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华报》中缝与陕甘宁边区的民生问题

2015-02-09孙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中华

孙伟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新中华报》中缝与陕甘宁边区的民生问题

孙伟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新中华报》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喉舌,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范围内广泛发行,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新中华报》除关注国计外,也逐渐结合走群众道路以接地气,效果显著。在中缝部分开辟一定的版面对边区民生问题进行着重关注,体现了边区政府真正为民的宗旨,从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如启事、广告、声明、通知、小知识与小常识、通讯员评论等。

《新中华报》;中缝;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

延安时期,《新中华报》先后成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和中共中央机关报,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喉舌,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范围内广泛发行。毛泽东曾指出:“这个小型报,依我看,是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1]它之所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力,除了党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外,还有就是语言通俗易懂,紧贴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其产生了亲切感,并推动群众积极参与办报。

《新中华报》在正文中刊发了许多反映民生问题的资讯,但仍难以满足需求,故在中缝部分开辟一定的版面对此进行有益的补充,体现了边区政府真正为民的宗旨,从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考察。

一、启事

这部分的内容最多,启事的内容涉及到机构、活动、招生、招聘、寻人、征求、访问、代邮、寻物、招领、鸣谢、纠纷、离婚、集股、播音、更正等。机构或个人通过发布启事达到告知或通知的作用,这其中会涉及到普通群众及特殊群众的需求,给他们带来较大的便利,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机构

许多机构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发布启事进行告知,以引起特定群体的注意。1940年8月1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发布启事,以再次确定本院儿童监护人的联系方式,“查本院儿童之家长或保护人,多有调换工作或离延他往者,本院为(缺)起见,希凡在本院儿童之家长同志,见此启事后,即速将现在姓名及地址详开寄本院,并希今后如有变动请即告本院,如家长离延者,亦请将保护人姓名地址开来为盼”[2]。

有时候,一些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机构因工作时间发生调整,也会进行启事。如1941年1月20日有一则启事:“每日自上午十时起至下午四时半止为营业时间,星期一休息,星期日照常营业,除政府规定之例假外,平时概不停止办公。”[3]

(二)活动

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的经费紧张,收支严重失衡。边区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带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于1939年10月3日为即将举办的第二届农工业展览会发布启事:“在生产战线上创造了无数的男女劳动英雄,耕地面积的扩大,工厂的建立以及小手工业的普遍发展等,这充分表现了在经济建国中尽了应有的努力与作用。为了□边区能够在今后国防经济建设上对抗战建国有更多的贡献,检讨与总结一年的成绩与缺点,用以策动未来起见,乃有第二届农工业展览会的举办。敬希全边区党政军各机关团体学校以及广大的同胞尽量搜集各项农工业产品送陈展览,俾大会得胜利完成是所至盼!”[4]

(三)招生

发展边区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边区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是党和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

陕甘宁边区师范为培养地方师资,进一步发展边区教育发布启事,决定在初级班扩招150名学生。报考时间——三月五日起四月五日止(随到随考过期不收),报考地点——本校(延安柳树店)。另外还附了招生简章,如待遇:伙食、制服、讲义均由公家供给,文具、被盖、日常用品自备。投考资格:一是愿为边区文化教育工作服务者。二是有高小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是不分男女年在十二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者。四是政治坚定能吃苦耐劳并有适当机关介绍者。五是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者。投考手续:携毕业证书或证明文件及适当机关负责介绍信。考试科目:国语、数学、常识、口试、体格检查。修业期限:暂定初级一年,高级一年。毕业:毕业后由本校发给毕业证书,送边区教育厅分配工作。[5]

(四)招聘

为供给抗战中各种物品之需要,边区还设立了纺织、造纸、硝皮等工厂,但在创办之初仍缺乏部分工人和学徒。

边区建设厅于1938年12月5日发布启事,欢迎有技能的技术工人及志愿学习者报名。一是资格:凡身体健全无不良嗜好并具有下列资格者即可报名。工人:曾在纺织造纸或硝皮厂中工作三年以上者得报名为工人。学徒:年在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志愿学习上列各种技术或略习上列各种技术之一者,得报名为学徒。二是手续:工人或学徒,报名时须取得地方政府,民众团体,学校或部队等机关之正式介绍信,来时旅费自备。三是待遇:工人每月工资十二元至十八元,经试用后视技术高低而确定,伙食衣服等自理。学徒在学习期内按工作进度发给津贴、伙食、衣服。学习期满以初级工人待遇,学习期依工作种类而定。四是报名时间:即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6]

