亡中国,到一定时候,可以排除一切西方文化和商业在华势力。所以,若是我们中国不能战胜它,恐怕日寇将在中国的焦土之上,建立一个扰乱世界的大陆日本帝国。”

88.在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下面的广场里聚集着黑压压的美国听众。

宋美龄指着自由女神慷慨陈词:“美国同胞们,自由女神是世界和平、自由的象征。可是在中国,日本军队用整批的炸弹、大炮、机关枪屠杀中国无数民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大地血流成河,积尸遍野。请看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惊呼骇叫,仓皇逃难,想找一条活命的出路……”

89.罗斯福与夫人埃莉诺边进午餐边在收听广播。

埃莉诺说:“亲爱的,蒋夫人真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演讲太生动了。”

罗斯福赞叹地:“是的,她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将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90.宋美龄不分昼夜,驱车驶往美国各地,拜会美国各阶层人士,向他们宣传中国的抗战,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夜色深深,夜幕下的华盛顿到处是霓彩斑斓,一派盛景。同车陪同宋美龄的胡适大使说:“夫人,我们和美国、英国交换了新约批准书。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瑞士、丹麦、葡萄牙也在此相继与我换约,到目前为止,废旧约订新约的工作基本完成,您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一致拥护,重庆举行了7万人的大游行,延安举行了盛大的集会庆祝,各非占领区的各界群众也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庆祝活动……”

胡适言毕,宋美龄没有表态,胡适便回身看去,见宋美龄坐在车内已经香甜地睡着了。于是他同情地自语道:“夫人太劳累了。”

画外音:在宋美龄废寝忘食的努力下,中国和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废除了一系列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废除了限制华人入境法,允许居留美国的华人成为美国公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91.虽处战乱年代,蒋介石还强打精神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国庆盛典。

待他率文武百官观看燃放礼花、检阅三军仪仗队后,向全国宣告:“全国同胞们,进入抗战大捷以来,由于国民政府卓有成效的努力,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经根本废除。国父孙中山先生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我全国同胞,自今日起,应奋勉,自强自力。”

92.夜色中的重庆南山蒋介石官邸,孤灯寡影,显得格外寂静。无眠之意的蒋介石与何应钦叙谈。蒋介石喜形于色地:“夫人访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佳绩。”

何应钦:“是啊!现在滇缅公路运输线已经基本保证畅通;驼峰航空运输线每次航班增加了1万吨货物。”

蒋介石:“目前万事俱备,日军正在向常德一线集结,我准备给他点颜色看看,命令陈诚,马上组织常德会战。”

何应钦:“好,我马上布置。”

93.夏季的美国名城洛杉矶,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碧蓝的天空上,一群白鸽自由自在地从空中飞过,它们似乎在昭示着世界和平的希望。

清晨,在好莱坞圆形竞技场里,早就聚集着群情振奋的美国数万群众。

随着洛杉矶交响乐团专门演奏的《蒋夫人进行曲》的旋律,宋美龄有节奏地步入会场。她目视了一下热情的听众,一开场就讲南京大屠杀,将听众带入到了那血肉横飞的金陵古都:“同胞们、朋友们,洛杉矶是美洲大陆的文化名城,你们在这里可以享受着人类最崇高的安乐。你们可曾知道,在中国也有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千年古都,历史悠久的南京。可是,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这座城市的时候,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开始了。他们烧毁了房屋,抢走了受尽折磨人们的所有财物,侮辱我们的妇女,把所有健壮男人赶到一处,像捆牲口一样把他们拴在一起,强迫他们自己挖坑,最后把他们踢下坑去活活埋了!”她激昂地对着愤怒听众,双拳捶胸:“灭绝人性的日寇,就这样在南京杀死我30万骨肉同胞。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母亲肚子里的胎儿,长江为之鲜红,下关为之阻塞啊!我灾难深重的祖国!”此刻,台下已是一片哭声。宋美龄像一头暴烈的狮子,竭力高喊:“但是,中国人是杀不尽的,他们正以自己贫困、苦难、刚强的身躯冲向敌阵,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的!”

