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畜共患病畜间流行与防控

2015-02-11·,,,,,,,,

中国动物检疫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畜包虫病布鲁氏菌

·,,,,,,,,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2.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3;3.江西省家畜血防站,江西南昌 330046)

人畜共患病畜间流行与防控

肖开提·阿不都克力木1,苏增华2,王晓英2,谢巧3,马继红2,孙雨2,魏巍2,徐一2,马世春2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2.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3;3.江西省家畜血防站,江西南昌 330046)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动物疫病病种繁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危害较重的一二三类病共有157种,2009年1月,农业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共收录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26种人畜共患病。我国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自然疫源地,具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流行与传播的条件。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不但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安全问题,同时也会给旅游、航空、畜牧业、饲料业等行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起全球性的社会恐慌。目前仍在非洲蔓延的埃博拉病毒,据有关研究称该病毒就来自野生动物。因此,世界各国为应对日益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问题都已加强了防控。

1 我国畜间人畜共患病流行情况

近年,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较为严重的有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狂犬病、包虫病等。

1.1 布鲁氏菌病流行经历不同阶段

布病曾呈全球性分布,其危害也是全球性的,但经过努力,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控制了特定种型布鲁氏菌病(图1)。我国畜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分别为:20世纪50~70年代流行期、20世纪80~90年代基本控制期、2000年以后反弹期、2010年以后流行期。

近几年,虽然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数量和新发疫点数有所减少,但感染抗体血清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数达到最高峰,同比增加了158.35%,人间报告病例38151例,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病例数扩大了170多倍,为近50年来历史最高,2013年的统计表明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县数还在继续扩大。目前,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数量较多的有内蒙古、新疆、陕西、黑龙江、山西等;以前没有布病的南方省份四川、重庆、浙江、贵州等省(市),目前感染抗体血清阳性率也较高,流行也较为严重。

红色:布鲁氏菌病感染区;黄色:布鲁氏菌病消灭区;棕色:布鲁氏菌病过去曾报道过;绿色:布鲁氏菌病从未报道过。图1牛布病全球状况(OIE 2004年)

1.2 奶牛结核病病牛数量较多

近年来,我国养殖奶牛数量增长较快,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奶牛结核病自2000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奶牛结核病平均阳性率从2000年的0.18%上升到2007年的0.57%,上升了216.7%。

人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犬,人狂犬病的发病数与动物狂犬病的发病数呈正相关。目前我国狂犬病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人间狂犬病发病数量和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

我国犬只狂犬病免疫接种率低,边远农村地区免疫率更低,畜间狂犬病始终在高位徘徊。动物狂犬病的发生情况以长江为界,总体上呈南高北低态势,发病较高的省份多位于南方。20世纪80年代,动物狂犬病流行处于高峰期,进入21世纪,人间狂犬病疫情也随之大幅升高。2013年全国有涉及10个省的66个县发生狂犬病疫情。

近年,由野生动物引起的狂犬病疫情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07—2009年,江西婺源出现了6例鼬獾狂犬病病例。2013年,我国首次发现草原型毒株引发的狂犬病疫情,原来只在野生动物中传播的狂犬病毒株已传播到家畜。2013年3月,新疆塔城市出现狐狸科动物引发的羊狂犬病疫情,致26只羊死亡;4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生野生狐狸引发的牛、羊狂犬病疫情。

1.4 包虫病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流行严重

包虫病(又称动物棘球蚴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等西部地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国每年包虫病病畜约在5000万头以上,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家畜患病率6.05%,犬感染率7.64%。2012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四川调查羊3440只、牛1834头、犬1999条,阳性率分别为23%、6%和5.9%;新疆阿勒泰地区羊的感染率达35%,青海玉树流浪犬的感染率为70%。 目前,包虫病由牧业区向农业区和城区扩散加快,并呈由西部和北部向东部和南部蔓延的趋势。

(191)宽片叶苔 Riccardia latifrons(Lindb.)Lindb.杨志平(2006)

2 存在的问题及流行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的人畜共患病防控,在控制传染源、管理易感动物及阻断传播途径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长距离调运频繁,致病源分布范围广

从2013年河北省无极县牛羊及牛羊肉的流通调查情况来看,长距离运输中,活羊牛分别占羊牛肉运输总量的98.4%和16.2%,即羊肉的流通主要以活畜的移动流通为主。长距离调运的羊群抵抗力会下降,如果这些活羊携带某种传染病的病原,那么就极易成为传染源,导致疫情扩散。另外,一些地方,病死羊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甚至被用来饲喂犬等肉食动物,这类不当的传染源管理控制方法,均易造成传染病病原的扩散。