(五)寻人

长征途中,红军出现较大的兵员损耗,其中包括牺牲、受伤和失踪等,部队长期征战与转移,导致许多战士与家里联系中断。

应家属之请求,该报经常发布寻人启事,比如1939年10月31日的一则启事就公布了四条寻人信息。“北平杨学泳!你在那里?请速示通讯处。我在二战区文化总站工作,来信由宜川办事处转。刘重仁启。”“英姐!离开很久,甚念!请见报即告我通讯处为盼!弟石峻。”“熊玉端、半樵、舒石伐、刘亦如、邓安国等,希见报后赐函八路军后方副官处!如有知者请代告,通讯处如上,钟化鹏启。”“黄聚文胞兄!自你离家,多年未见来信,父母挂念甚殷,望速来讯由延安民政厅黄聚俊转。弟聚武。”[7]

(六)征求

由于延安的物质条件有限,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机构公开征求重要图书与仪器等。延安自然科学院于1940年5月17日就发布一则启事,“本院筹备工作行将就绪,开学在即,急需各种小学中学大学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本和参考书,以及各种仪器和图表,热烈希望各界人士各学校机关团体,热心赞助,慷慨捐赠,凡科学图书仪器,无分新旧,不拘中西,均甚欢迎,如须付给相当代价,索价出让亦无不可”[8]。

另外,还会出现一种情况,战争中牺牲的同志,部队或家属想知道其牺牲的详情,以助于烈士身份及家属待遇的认定。1941年3月13日,邓华山登报:“剑平同志曾任红大教员,及三军九师参谋长等职,在长征中光荣牺牲。特征求其牺牲年月、地点、何战役及葬身□地。如有知者,请示知本人,无任感激!通讯处警一团三营。”[9]

(七)访问

有些战士与家失去了联系,家人非常挂念,但基本可以断定没有牺牲,于是也登报找人。1938年6月5日发表两则启事,“李春荣(茂三)同志:你去年走后,至今尚未来信,不知你的下落如何,希见报后,将你一切情况,详函告我,万勿有误!来信寄至延安中央局耿光晴收为好。”“刘士江乳名刘三儿,于一九三五年参加了前第八路军,直到现在未有家信回来,家中母亲与哥等甚为悬念,希速来信我家现移往延安县丰富川冯家庄。”[10]

(八)代邮

当出现邮寄的东西没有人来领,同时又不知道该人的联系方式,就需要登报让他及时来取。1940年12月26日就有两则这样的启事。其一,延安新市场同益永提交的,“周长顺同志:兹有华亭周子箴先生寄来信三件洋元,嘱托敝人交付,并谓其身感不适甚望去函。微闻先生由前方负伤,现住医院休养,惟未书明地址和近况,致殊惦念,请兄见报驾临本号领取,如有知其住址者,希为转告亦所至盼”。其二,来自边区银行,“鲁前、郎宗敏同志:请到敝行来,有人寄物给你们!”[11]

(九)寻物

在边区由于个人粗心大意等原因,丢失东西的事情司空见惯。那么,通过登报寻回失物就是一个好办法,据此会发现遗失的东西五花八门,比如手表、钢笔、钱币、医疗器械、自行车、马匹、毛驴、手套、登记簿、木箱等。

新市场玉成书局的何蕴玉就登报寻车,时间、地点、特征都描述得比较清楚,还有就是要面谢。“敝人于本月十日上午在新市场兴隆店下沿,不慎将飞机牌脚踏车一部失落,外带□老人头,车全身有飞机标帜。如有人拾得,或知其下落,通知送信因而寻护〔获〕者,当致酬三十元,储款以待,决不食言,特此登报找寻,敬希各界亮知!”[12]

(十)招领

既然有丢的,就必然有捡拾的,也就出现了好心人发布的招领启事。1940年12月22日,巴方建指出:“十二月二十二日在中山食堂花园前拾到国币六元四角五分,遗失者请到统战部收发科与本人接洽领取为盼。特此声明。”[13]