数万人在这血泪控诉下,深受感染,富翁掏出支票,妇女摘下金项链、金戒指,学生献上心爱的钢笔,大把大把的美钞,雪花般地撒向讲台。

94.在威尔基的公寓内,威尔基携夫人热情地接待了宋美龄。

威尔基热情地:“噢,亲爱的蒋夫人,您绚丽的风采已经迷醉了美国的蓝色天空;您的生动演讲也征服了美国人民,白宫在向您倾斜,罗斯福总统已经拨给了蒋先生7亿美元的贷款,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

宋美龄既欣喜又谦逊地:“尊敬的威尔基先生,这一切都是您的策划和努力的结果,我非常感谢您,中国人民也将会永远记住先生的名字。”

威尔基显得非常高兴地:“不,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一切都是中国政府和蒋夫人努力的结果。噢,不说这些了,我们用餐吧。”他指着满桌丰盛的中国菜肴说:“这是我请一位中国厨师精心准备的,不知您是否满意?”

宋美龄饶有兴致地走到餐桌前,看着桌上的菜高兴地:“非常妙,妙极了,我非常喜欢。”

谈笑间宾主共同入座,举杯畅饮。

95.宋美龄结束了在美国各地的几十场演讲,为继续推动罗斯福的轮椅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动,她又回到了白宫。

宋美龄开门见山地提议:“尊敬的总统先生,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一次国际各大国首脑会议,来解决一些必要的国际事务。”罗斯福沉默着,没有立刻表态。她便郑重提出:“我代表中国政府郑重要求:一、琉球群岛、东北、台湾战后归还中国;二、香港主权属于中国。”

罗斯福谨慎地:“蒋夫人所言极有道理,我也正在考虑召开盟国首脑会议的问题,不过现在我只能考虑派两个师赴缅甸作战;大连、旅顺、台湾,由中美海军共同使用,请夫人将这些转告蒋先生,目前情况只能如此。”

宋美龄看出罗斯福没有再谈下去的意思了,便应承道:“请您放心,我一定如实转告。”

画外音:1943年7月4日,宋美龄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带着满身光彩返回重庆。就在宋美龄访美之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果辉煌。盟军于东西几个战场,向德、意、日轴心国发起猛烈反攻。

96.资料片:在苏联,斯大林领导苏联红军力挽狂澜,夺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巨大胜利,几十万德军精锐部队灰飞烟灭。

97.资料片:在英军元帅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美联军势如破竹,勇猛地攻克了北非,使沙漠之狐隆美尔全军覆灭。联军凯旋后又迅速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被押上正义绞架,意大利宣布投降。

98.资料片:美军挟太平洋激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袭中途岛,击沉日本四艘航空母舰,美军从此如一柄利剑,直刺“大日本帝国”的心窝。

99.在我敌后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与边区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粉碎了冈村宁次疯狂的大扫荡。

100.在中国战区指挥部的会议室内,各级军官整装待命。

蒋介石身着戎装,由何应钦陪侍进入会议室。

蒋介石:“诸位,目前日军集结约十万兵力,在宜都到华容的近300里的战线上,兵分四路向南推进,意在攻取常德。因此,我决定举行常德会战。陈诚将军。”

陈诚:“到。”

蒋介石:“任命你为第六战区司令官,指挥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33集团军、王耀武兵团、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参加常德会战。”

陈诚:“是。”坐下。

蒋介石扫视一下会场,严肃地说:“诸位,此次常德会战,事关党国声誉,大家要精诚团结,协同作战,务必使常德会战大获全胜。”

众将官齐声地:“愿为党国效忠。”

101.1943年11月2日,常德会战打响。日军分四路向石门、慈利方向推进。

102.陈诚亲赴前沿,命令第10集团军和第29集团军一部防守石门和慈利。双方进入交叉混战状态。14日,石门、慈利相继失守,常德保卫战开始。

103.日军4个师团兵临常德,双方陷入苦战之中,到攻防战进入第三天,负责守城的余程万第57师,全师8315人只剩下500余人。日军20架飞机轮番轰炸,炮兵猛烈轰击中国阵地,步兵已经攻入城门。余程万率领官兵与日军展开巷战、肉搏战,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104.余程万把剩余的500将士集结在一块废墟上命令道:“目前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常德城已无险可守,为报效党国,尽职尽忠,我率副师长、指挥官、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官兵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做最后抵抗,誓死为止。”话音刚落,中国空军第4大队临空投下一批弹药,并与前来轰炸的日军飞机相遇,击落敌机4架,紧接着中美空军联队又空投一批弹药物资,并与敌机激战,使余程万部得以喘息之机,分头迎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常德失守。

