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5-02-14陈光明

新课程(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习题条件

陈光明

(安徽省宣城中学)

高中数学题目难度逐渐加深,学生用题型来对比推理思路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够应对,不论是应用题,还是证明题,无不体现着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来形成定性模式,看到同类型的题目就套用做题模式,缺少自己的思维,一旦题型间产生差异,就会陷入困境,无从着手,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势在必行。

一、巩固基础知识,加深理解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要的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在高中数学习题的考查中涉及的知识有数学公式、定义等,通常是数学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公式、定义、题型等都是固定不变的,变化的是不同题目中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不少学生以往固定思维是在遇到题目时,单纯地由题目条件来延伸做题步骤,而不是深刻挖掘问题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不会从本质内容出发来综合进行题目的解答,生硬而不灵活,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理解不够深刻。

课堂教学要正常顺利地开展,需要学生与教师配合,需要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将基础知识融入课堂,既不会使人产生枯燥,又能多次巩固,增加基础知识在课堂中的比重,将基础知识渗透课堂习题中的考查中,用习题和课堂总结来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习题相融合,让学生体验基础知识在习题中的运用形式,夯实了基础,学生才能在解题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信手拈来,解答得心应手,比如在学习抛物线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规律总结,当焦点在x 轴正方向上时,标准方程就为y2=2px(p>0),准线就是x=-12p,离心率是e=1 等,这些都是抛物线中固定的基础知识,在做关于抛物线的题目时这些基础知识就可以直接使用,减少时间浪费,为形成数学思路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二、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要获得提高,就要学会读题审题。不会读题审题,就不能抓住关键词,综合运用重要的条件。解答数学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使思维受到局限,思维受到局限就容易陷入题目的陷阱中,只有思维开阔才能考虑周全,真正的会读题审题是首先要能够将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简化提炼出最关键的条件,并根据所给的条件联想学过的数学知识点,并清楚所给的众多条件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减少对题目条件理解不清而造成的失误,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能够将已知的条件灵活转化成思维条理分析的意识,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发现题目核心本质的能力,能够根据题目中已经给出的条件分析出可能提出的问题,学生面对一个题目所要解决的不是所给的题目,而是要从题目中获得知识的延伸,从中总结出一个新的解题思路,找出它与同类型的题目存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所给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整体的考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己有目的地编写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条件,并让学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自己编写问题,教师从中选出比较典型的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形成正确的思路。

三、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答题目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是用来讲解知识点的,但也可以用来解答题目。解题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与授课过程中异曲同工。在授课时,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定义,在解题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方法就用来辅助解题,理清思路。比如,在下面这个证明题中:已知,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AB⊥AC,PA⊥平面ABCD,且PA=AB,点E是PD 的中点,求证PB//平面AEC。

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很难单从文字题目中找到解题方法,这时候图形就发挥了作用,将所给的条件整理到图形中,使所有的条件一目了然。用题目结合图形分析,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知要想证明PB//平面AEC,就要证明PB 平行于平面AEC 中的一条线,并且,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而从图形中我们就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做过的题目得知,必然在BD 中存在一个点,能够与E 共同构成一条中位线,假设这个点为F,根据中位线原理,得出EF//PB,得出结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做题量的多少,而解题能力强调的是思维,应当转变用题量来训练学生做题能力的方法,将做题能力转化成解题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简化数学做题步骤,节省数学做题时间,提高数学做题质量和效率,高效地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上的领悟力。

[1]柏林波.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1).

[2]曹建兵.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习题条件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掌握基础知识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