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文化在提升地方大学教育质量中的引领作用

2015-02-13胥刚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核心大学大学生

优秀文化在提升地方大学教育质量中的引领作用

胥刚

(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大学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因此,地方大学应以优秀文化来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具体而言,即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学校思想文化和教育方向;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以世界先进科技文明促进大学生学习成才;以校本特色文化蕴积地方大学的隐形教育资源,促成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优秀文化;地方大学;教育质量;文化引领

收稿日期:2015-01-30

作者简介:胥刚(1968-),男,四川仪陇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6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其教育质量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地方大学教育质量与其教育活动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密切相关。社会需要不仅包括技术进步的需要,还包括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优秀文化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办学目标的地方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将优秀文化传递到学生思想中去。如何以优秀文化来引领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当下地方大学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优秀文化及其引领作用

(一)优秀文化的内涵

文化,历来都被中国的学者们看成“生活方式的总和”——生活即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1]25在我们对生活直观感受和对世俗经验的模糊领会中,不难发现,生活是多层面的,有的生活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有的生活则是灰色而使人逃离的。作为生活的“反射”,文化自然就有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之分。优秀文化就是文化整体中具有卓越价值的部分。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我们不间断地以一种价值判断的方式选择那些更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积极面,反映中国文化的健康方向,具有广泛民族认同和强大生命力,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的文化内容。[2]优秀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既是敬畏自然的文化,也是敬畏道德的文化。衡量优秀文化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有利于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

(二)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

优秀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总体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先进科技文明以及特色鲜明的个性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反映。党的十七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主体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践基础。”兹后,学术和理论界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权威性的界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

2.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系统是以儒家体系为主干,同时又兼容道家、法家、墨家等诸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整体和谐思想、重视群体价值、兼容并蓄与海纳百川思想四个维度,其中“仁”包括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整体和谐”特指天人合一,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群体价值”包括社会责任,积极进取等;“兼容并蓄与海纳百川”包括互相团结、和睦共处等。[3]

3.世界先进科技文明。世界先进科技文明,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要成为经济强国必先成为科技强国,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提升人的创造能力,提升科技原创能力和战略引领能力。可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科技文明成果,不断创造新的科技文明是中国融入世界、领先世界的必然选择。

4.特色鲜明的个性文化。个性文化是指“一定地域、一定民族、一定社会所形成的具体的、历史的、完整的文化统一体,或者叫文化整体”,是“文化特殊”与“文化个别”在经历了相当的历时性演进之后凸显并稳定下来的文化“统一性”或“同一性”,是人类文化生长、互动、传承、创新的平台。[4]大到国家,小到团体,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都会总结出一套特色鲜明的个性文化,对个体的进一步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

(三)优秀文化的引领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文化的意义都是广博而深远的。优秀文化作为文化中具有卓越价值的部分,“本质上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判断”[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优秀文化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因此,在人类社会的更新与发展史中,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引领作用。

二地方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文化需要

(一)地方大学教育质量的内涵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由地级市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接受省政府和市政府双层领导(通常称之为“省市共建(管)”)的公立地方大学。[6]近三十年来,地方大学已逐渐发展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地方化、多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因此,地方大学的教育质量问题也逐渐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然有质量要求,而教育质量作为一个多维多层次概念,其核心就“在于特定类型、特定学段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7]。吴剑平也将教育质量看成是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结合对地方大学的解释,地方大学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地方大学的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尤其是所在的区域需要的程度,两者呈现正比关系。

高等教育质量是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责相联系的,履行和完成社会职责的情况是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社会需要的变化和增长推动了高等教育发展,使高等教育的职能增加。一般来说,地方大学教育质量主要指地方大学对四项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履行情况。但事实上,地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承担者,人才培养始终都是它的根本任务。因此,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与其社会职责紧密联系,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核心位置。

(二)地方大学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的文化需要

地方大学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地方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于其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高低。事实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物质取向,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指引。因此,社会需要在层次上就必然包含了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然而,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结合在一起,大学教育过于重视科学教育,把培养大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素质看得过重,而相对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教育上,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显得不足,没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办学目标的地方大学对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很多人都将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的需要——文化需要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如前所述,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对一个社会变革发展所具有的引领价值是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地方大学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更需要将我们的优秀文化传递到学生思想中去,以优秀文化来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如诸多学者所言,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其任务是求真;人文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其任务是求善、求美。科学仅仅是求善、求美的基础,缺乏善与美就不能算作一个健全的人。“大学教育之目的,不仅在于科学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还在于传统文化之保持,以及人格之铸就和人性之完善。”[8]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大学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重视崇尚自然的科学教育,更要重视崇德的人文素质教育,以优秀文化引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优秀文化引领地方大学教育质量提升