105.次日拂晓,中国参战部队在常德集结成功。大举反击,将刚刚占领常德的日军重重包围,分割围歼,我军终于夺回常德,至此,常德会战告捷。

画外音:常德会战的告捷,证明走上穷途的日寇,离末路已经不远了。

106.山城重庆的银色雾霭刚欲散尽,一缕阳光穿过葱绿的山峦,斜射了过来。蒋介石与宋美龄徜徉在丛林中。

蒋介石:“罗斯福连续发来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参加开罗会议。”

宋美龄:“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蒋介石:“不,已经眺望到了胜利的曙光。”

宋美龄会意地:“对。达令,你说的很对。这次开罗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各大国首脑不仅要研究讨论战争进程,而且还会为规划战后格局进行辩论,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

蒋介石:“夫人所言极是。”

107.在美国白宫,罗斯福与国务卿霍普金斯交谈。

罗斯福:“开罗会议关系重大,我已经邀请了斯大林元帅,可是他表示不参加。”

霍普金斯:“是因为蒋介石……还是另有原因?”

罗斯福:“原因很简单,苏联曾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所以斯大林得知蒋介石要前往开罗后,临时决定不参加了。”

霍普金斯:“OK,很遗憾。”

108.仍在丛林中。宋美龄劝道:“达令,我们必须去拜访史迪威。”

蒋介石怒不可遏地:“娘希匹,他为了讨好英国人,在缅甸损失了我5万将士,我绝不去拜访他。”

宋美龄:“史迪威在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真的得罪了他,我们在开罗会议上将会很不利,如果和他搞好关系,他会帮助我们的。达令,为了中国战后能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你就不要考虑得太多了。”

蒋介石沉默良久说道:“那好,一切由夫人代劳吧,无论如何我是不会亲自去拜见他的。”

宋美龄无奈地笑了笑。

109.史迪威面带愧色,迎向前来拜访的宋美龄:“尊贵的蒋夫人,谢谢您的一份功劳,这一点我和委员长都不会忘记的。”

宋美龄客套地:“谢谢!尊敬的史迪威先生,我访美的成功也有您的一份功劳,这一点我和委员长都不会忘记的。”

宋美龄的这番客套,更让史迪威无地自容。于是他坦诚地说:“蒋夫人,您客气了,不知您现在需要我做点什么?”

宋美龄认真地:“咱们是老朋友了,不必客气。先生很清楚,这次开罗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作为正式成员参加国际会议,我想请您帮助协调好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行,我不会让夫人失望的。”史迪威心里明白,他在蒋介石的心中已经印象极差了,如果再得罪这位蒋夫人,恐怕他在中国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了。何况,每当他与蒋介石产生矛盾时,都是这位蒋夫人从中调解,给他已太多的包容,他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女人的精明和才干。字幕:1943年11月18日上午11时

110.一行小轿车驶出重庆市,直抵戒备森严的白市驿机场。

在白市驿机场,蒋介石、宋美龄一行与送行的文武百官握手道别,登上“美龄号”大型客机。

111.“美龄号”大型客机穿入云霄,将白市驿机场远远地甩在后面,飞向远方。

机上蒋介石与宋美龄凭窗鸟瞰辽阔的江河大地,感慨万分。

画外音: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仅有三次出访。第一次是蒋介石主政南京后仅在第一次下野后到过日本活动,但那次活动无论是对南京政府还是蒋介石本人,均未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第二次是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向缅甸进攻,中国的国际通道面临断绝的危险,为寻求新的国际通道,保证西方援华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驼峰航空线”运往中国而出访过印度。这次访问达到了预期目的,印度方面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立场,同意提供向中国运送物资的通道。第三次访问就是这次开罗之行。