2.2 牛羊饲养量大,大部分处于易感状态

一是牛羊特别是羊饲养量大,近年来,随着牛羊肉价格持续走高,牛羊饲养量逐年提高,特别是羊饲养数量巨大;二是布病的免疫未纳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疫苗不免费。这两点可能导致大部分畜群处于易感状态。

从狂犬病防控角度看,当前我国养犬量逐年增加,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增长了48.1%。农村犬增长较快,而农村犬以散养居多,管理免疫难度大,狂犬病疫苗免疫率低,导致农村犬处于狂犬病易感状态,感染发病数很多。

2.3 饲养条件简陋,传播途径难于阻断

国内中小型养殖场养殖环境欠佳,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动物饲养卫生条件简陋,不利于消毒灭源,传播途径难于阻断,也是造成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原因之一。

2.4 防控经费投入不足,群众配合度低,防控工作难度加大

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用于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防治、疫病监测的经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没有增加,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经费已明显不能满足防控需要。当前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人力成本、扑杀费用、流调监测经费均大幅上升,我国奶牛扑杀补助标准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极大地影响了对阳性奶牛扑杀工作。养殖者发现饲养的动物发病后,往往立即出售转卖,增加了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增加疫病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

2.5 对科研支持力度不够,防控技术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科研经费投入相对偏低。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建立快速、灵敏、实用的现场诊断试剂,研发高效、安全的布鲁氏菌病标记疫苗等新型疫苗和药物;深入开展各类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为根除人畜共患病提供科技保障。

3 建议

3.1 政策性的建议

3.1.1 强化政府领导和各部门职责,强化与卫生部门信息交流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须有政府领导的组织协调才能够做好,建议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防控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管理,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协调农业、卫生以及财政等相关部门,研究落实行政、技术职责分工和防控措施,强化政府行为。

3.1.2 制定防控规划,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布鲁氏菌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规划,发布具体防控实施方案。编制免疫、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防护、疫情判定及扑杀等技术规范。确保我国畜间人畜共患病防控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最终实现区域消灭乃至全国消灭。

3.1.3 加大投入,建立防控专项经费

控制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首先要从动物源头上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为此应设立防控专项基金,用于免疫、监测、检疫、病畜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保证病畜扑杀补贴经费,并根据市场情况对扑杀补偿费用做出适当调整,以确保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害,真正做到防控计划与经费计划同步,任务落实与经费下达同步。

3.1.4 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监管,对易感动物实行强制计划免疫,并做好免疫标识,做好溯源管理,对病死畜或疑似染疫动物进行扑杀,强化疫情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参考实验室、区域性专业实验室和省级诊断试验室三级检测体系,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严格执行国家人畜共患病的监测方案,为防控人畜共患病提供科学的预测预警。建立扑杀赔偿制度,建立扑杀补偿评估机制,实行中央、地方财政和养殖者按比例分担的政策。

3.2 技术性的建议

3.2.1 规范家畜饲养方式,促进饲养规模化、标准化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要逐步推行饲养规模化,建立饲养许可证制度与注册年检制度,规范的防疫措施,逐渐减少农村散养,促进养殖标准化;强调“源头控制”,推行限养、圈养、拴养制度,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者的素质。

3.2.2 提倡商品畜就地屠宰,冷藏运输

切断病原远距离传播,尽量减少远距离运输商品畜,提倡商品畜就地屠宰,冷藏运输,控制和消除人畜共患病在流通环节上传播的机会和风险。加强对家畜饲养、交易、屠宰、加工、运输、贮,存家畜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而且特别要重视流通环节中外引种畜的检疫监管。

3.2.3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防控效果

针对防控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在检测技术上,研制开发快速、敏感检测方法;加强结核病诊断方法的创新,强化各种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在免疫技术上,研制开发布鲁氏菌病标记疫苗及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加强狂犬病新型疫苗的研制,与此同时加强对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更正启事

本刊2014年第12期50页“山东省潍坊市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补充脚注:朱俊平、薛梅并列为第一作者,特此更正。

S855.99

:A

:1005-944X(2015)01-0057-03

马世春

猜你喜欢

人畜包虫病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探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
青海 打赢包虫病防治攻坚战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