优秀文化的引领价值与地方大学在提升教育质量过程中对文化的迫切需要,为优秀文化引领地方大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合理性基础。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在引领地方大学提升教育质量上也必然是一个多维度共同作用的过程,即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到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从对世界先进科技文明的学习到地方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学校思想文化和教育方向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发展和变化中的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革,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这一变革对大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等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影响也伴随相行。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高校迫切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以引领和整合高校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保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实现以先进的思想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良好的师德师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为高校师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提供丰厚的实践土壤。

地方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灵魂指导,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明辨是非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广大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把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成为学校精神的主旋律,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坚持“八荣八耻”荣辱观这一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取向和行为准则并大力践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讲诚信等不良风气的侵袭,让广大青年大学生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优良秩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大学教育质量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理想,健全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优秀绚烂的传统文化,因其精深的思想而厚重,因其悠久的历史而邃远,因其璀璨的文学而夺目。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主要精神纽带。中国古代先贤圣哲们对生命哲理、人格修养与处世思维的高度凝练,对于当今大学生培养高尚人格、和谐发展身心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9]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在大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对国家的认同,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并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外化为大学生的实践行为。促使大学生在浓厚而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成才、和谐发展,是地方大学“德育为本”“以文化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地方大学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化育,使大学生深刻领会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如在孔孟之道中学会仁者爱人、有所作为,领会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在墨子之道中,懂得节俭节约、公平兼爱,在学习和工作中踏实而为、全心付出;在老庄之道中,明白自然之贵,理解和谐之理;在韩非之道中,理解法制的重要,从而遵纪守法,守住做人的底线。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文明,促进大学生学习成才

地方大学要充分利用教学和科研这两项大学最基本的活动,传承和发展世界先进科技文明,着力培养学生智能和创新精神。学校教师要通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将先进科技文明的精髓传播给学生,同时还应以自己围绕社会科技发展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论水平、实用性和特色,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应创设鼓励大学生创新的氛围,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如开展多种形式的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地方大学特别要突出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验项目,或者把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成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选题,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吸收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作为自己课题的成员参加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着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四)培育校本特色文化,提升地方大学教育质量

大学校本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包括思想、理念、价值、传统、行为等,师生共同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认可和行为规范,是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学校办学特色最集中的体现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校本文化反映着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特色,使这所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与其他大学非常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大学会有雷同的校园文化,但不会有相同的校本文化,校本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大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校本文化必然体现出创新创业精神、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发展的特点,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校园活动等各个方面。优秀、健康、独具特色的的校本文化,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启迪大学生心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地方大学校本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学校成长而丰富,伴随学校发展而发展。地方大学在培育校本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校史教育、校情教育、校友创业成长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学校精神与理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校本文化凝聚大学生秉承学校办学传统,以优秀校友为榜样,沿着优秀校友的足迹,刻苦学习,继往开来,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个人理想而努力奋斗。

结语

优秀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地方大学应重视优秀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大学教育过程中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地方大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宗桂.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J].哲学研究,1992(3).

[3]焦艳,黄庆琳.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4]汤宇华.个性文化的构成要求与现实境遇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07(2).

[5]顾伯平.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5-03-02.

[6]刘晖.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J].教育研究,2008(7).

[7]中国教科院教育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及其制定[J].教育研究,2013(6).

[8]刘晓红.大学与人文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5).

[9]程林辉.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广西日报,2014-03-13.

〔责任编辑:李青〕

On the Leading Role of Excellent Culture in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

XU Gang

(PanzhihuaUniversity,Panzhihua617000,Sichuan,China)

Abstract:Culture is the soul of social development. Excellent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ocal univers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depending on excellent culture, by adhering to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passing on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world advanced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ultivating school-based characteristic culture.

Key words: excellent culture; local universities; education quality; leading role of culture

猜你喜欢

核心大学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留白”是个大学问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