112.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世界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埃及金字塔以它奇异宏伟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背景,承载着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晶,并以它的神秘色彩风迷千古,给人类留下无边的遐想和猜疑;奔腾的尼罗河像一条飘飘的玉带,把沙漠和绿洲扭结在一起,流向远方,融入红海。在埃及流传着数不尽的神话故事,唱不尽的民间歌谣,为古老的埃及披上了一件神秘的袈裟。

当“美龄号”稳稳地降落在开罗机场时,迎接他的是又一个陌生国度的晨光。

113.开罗会议选址在美丽、奢华的开罗总统饭店。此刻,饭店周围密布电网,警卫森严。

广场中央的绿树丛中,飘扬着美、英、中三国国旗。

站在饭店的顶层,可遥望天边的沙漠、宏伟的金字塔和美丽的尼罗河。

114.以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率领的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王宠惠、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商震、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侍卫长俞济时、秘书长俞国华等代表团成员步入饭店。

115.英国首相丘吉尔、外相艾登、外交部常务次长贾德干、参谋总长布鲁克、北美陆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东南亚盟国总司令蒙巴顿等英国代表团步入饭店。

116.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霍普金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中缅印美军总司令史迪威等美国代表团步入饭店。

117.夜色中的开罗像一颗镶嵌在沙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

开罗总统饭店的中国代表团下榻处灯火通明。

宋美龄正在和蒋介石仔细审议中国代表团提案草稿。宋美龄:“达令,无论如何我们要牵着罗斯福,促使丘吉尔在滇缅前线发动对日本军队的进攻。”

蒋介石:“是啊,自从我远征军在缅甸失利后,我们接受外援的唯一通道,只剩下印度阿萨姆基地经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运线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迫在眉睫。”

宋美龄:“就目前情况判断,罗斯福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不加强中国军队的抗日能力,就无法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达不到迅速击败日本的目的,问题是美英两国谁肯出兵?”

蒋介石:“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兵力吃紧,已无兵可出了,只有丘吉尔可能出兵。”

宋美龄若有所思地:“怎么才能逼丘吉尔出兵呢?”

118.在美国代表团的下榻处,罗斯福热情地接待了丘吉尔。

丘吉尔:“总统阁下,斯大林元帅不参加开罗会议,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罗斯福:“苏联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此次开罗会议涉及对日作战问题,蒋介石来他只好回避了。”

丘吉尔:“哦……是这样。”他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可当他的目光与罗斯福的目光对视后,他又把话咽了回去,而是狡黠地从衣兜里抽出一根大雪茄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从他那宽大的鼻孔里飞腾出来。

119.仍在中国代表团的下榻处。

宋美龄沉默片刻,转身对蒋介石说:“达令,我有一个想法。”

略显困倦的蒋介石问道:“什么想法,夫人说来听听。”

宋美龄别有兴致地:“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茶话会,邀请丘吉尔一行,先敲一敲这个老狐狸的脑壳。”

蒋介石眼睛一亮:“好,这个主意很好,马上叫王宠惠他们安排。”

120.开罗的金秋季节,湿润的海风微微拂来,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觉。蒋介石穿中国礼服蓝袍黑褂,戴一顶浅灰色毡礼帽;宋美龄换上崭新的玫瑰色丝绒旗袍,显得风姿绰约,双双立在下榻处大门口欢迎丘吉尔。

随着一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丘吉尔口含大雪茄,身穿一件白色衬衫,挺胸凸肚地走来。

宋美龄介绍蒋介石与丘吉尔握手后,宾主共同举杯。

蒋介石:“首相阁下,为能荣幸地在开罗与您会面干杯!”

丘吉尔也客气地:“能在开罗与委员长阁下共同商讨国际重大问题,也是我的荣幸。”

接着相互共同介绍随同官员,介绍完毕,蒋介石礼节性地说道:“很抱歉,在开罗,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招待各位。”

丘吉尔幽默地:“我深知中国是礼仪之邦,可惜这是在开罗。”他两手一摊表示一副无奈的样子。

蒋介石见状,表现出十分厌恶的样子,宋美龄急忙上前掩饰着说:“首相阁下是一位伟大的人物,这是因为您在英国最艰难的时候,给人以力量和勇气。现在,中国还在艰危之中,蒋委员长和我都非常希望阁下友好合作,共同在缅甸战场上击败日本军队。”