找回了自己遗失的东西,当然又要感谢一番,翟耀三就登报,“鄙人不慎,遗失皮包一个,有钞洋七元,经光华制药厂夏雨人同志拾得,征求招领,此种美德为民殊深感激,特此鸣谢”[14]。

(十一)鸣谢

一些机构或个人还会发布鸣谢启事,对给予帮助的人进行表扬。1940年7月16日,抗日军政大学登报,“蒙各界爱国志士热心赞助以使减少敝校物质艰苦之困难,至胜感荷除发给外据外,特此登报鸣谢!计开收到:巴生爪亚社三支运动全体先生大洋五十元”[15]。

有一个叫许耀魁的对帮自己追回损失的王卓超也登报感谢,“延安公安局局长王公卓超,爱护民众,办事热心,虽对民间繁锁〔琐〕事端,亦无不以全力注之,鄙人前被同乡杜杨两姓,藉端欺诈大洋二百元,后被我王公卓超知晓,速向各方调查,证据确凿,着令杜杨二人将原款退回,汇□韩城,鄙人拜领之下,感激莫铭〔名〕,无以相报,惟有登诸报端,俾全中华同胞周知,藉申谢忱与万一也”[16]。

(十二)道歉

民间纠纷比较难处理,事情解决后,有错的一方也会登报道歉。马兆仁就发布启事,“一,本人曾于开始革命时,全家搬至甘泉城内王文善处居住,吃粮数石,今由甘泉县政府和解与王文善归纳粮费五十元。二、本人过去曾因对王文善认识不清,以致发生谗言,但今确知王文善实属良民毫无轨外行动,特此□□□□□□□”[17]。

(十三)离婚

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婚姻破裂或不能维系时,也有人登报离婚。袁春明就声明,“本人袁春明与赵文炳结婚后,因感情不好,况他□有□妻,它〔他〕有神经病,并已四年多没有□□□近向□方法庭起诉离婚,已蒙照准。特此声明”[18]。

(十四)集股

边区政府为搞活经济、筹集资金,往往会鼓励民间入股。1941年4月12日发布启事,“为了发展边区经济,推销土产供应人民的需要,乃集合各县公私企业人等组成一边区联合商店,以一百元为一股,其加入股数及退让等均任自由,红利当按股分配……业经呈准政府登给〔记〕在案,凡愿参加经营此事业者,无任欢迎,其章程请函延市新市场本店索阅”[19]。

(十五)播音

边区条件艰苦,老百姓了解外界信息渠道有限,新华社开通广播是一件大事,于是正式发布启事:“新华社广播电台决于二月一日开始播音,除报导国际国内及抗战消息外,并经常有音乐、名人讲演、科学常识、日语、革命故事……等节目,欢迎各界自由收听。时间——每日上午十时至十一时下午八时至十时,波长——二十八米,呼号——XNCR”[20]。

(十六)更正

该报不能杜绝内容的完全无误,特别是出现了错误而且会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会第一时间进行更正。1938年8月20日,边区民政厅抚恤委员会就发布一则紧急启事,“本会五月二十七日印发的老弱残废牺牲【抚】恤金的决定,第三条第五项关于‘三等残废金,每年领二十元’写错了,原稿为‘关于三等残废每年领十二元’,特此声明更正”[21]。

二、广告

广告的作用就是广而告之,该报通过发布广告,让更多的人能够及时了解优惠和便捷的销售信息,以满足民众不同的求购需求。

(一)销售

一些商家开业,往往会发布广告,通过各种优惠活动招揽顾客。新中国商店就登报:“本店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便利各种需要,特于新市场开设营业部,现已筹备就绪,定于本月二十五日(礼拜三)正式开幕,为优待党政军学各界顾客起见,特廉价一礼拜,希望大家注意,不要失掉好机会!”[22]

(二)售书

延安时期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对于图书出版工作十分重视,因陋就简印刷了大量革命书籍,供边区广大军民阅读学习。新华书店利用节日准备搞一次优惠活动,“三八节要到了,为响应中央妇委对于展开妇女工作之号召,本店决定在‘三八’节起举行大廉价一次,时间为七天(一个星期),廉价书数百种,均为五折到八折,为优待模范妇女起见,另有专门对模范妇女之优待办法,但具体办法准备在三月七日八日今日新闻上发表”[23]。

