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2015-02-09李娜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交流

李娜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山东淄博 255049)

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李娜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山东淄博 255049)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地方大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深入分析国际化是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及地方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区域优势、凝炼办学特色等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地方大学;国际化;策略

自20世纪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利益需要等种种力量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一项新的社会职能。1996年,在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就已明确提出:“大学聚集了与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相结合的所有传统职能:研究,革新,教学和培训,以及继续教育。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另一项职能即国际合作,亦应增加到这些职能之中。”[1]

适应这一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正在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包括地方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国际化办学,以期在国际化潮流中实现自身发展。然而,地方大学由于办学水平、地理位置、办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确立合理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实施恰当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走适合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是地方大学必须认真审视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国际化是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自其在中世纪兴起之时就表现出鲜明的国际性特征。近千年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史。国际化是我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化是由地方大学的基本职能决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基本职能,而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职能,其它职能都是为人才培养这一职能服务的。地方大学也不例外。地方大学由我国地方政府设立,目的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承担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这一使命则更为明显。因此,人才培养也是地方大学的首要职能。而在当前,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是不可取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组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更趋国际化。这就决定了地方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世界眼光,要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要对外交流合作,要走国际化之路。地方大学唯有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国际化是由地方大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知识无国界,开放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设立之初,就决定了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场所。开放性也是地方大学的本质属性。我国地方大学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本地区对外开放的需要而设立的。因此,地方大学注定了是开放办学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办学为地方大学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开放办学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对外开放,即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国际化是地方大学内在发展的要求。地方大学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条件所限,办学水平与国内重点大学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这么讲,地方大学在发展中先天不足。而如何才能弥补不足?如何才能提高地方大学的办学水平?如何才能使地方大学在国内外竞争中脱颖而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办学资源。而国外办学资源的利用途径就是国际化办学。通过国际化办学,地方大学才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自己。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国际化办学是地方大学实现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地方大学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地方大学,基于种种原因,国际化办学工作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对外合作交流内容单一,交流规模低,交流层次和水平不高,在凝炼国际化办学特色方面尤其不足。具体表现为: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国际通用性,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材编写滞后;在人员方面,教师、学生国际化理念缺乏,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欠缺,国际化视野不足,对外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外国专家的层次不高,在专职教师中所占的比例偏低,难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在学校治理方面,行政化倾向明显,管理体制僵化,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实践层面上有待深入和落实,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理念有待加强,国际化素养有待提高;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方面,往往停留在一般事务性和接待性工作中,教师、学生的对外交流主体地位不突出,国际化开拓能力不强,研究水平不高。以上种种限制了地方大学的国际化发展,限制了地方大学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地方大学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如前所述,我国地方大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际化办学内容单一,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国际化办学特色不明显。在国际化办学实践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的现象,对自身办学定位不准确,对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能力不能做到客观实际的评价,制定不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目标及措施。

三、地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一个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前提首先在于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树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美国教育家、前卡内基高等教育研究理事会主席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曾明确指出:“我们需要一种超越赠地学院传统的新的高等教育观念”,即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发展。[2]他认为,教育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当前,不少地方大学对国际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如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数等方面,并没有从深层次上真正理解国际化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3]因此,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首先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认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地方大学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具有国际眼光和世界胸怀,确立国际化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4]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目标

国际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长期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目标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首先,学校应从整体发展规划的全局角度确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服务于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其次,各学院、部门应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本学院、部门的实际确立具体的目标与行动计划。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既符合专业特点又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方案。上述目标、方案的制定应统一于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上。

(三)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尚未建成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大学更象一个政府机构,行政化倾向明显,不利于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赋予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势在必行。地方大学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方式灵活,可以在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方面先行先试。一方面,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简政放权,提高地方大学办学自主权,赋予地方大学独立办学以及自主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权利;另一方面,在地方大学治理内部,明确二级学院办学的主体地位,鼓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聘请等的需要自主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四)充分利用地方区域优势

区域化是地方大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走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大学的发展来支撑,地方大学的发展也必将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区域经济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与独特性,决定了地方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方式、途径与内容等方面必然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地方大学对地方社会资源具有绝对的独占性,依托区域资源开展专业国际化建设,一方面体现了地方大学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有别于其他大学,利于建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地方大学应充分利用区域机遇,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特色的国际合作方式、途径和内容,实施国际化发展。

(五)凝炼办学特色

凝炼办学特色是地方大学在提高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途径。地方大学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在办学资源和办学水平上与国内重点大学以及国外同行相比往往处于劣势。如要在国际化发展中具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差异性上下功夫。比如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方面,可考虑国内新兴或稀少的专业;在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专业设置上,可考虑学校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在实施境外办学方面,可考虑输出自身的优势学科、专业等等。地方大学在国际化发展中,唯有打造办学品牌,凝炼办学特色,方能增强发展的生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闫树涛,郭伟.地方大学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9-10.

[3]余学进,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影响和对策[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7-59.

[4]韩波.新建地方大学国际化的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宁波大学的个案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5):70-73.

[责任编辑 刘国荣]

The Strategic Cho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LINA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Shando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and shortageswhich the local universities are confronted with.Based on the trend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disadvantages and shortages,this paper proposed several strategic cho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the local universities: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irstly,and then setup practical goal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after that to form an effectivemodern system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make the full use of the local advantages and conden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y;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

G527

:A

:1004-9975(2015)05-0118-03

2015-07-20

李娜(1981—),女,陕西延安人,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讲师。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交流
聚焦港口国际化
如此交流,太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