丘吉尔一愣,他没想到宋美龄会如此把握火候,他低头不语,暗中思量着此次开罗会议宋美龄的分量。

121.茶话会后,蒋介石换上戎装,携宋美龄前去拜访罗斯福。

蒋介石:“总统阁下,滇缅公路事关太平洋战争全局,打通滇缅公路是目前战争之关键。”

罗斯福:“这方面的情况我与丘吉尔谈过了,希望他能出兵与中国军队共同收复缅甸,打通滇缅公路使援华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可是,丘吉尔只关心英国恢复在新加坡的利益,对缅甸战事并不关心。”

宋美龄:“尊敬的总统先生,据我们所知,英国在缅甸的利益不次于在新加坡的利益。丘吉尔之所以不想出兵,主要是想利用美国和中国,他想坐享其成。”

罗斯福莞尔一笑,心中暗暗佩服宋美龄果断的判断力和用词的尖刻。继而他表态说:“噢!夫人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丘吉尔是做一个美丽的梦,我们美国不会让他梦想成真的,他必须出兵。”

122.在开罗总统饭店考究的会议大厅里,中、美、英三方代表均已就座。

会议主持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开会。

会议首先听取中国代表团提案。蒋介石抬头望了一下丘吉尔,朗声宣读:“中国政府认为,目前反攻缅甸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急需英国海军控制孟加拉湾;另一方面,史迪威率领中美两国陆军,以钳形攻势进攻北缅仰光,迅速打通滇缅公路,而且能够帮助中国军队收复华南、华中地区。”

宋美龄刚翻译完蒋介石的讲话,丘吉尔马上摇头:“要我们英国出动海军,恐怕为时尚早吧。”

蒋介石咬住不放地:“首相阁下,我认为英国出动海军的时机早就成熟了。”

丘吉尔不屑一顾地直视罗斯福说:“我与罗斯福总统已经达成了协议,英国海军先攻取新加坡。”

罗斯福见丘吉尔把话题扯向他,故作镇静地耸耸肩,什么也没说。蒋介石看在眼里,他对丘吉尔的老谋深算,不顾中国利益甚为不满,刚欲驳斥丘吉尔,宋美龄抢先提醒式地发言道:“尊敬的首相先生,贵国如果不及时出兵,支援中国的物资,打败缅甸日本军队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英属殖民地印度就有可能落入日本手里,更谈不上新加坡了。”说罢,她又示意蒋介石道:“蒋委员长是这一战区的最高统帅,相信他对这一战区的战况最有发言权。”

“啊……”蒋介石恍忽才明白宋美龄的用意,陡增怨愤地,“首相阁下,我们第三军将士在缅甸之苦战,整个世界都知道吧?不知道你作何感想?要知道,当初是你英国要求我们出兵的吧?”

蒋介石话音刚落,宋美龄又牵着罗斯福说:“尊敬的罗斯福总统,我们大家都很想听一听您的意见。”

罗斯福扶着轮椅把手,委婉地说:“中国的提案是不错的,我们三大国都要出兵缅甸,如果让缅甸继续留在日本人手里,对我们三国都很不利,至于英国出动海军嘛,要看适当的时候……”罗斯福留有余地地转向丘吉尔。

丘吉尔考虑到缅甸的确与英国有利益关系,也不可随便得罪中、美两国,便勉强答应道:“我看可以。”

123.各国代表团相继离开会议大厅后,所有记者都围住了宋美龄。

英国记者:“蒋夫人,传闻这次开罗会议是您发起的对吗?”

宋美龄:“我在访美期间,曾向罗斯福总统提过建议。当然,决定权还取决于各大国首脑。”

法新社记者:“您是否认为英国必须向缅甸出兵?”

宋美龄幽默地:“不是我认为,而是英国方面考虑有这个必要。不信,你最好去问丘吉尔首相。”

美国记者:“有人说您是蒋先生的幕后策划者,您认为呢?”

“蒋先生是我的丈夫,幕前幕后我都是他的夫人,他的荣辱就是我的荣辱,还谈什么幕前幕后呢?不过请你记住,我们的荣辱是系在捍卫中华民族利益、打败日本侵略者基础上的。”

英国记者:“蒋先生曾这样评价您,政治头脑灵活,外语水平高,感情丰富,您的作用可抵得上二十个师,您认为是这样吗?”