(三)售物

这类广告比较常见,通过各种抓人眼球的词语来吸引人们购买其物品。油灯合作社就登报促销,其广告要素比较完备。地址:新市场,光华商店旁边;出售:油灯、水壶、文件箱、及各种洋铁用具,铜纽扣、帽花、领章及各种铜器铸品,修理制造大小机械添配各式零件。广告语:精工制造、价格从廉,还提供的业务是“另整批发、欢迎定做”[24]。

(四)餐饮

西青救社会服务部设立了一家青年食堂,地点在延安市北门外,为招揽顾客发布广告,特殊之处有二,一是非完全盈利,二采取青年会员制。内容如下:“青年食堂不是纯营业的商店,而是本部社会服务事业之一种。我们本着一贯的服务精神,为延安全社会人士,全体青年而服务。我们的赢利,不是归为私产,而将成为充实和开展一切服务事业的生力军,我们的目的是服务,再服务,一切向着普及国防教育,特规定□□□□□□模范青年九折,本会会员九五折。(团体会员以校章为证,个别会员凭会员证)我们诚恳地敬候批评指教!”[25]

(五)住宿

延安有一家西北旅社,也登了一则比较标准的广告词:“靠近市场、交通便利、窑洞坚固、防空安全,招待周到、茶役殷勤、贵客赐顾、无任欢迎。”[26]

(六)储蓄

位于延安新市场西街的陕甘边区银行为了招揽储户,也登报广告,“本行为提倡节省运动,(缺)凡一元以上,即可开(缺)息优厚,储藏妥当,手续简便,另有详章,函索即寄,如蒙各界同胞惠顾,无任欢迎”[27]

(七)收购

有一种行业叫收购,将看似无用的东西变废为宝。1939年9月12日就刊登了这么一则广告,由光华商店代理,各工业合作社负责收买,具体收购价如下:“碎铜每斤一角五分,麻钱每斤五角,破布每斤三角四角〔分〕,废纸每斤五分,麻绳头每斤一角,墨水瓶每个五分,次黑麻每斤二角,破布草鞋每双五分。”[28]

(八)登刊费用

随着该报的影响日渐扩大,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因此该报发布了一个关于刊登广告价目的条例。一句话,要开始适当收费了。“本报广告地位狭小,最近各界纷纷征求免费刊登,此种请求实难照办,现决定停止接收一切义务……(甲)前后中缝地位:一、全条每期六元五角,二、二分之一三元三角,三、三分之一二元二角,四、四分之一一元七角。(乙)经济小广告:每块(新五号字十个见方)每期五角,一稿不得超过两块地位。(丙)其他广告:长期或附漫画等等,另议。(丁)为优待长期广告,凡刊三期以上者以九折计算,五期以上者以八折计算。”[29]

三、声明

该报专门辟有一个版块,让大家在遗失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后,又必须及时向社会公布提供了方便,这类声明也经常见诸报端。

(一)遗失证件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会出现遗失证件的情况,因此赶紧通过登报的方式进行声明,以免给个人或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然,原证件就此作废。

卫生部的李明才、董茂福于1940年8月2日登报声明,“兹遗二等残废证、三等残废证各一纸,除请求另发外,特此声明作废”[30]。

(二)遗失印章

有人一旦遗失了印章,也需赶紧登报。当然,最好能比较具体地描述所失印章的特征,以让他人更好地辨认,但凡有人冒用,本人当概不负责。

1940年9月22日,边区政府财经部也登报,“本部遗失古钱形黄色珐琅磁〔瓷〕上端有五角红星,中有财经两字之证章九枚号数为十五、十六、十七、六一、一○四、二○五、一六九、二四二等特此声明作废”[31]。

四、通知

通知一般是政府机关或相关单位向特定人群发布的某件重要事项,内容会涉及一般工作,也会是紧急事宜。

(一)工作

1939年1月5日,八路军抚恤委员会主任王群就近期抚恤金的发放情况发布通知,“现因目前经济不便一九三九年上半年的残废金,暂不发给,一九三八年□半年的尚未完全发完的,希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及负责同志,不必介绍来本会领残废恤金,如有钱时,另出通知,特此通知”[32]。

