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散神聚酿就行云流水

2015-02-13朱昌元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物事乾坤精心

朱昌元

●不要以为“散”的材料

是作者随意编排的。

散文姓“散”,表现在构成散文的材料往往有多则,如果仅有一则材料,那就没有什么“散”与“不散”的问题了。但散文的“散”绝非散漫、散乱,文章中摄入的每一则材料看似随意,实则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和安排的。散文作品行文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有“剪裁”,有“穿针引线”,但没有痕迹。有的同学就这样被高明的作者“蒙骗”了,以为作品中材料的选用是随随便便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因此并不往细处、深处想。而实际上,“随手拈来”正说明作者对素材烂熟于心,同时说明联想和想象的灵动、丰富,跟“随意”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散文《牛铃叮当》,其中第14题是这样的:“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多次写到牛铃”,其实就是“多次”写到与“牛铃”有关的材料,不妨看作“形散”。除了题目中的“牛铃”,随着作者思绪的展开,“牛铃”一路“叮当”下去:“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水牛还不忘摆动着牛角……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现今的水牛,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这多次写到的“牛铃”成了串联全文的线索,构成反复出现又不乏变化的背景旋律,承载着农耕时代的特定情感及记忆。不少同学缺乏细致、深入阅读寻绎的心得,只是粗枝大叶地回答“多次写到牛铃,形虽散,但神不散”“反复写到牛铃,起到了形散神聚的作用”,诸如此类的套话,是拿不到什么分数的。

●“散”的材料之间

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既然散文的材料是作者精心挑选、有意编排的,那么,不同材料之间必然有着共同的“基因”,构成一个有生命的艺术整体。尽管有时选材十分广泛、自由,时空的跨度也很大,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但就像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地上的竖井、明井、涝坝,都由地下的暗渠相连,有汩汩的活水流淌。托尔斯泰说得好,艺术作品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她是有血肉、有筋络、有生气的。

将多样的零散的素材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获得鲜活的艺术生命,其中的“线索”不外乎“物事”与“情理”两端。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写了主体内容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四周幽静的环境之后,忽然宕开一笔,写江南采莲的旧俗,“思接千载,精骛八极”,引用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梁元帝的《采莲赋》以及当时的民歌《西洲曲》。但不管思维如何跳跃、时空相隔多么久远,它们都贯穿在有形的物事“莲”,亦即“荷”上;贯穿在无形的情理,亦即作者特定的神思中,表现出作者情趣的高洁、文学修养的丰富,增添了文章内容,扩大了文化内涵,引起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考查散文线索的过程中,有形的“物事”比较容易发现,也比较容易阐述它的艺术作用;相比之下,无形的“情理”就难以寻绎得多,艺术的魅力也往往潜藏不露。

●作者的情思

就是散文的“神”。

散文是“散”的,但又是“聚”的。这个“聚”是一种聚焦,是散文的“神”,更通俗地说,就是散文的主旨。材料的精心挑选与排放,指向的都是这个“神”,也就是作者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获得的人生感触和发现。没有“神聚”的“形散”,只能是一副散架甚至一盘散沙,是没有任何表现力的。

比如201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考查的北大教授朱良志的散文《乾坤草亭》,其中所举事例异常丰富,有明代作家王世贞的“乾坤一草亭”,有元代画家吴镇的“浩荡乾坤一浮鸥”,有唐代船子和尚的诗歌“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有八大山人的“个山人”,有清初诗人张潮“牖中窥月”“庭中望月”和“台上玩月”的三个境界,有中国画中八面无一物的通透小亭,等等。形形色色的材料由作者的情思——“对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串联起来,而这份情思也正是散文的“神”:如何看待个人与宇宙的关系。个人是渺小的、有限的,宇宙是浩渺的、无穷的,然而个人只要获得独立自足的精神,就可以超越,可以飞腾,可身居小亭而妙观天下,可以坐拥乾坤、神游万仞,与天地万物往来始终。这里每一则材料都表现主旨、烘托主旨,都指向人与宇宙的关系,因而是有生命和表现力的。只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就不会为繁多的材料所迷惑,就能够把握主旨并细致、深入地加以领会。

散文作品的形散神聚,说到底是一个艺术提炼、艺术构思的问题。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同理,只有读,你才会读。只有经常潜心阅读,培养散文的文感和语感,善于发现、挖掘隐藏在材料和文字背后作者的用心,才能真正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猜你喜欢

物事乾坤精心
壁上乾坤
乾坤令、岁朝清供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秋天之悟
改变总是更高尚的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碗莲
吾栖之肤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