宋美龄:“我当然希望是这样,很遗憾,我差得太远。”

124.在罗斯福总统的下榻处,罗斯福正与霍普金斯、史迪威交谈。

霍普金斯:“总统先生,蒋夫人委托史迪威与我商量,战后中国香港的归属问题。”

罗斯福:“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战后中国索要是在情理之中的,可这样势必损害英国的利益,丘吉尔是不会轻意放弃的。”

史迪威:“蒋夫人特别叮咛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罗斯福:“事关美国和英国的伙伴关系,公开场合我不便表明态度。不过,你可以转告蒋夫人,我原则同意中国索要,但必须采取一种能让丘吉尔接受的方式。”

史迪威:“我明白总统的意思了。”

125.第二天,开罗会议继续举行。

蒋介石:“香港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战后我希望英国能够把它归还给中国。”

丘吉尔:“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租期未到,现在研究它恐怕为时尚早。”

蒋介石:“香港租借给英国是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所致,本人觉得很不公平,战后必须无条件归还。”

丘吉尔:“清政府也是代表中国政府,现在悔之已晚。”

蒋介石见丘吉尔竟耍无赖腔调,正予据理驳斥,宋美龄忙提议说:“我看这样好不好,暂把香港变成自由港?”

“这个坚决不行,香港问题不是在我们手里产生的,我们没有理由这样做。”丘吉尔咆哮了起来。

宋美龄毫不示弱地:“理由是由人商定的。”接着她又说:“尊敬的首相阁下,不久前,您不是批准废除了历史上产生的在华领事裁判权吗?这件事我们非常感谢呢。”她笑眯眯地开导暴躁的丘吉尔。但是,丘吉尔死不让步,且狡猾地说:“亲爱的蒋夫人,据我所知,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占了中国很多领土,您们都能收回吗?”

宋美龄坚定地:“能,我们一定能。”

丘吉尔狡黠地说:“那就等到那个时候再研究香港问题吧。”

126.在开罗总统饭店公园的一角,宋美龄约见了蒙巴顿将军。

蒙巴顿将军:“噢,蒋夫人,您的亲自召见使我感到很荣幸。”

宋美龄神采飞扬地:“早就听陈诚和杜聿明二位将军说你是位英勇善战、举止不凡的将军,开罗相见果真如此。”

蒙巴顿:“蒋夫人过誉了。我很高兴,在缅甸战场与陈将军、杜将军合作很愉快。”

宋美龄话锋一转:“将军此言有些勉强吧。”

蒙巴顿一愣,刚欲解释,宋美龄马上态度温和地说:“将军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据我所知,将军对英军撤出缅甸很有想法,只是不得不遵命行事而已。”

蒙巴顿见宋美龄言词有体谅之意,不便再过多解释,便顺情说道:“感谢蒋夫人的体谅。”

宋美龄直入主题地:“我知道将军的个性,在对日战场上不想无事可干,坐享其成,其实这样对将军也很不公平。”

蒙巴顿似乎读懂了宋美龄谈话的含义,但又不便于急于表态,便说:“蒋夫人很了解我,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

127.开罗饭店会议大厅里气氛紧张。

中国代表团代表王宠惠首先发言:“中国代表团认为,在国际反法西斯的共同战斗中,没有什么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可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共同的,都是打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因此,在物资分配上应该一视同仁。”

英国参谋长布鲁克态度强硬地:“不行,绝对不行。物资分配,欧洲战场第一的政策,是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的,不能改变。”

中国代表团代表商震:“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战争格局发生了变化,缅甸反攻之战一触即发,我们认为有必要调整物资分配问题。”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我认为欧洲第一的政策符合整个世界战局,不用调整。”

王宠惠:“世界战局应该是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同等重要,而不应该有倾斜政策。”

马歇尔:“倾斜政策已成定局,难道中国单方面就能改变吗?”

商震:“开罗会议就是商讨问题,不存在什么定局不定局的问题。”

布鲁克:“我看物资再多,也保证不了中国军队反攻缅甸成功。”

商震:“事实是没有物资保证的时候,中国军队仍在英勇地抗击日寇,而英国军队跑到哪里去了呢?”