(二)疾病

陕甘宁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4月3日就近期发生的疫情对儿童造成的损害,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高度注意。“据甘泉县政府报告,该县第一区发生急性传染病,流行感冒正蔓延到四□□,地点在下□□上川与保安交(缺)人数死亡甚多,情形十分严重,特别是儿童的死亡数,尤其厉害,有一□小学校死了十多个学生,所以学校无法上课,(缺)一百二十多户,即死亡儿童六十余名,本处接到报告后,即派医生前往该区举行防治事宜,三月十九号军委总卫生(缺)救护(缺)小孩。特此通知!”[33]

(三)迁移

某单位由于办公地点迁移,有时也会登报告知。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就发布通知,“敝校原住南门外三十里铺红寺,因距延很远,使工作教(缺)现已建设完成正式迁移该地办公特请自通知之日起凡各机关团体来往人员及信件直接到七里铺本校接洽”[34]。

五、小知识与小常识

为了方便广大群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该报经常会发布一些小知识和小常识,为老百姓遇到的小问题支招,释疑解惑,小处入手,却很管用。

(一)小知识

陕北的气候比较特殊,每年春初,都极易发生各种传染疾病。边区的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医疗卫生知识缺乏,如不及早预防,则为害甚大,不仅于人身健康寿命有损,而且可以直接影响抗战及各种建设事业。陕甘宁边区民政厅根据以前边区防疫运动的经验,于1941年4月6日事先发布一则布告进行预防,办法如下:

“一、莫吃不鲜不熟之物,莫饮不洁之水。二、被褥常晒,衣服常洗,一切住宅场所,要经常打扫清洁。三、注意扑灭蚊、蝇、蚤、虱、老鼠等。四、不要随地拉大小便,大小便须到厕所。五、禁止买卖各种病死肉类;死尸骨骼,必须深坑掩埋,或烧焚之,不得随处□弃。六、尽可能接种牛痘和注射预疫针。七、发现病疾时,须立刻将病人安置另窑居住,严格与好人隔□,禁止与好人共用饮食器□□病人用后器具,须消毒后方可使用(开水洗或石灰水泡)。八、招呼病人时,须带口罩……”[35]

(二)小常识

抗战期间,残忍的日军还会发动毒气战,直接危害广大军民的生命安全,因此该报通过几期特载,用以发布如何防毒的小常识。

如发现毒气不要顺风走,也不要逆风走,要横着风的左方或右方走,走向比较高的地点去。无防毒面具者,要行各个防护时,遇瓦斯发生,速以衣服或手巾纱布浸湿,(水茶尿酒均可)而罩于口鼻上,使呼之气体透过此布则可减轻其毒性作用,即有最强之瓦斯侵来,用此□防御至少可以不致丧命。行路之人遇瓦斯发生时不可大□□(缺)认识真为瓦斯时则可迅速报告消防队,或□护团体。各个家庭最好准备一避难室,至少亦须谋空气之净化,或不与外间空气夹杂。[36]

六、通讯员评论

《新中华报》还贯彻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方针,发动广大读者参加报纸工作。它在复刊之初,就着手在县区和红军各级政治部中发展通讯员。该报开辟了通讯员专栏,还加强对通讯员的培养,每天能收到通讯员来稿几十篇,注重从通讯员中培养新闻干部。

1937年10月4日,通讯员钧涛发表评论《关于节省的几个具体意见》,就此问题谈了自己许多真知灼见,针砭时弊,劝人改正。如印刷的节省:各文书印刷科注意将字写小些,不要把很少的通知或文件,就用一张腊〔蜡〕纸来写,这样把纸油墨都浪费了。如果不十分多的通知,尽可能的用复写纸来代替。将来买不到腊〔蜡〕纸时,可用毛边纸代替,复写纸亦可自造。粮食的节省:过去各机关对粮食的节省非常忽视,特别(缺),到目的地不发。该出发人员伙食粮食,应在整个规定人数预算内开支,不另报销粮食费,照财政部通知执行各单位粮食预算,规定每人每天数量不能自由超过,否则财政部不开支。

还有购置修理什支等的节省、特别费的节省、被服布匹的节省等。最后指出,对于节省问题的执行,运动的开展,是依靠我们各级干部来负责任。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干部能够这样我们的节省就不是空谈,因为过去浪费的数目大部分几乎完全是各级干部中所发生的现象(当然指少数干部)下级人员杂务人员是无钱可浪费的。[37]

《新中华报》作为党报具有比较明确的政治方向,刊登了大量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战绩和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必须的。除关注国计外,也调整了高大上的形象,逐渐结合走群众道路以接地气,效果显著。

从其中缝丰富的内容可以看出,该报对民生问题给予了较大关注,几乎涉及边区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关注民生、为民众谋福利,是我党的一贯作风。该报真正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报方针,更充分体现了我党为民务实的理念。

[1]强调团结与进步[N].新中华报(第103号),1940-02-07.