布鲁克暴怒地:“你……”

史迪威急忙站起来劝解道:“我提醒诸位,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们应当本着这个前提商量解决问题。”

128.宽阔的开罗饭店广场,绿树成荫,草嫩花鲜。三大国首脑与宋美龄谈笑风生地走进绿草坪。罗斯福的轮椅在草坪中间,蒋介石绕到他前面说:“总统阁下,我还是坚持英国海军控制孟加拉湾。”

罗斯福:“蒋委员长,我知道由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吃了亏,所以你现在变得小心了。丘吉尔狡猾像只狐狸,在谈判桌上不肯做出让步,这不要紧。我以人格向您担保,如果英国不在孟加拉湾部署海军,那就由美国来弥补这一空白吧。此外,我们将派遣经过严格训练的由3000人组成的远程突击队参战。”

129.在绿草坪的另一个地方。宋美龄与丘吉尔正在交谈。

宋美龄风趣地:“尊敬的首相先生,在我看来您应该是一位潇洒大度的领袖人物。可不知为什么,对反攻缅甸的问题如此小心,这不像是您的风格。难道您一直在怀疑中国军队的能力?”

丘吉尔一时语塞地:“哦……”他没想到宋美龄的问题会提得辛辣刁钻,便油腔滑调地反问道:“尊贵的蒋夫人,您认为呢?”

“常德会战已经证明了,我想首相先生不会不知道吧?”宋美龄直接端出了常德会战的战例。

丘吉尔狡辩地:“我只知道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损失了5万之众,而日本军队只付出1万人的代价,难道我说错了吗?”

宋美龄:“是的,您没说错。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常德之战的实际意义是彻底粉碎了日军在整个南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计划,遏制了日军的扩张势头,为大举反攻缅甸提供了范例。首相先生,您说不是吗?”

丘吉尔见唇枪舌战很难胜算,便耍赖地:“夫人说的也许很有道理,但战争不是你我间的唇枪舌战,主要看结局。所以,目前您还说服不了我。”

宋美龄讥讽地:“没关系,您的表现依然很潇洒。”

宋美龄言罢,全神贯注地看着丘吉尔,丘吉尔开始没有理解宋美龄话的内涵,当他领悟过来以后,很不自然地讥笑起来。宋美龄见状痛快得大笑起来。

130.蒋介石与罗斯福目睹了这戏剧性的一幕,为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罗斯福别有兴致地大声说道:“啊,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很难相聚在一起,留个纪念吧。”

在罗斯福的倡导下,三大国首脑依次坐下。

宋美龄走到丘吉尔身边问道:“首相先生,我能坐在这儿吗?”

丘吉尔略显滑稽地:“我十分荣幸。”

宋美龄嬉笑着刚刚坐下,“咔嚓”一声,历史留下了这难得的一瞬。

131.傍晚,在中国代表团的下榻处。

宋美龄对蒋介石说:“史迪威递来一张便条,让我向马歇尔陈述增加援华物资的具体理由。”

蒋介石:“看来这个史迪威还是能够办一点事情的,夫人去一趟吧,扫清这个拦路虎。”

132.在马歇尔的下榻处,马歇尔竖着耳朵在听宋美龄的陈述:“将军,您还记得我在贵国国会上的发言吗?你们在打败德国时别忘了日本,日本占领区掌握的资源比德国还要多,何况,中国早一天打败日本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利益。在中国战区,你们出钱,我们出人,目标都是一致的呀!”

马歇尔默默地听着,无言以对。

133.在美国代表团的下榻处,蒋介石与宋美龄两次拜访罗斯福。

蒋介石:“总统阁下,我们始终认为,战后的东三省、台湾及澎湖列岛该归还给中国,因为那是我们中国的主权。”

罗斯福:“这些问题我与丘吉尔首相交换了意见,我们一致认为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应该归还给中国,这不存在什么争议了。”

蒋介石:“我们还有一个请求,希望盟国必须每个月经过驼峰航运线,向中国提供1万吨物资,保证中国解决内患的物资援助。”

罗斯福敏感地:“尊敬的委员长,美国有不少议员建议,以后在决定是否向中国提供援助时,应以他们是否解决了国内矛盾为必要前提。当然,我始终坚持给贵国必要的援助。”

“总统先生,您指的是什么矛盾?”蒋介石假装糊涂地问道。

罗斯福:“我很不理解,你们为什么要用重兵监视八路军和新四军呢?都是自己国家的军队,能不能建立一个国共合作统一的联合政府呢?”

“哦……”面对罗斯福,蒋介石无法回答这个只有他心里明白的问题,更无法解释他的险恶目的。

“总统先生,”宋美龄察言观色,知道蒋介石不可能就这个问题给罗斯福一个满意的交待。忙避开这一敏感话题,抓住美援问题说道,“委员长认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打败日本,而我国军备非常困难,这对整个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都不利呀,希望阁下按照联合国救善战后会议精神,向中国提供更多的援助。”

罗斯福诡秘地一笑说道:“蒋夫人就是蒋夫人嘛,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您的眼睛。好吧,我争取国会答应装备中国九十个师,再增加十亿美元贷款,增加援华飞机。”字幕:1943年11月26日

134.在开罗总统饭店的会议厅,三大国代表团成员均出席。

美国国务卿霍普金斯宣读《开罗宣言》:“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以海陆空诸方面加阻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者。本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4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得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国感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分别签字。

罗斯福:“诸位代表,开罗宣言已经议定定稿,根据苏联斯大林元帅的要求,我将征求斯大林元帅的意见后向全世界公布。”接着他征求了蒋介石、丘吉尔的意见后宣布道:“此次开罗会议结束。”

会议结束后,各代表团成员相互道别。

画外音:《开罗宣言》在几天后的德黑兰会议上,经斯大林审议才准予公布。然而,德黑兰会议删改了《开罗宣言》,罗斯福与斯大林单方面决定,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可以得到东北铁路和港口的特权,这样重大的事情,美、苏首脑居然不征求蒋介石的意见。德黑兰会议后,美国没有兑现装备中国90个师的计划,拒绝了给中国贷款,英国则一笔勾销中英陆军联合反攻缅甸的计划,最后反攻缅甸主要靠中国军队和部分美军。开罗会议中国取得了一些权益,并确立了战后中国拥有东北三省、澎湖列岛和台湾的领土主权问题;但也失去了一些主权,国民党政府饮恨咽下了一块历史铸成的“夹生饼”。

事实证明:当中国一只脚陷入封建专制的泥淖,另一只脚拔不出列强计谋的荒芜,人民尚未戴上历史英雄桂冠之时,国民党政府想真正废除不平等条约、独立自主的愿望只能是一厢情愿。

135.尼罗河汹涌澎湃,金字塔奇异宏观。

宋美龄挽着蒋介石,缓缓地在古埃及法老的坟茔间浏览,伴随着尼罗河澎湃的涛声,品读着历史的神秘法典,仰望阳光下象征权力的金字塔,陷入了一片遐想之中……

时空转换到了21世纪。序幕中的那位华贵的百岁老太朝银幕走来,飓风掀起狂沙几乎将她掩没,但她手中擎着的那幅发黄的照片却清晰可见。

狂沙渐渐消沉,那张她与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的合影照也渐渐浓缩,银幕是一片沉寂的沙海,音乐是几声飘悠的驼铃……

老太太沙哑地吟诵着:“岁月无情,逝去了人的美好年华,但却不时地使人驻足,停留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享受着别人不曾有过的痛苦与快乐。不管是对是错,也不管人们对那段岁月是否还留存记忆,在经历过的人心中却永久难忘。”

画外音: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在美国迈哈顿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时刻,享年106岁。

— 全剧终 —

(责任编辑 王芳)

相学东,男,汉族,1957年3月27日生于辽宁省新金县俭汤乡,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高级研究馆员。曾任东丰县评剧团团长,文化局副科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文化馆副馆长兼副书记,东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东丰县文体局工会副主席等职。中国农民画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辽源市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农民画考察》编委,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编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代表,东丰县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东丰县文化馆馆长。

猜你喜欢

史迪威宋美龄罗斯福
从私家书信看宋美龄的婚姻观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宋美龄——中国抗战中一位睿智坚毅的女性
制造出来的“史迪威神话”
史迪威陪都城里的美国将军(三)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