[2]保育院启事[N].新中华报(第155号),1940-08-16.

[3]陕甘宁边区银行启事[N].新中华报(第199号),1941-01-29.

[4]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第二届农工业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启事(筹字第一号)[N].新中华报(第69号),1939-10-03.

[5]边区师范招生启事[N].新中华报(第116号),1940-03-26.

[6]陕甘宁边区建设厅为所属各工厂招收工人及学徒启事[N].新中华报(第470期),1938-12-05.

[7]寻人[N].新中华报(第77号),1939-10-31.

[8]延安自然科学院征求科学图书仪器启事[N].新中华报(第130号),1940-05-17.

[9]征求[N].新中华报(第212号),1941-03-13.

[10]探访[N].新中华报(第438期),1938-06-05.

[11]代邮[N].新中华报(第191号),1940-12-26.

[12]寻车启事[N].新中华报(第180号),1940-11-17.

[13]招领[N].新中华报(第192号),1940-12-29.

[14]鸣谢启事[N].新中华报(第154号),1940-08-13.

[15]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鸣谢启事[N].新中华报(第146号),1940-07-16.

[16]鸣谢[N].新中华报(第188号),1940-12-15.

[17]甘泉马兆仁声明启事[N].新中华报(第2号),1939-02-10.

[18]启事[N].新中华报(第222号),1941-04-13.

[19]边区联合商店启事[N].新中华报(第225号),1941-04-24.

[20]新华社启事[N].新中华报(第198号),1941-01-26.

[21]民政厅抚恤委员会紧要启事[N].新中华报(第453期),1938-08-20.

[22]新中国商店开幕廉价一星期[N].新中华报(第190号),1940-12-22.

[23]新华书店启事[N].新中华报(第209号),1941-03-02.

[24]油灯合作社[N].新中华报(第63号),1939-09-12.

[25]西青救社会服务部设青年食堂[N].新中华报(第59号),1939-08-29.

[26]延安西北旅社[N].新中华报(第54号),1939-08-11.

[27]边区银行开办储蓄存款启事[N].新中华报(第54号),1939-08-11.

[28]废物利用[N].新中华报(第63号),1939-09-12.

[29]本报登刊广告价目条例[N].新中华报(第104号),1940-02-14.

[30]遗失声明[N].新中华报(第151号),1940-08-02.

[31]作废[N].新中华报(第164号),1940-09-22.

[32]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抚恤委员会通知[N].新中华报(第1号),1939-02-07.

[33]紧急通知[N].新中华报(第219号),1941-04-03.

[34]通知[N].新中华报(第191号),1940-12-26.

[35]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布告[N].新中华报(第220号),1941-04-06.

[36]特区防毒常识[N].新中华报(第393期),1937-09-24.

[37]关于节省的几个具体意见[N].新中华报(第395期),1937-10-04.

[责任编辑 高锐]

the Centre Joint of New China Newspaper and the W ell-being Issue of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SUNWei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 343600,Jiangxi)

New China Newspaper as themouthpiece of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Governmenthad been widely published in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and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and bad produced a great impact.Beside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economy,it had also gradually combined with the mass road to be earthy and natural and effectwas remarkable.It had been opened up a certain layout in the centre joint to focus on the well-being issue of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which reflected the real purpose of the people by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Government.Consequently,the masses loved to see and hear announcement,advertisement,statement,notice,general knowledge and common sense,correspondent comments in the newspaper.

New China Newspaper;centre joint;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well-being issue

G216

:A

:1004-9975(2015)05-0037-06

2015-06-2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苏区《红色中华》研究”(14BDJ008)

孙伟(1980—),男,江西德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教授,政治学博士后。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中华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