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2015-02-01张国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监护室桡动脉危重

张国英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张国英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采用桡动脉采血, 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儿中73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 一次成功率为93.6%, 其余5例患儿均行二次穿刺, 且患儿均二次穿刺成功。结论将桡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应推广应用。

桡动脉采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为探讨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危重患儿的穿刺成功率, 将桡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 并对接收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 月~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收的78例危重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40例, 胎龄最短30周, 最长41周, 平均胎龄(35.6±1.6)周;出生时体重最小1450 g, 最大3800 g;日龄最小15 min, 最大12 d。

1.2 方法

1.2.1 物品准备 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做好各项操作准备,在无菌治疗盘内备好2 ml或5 ml注射器、橡皮塞、5号半头皮针头、消毒棉签、无菌棉球、肝素抗凝剂、安尔碘及各种采血管等。

1.2.2 操作方法 准备好物品, 将其置于患儿身旁, 将包被打开暴露患儿手臂前端, 操作人员利用食指、无名指、中指触摸患儿穿刺点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间隙部位是否有搏动。明确穿刺点后利用安尔碘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消毒皮肤直径应为5 cm。然后用注射器抽取1支肝素, 将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接, 然后将肝素排空, 在头皮针段留少许肝素。对消毒人员左手食指及中指进行消毒, 然后利用食指及中指按压穿刺点, 感觉搏动明显部位, 并进行定位。操作人员右手持头皮针沿动脉血流方向穿刺, 穿刺角度应和皮肤呈10~15°角, 待有鲜红血液出现后可将头皮针内的肝素排尽, 抽血达到1 ml后将头皮针拔出, 不回抽, 然后接上注射器针头, 将第一滴血排至干燥棉签上, 然后插入消毒好的橡皮塞内, 标明患儿体温后及时送检。若仍需采取其他项目血标本, 则无需拔针,换个注射器与头皮针端相接进行血标本抽取, 然后利用无菌棉球对穿刺点进行压迫, 压迫时间应控制在5~10 min, 避免动脉压过大而导致出血或渗血现象发生。

2 结果

本组78例患儿中73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 一次成功率为93.6%, 其余5例患儿均行二次穿刺, 且患儿均二次穿刺成功。

3 讨论

在治疗小儿疾病时, 为明确诊断及治疗, 同时为抢救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临床上通常需采取动脉血标本以协助诊断。然而由于儿童, 特别是新生儿血管较小, 而采血针相对较粗,同时受患儿哭闹、不配合等因素的影响, 极易对采血结果造成影响, 导致采血量不足、溶血等现象发生, 甚至会对患儿血管造成损伤, 进而可对病情的诊断、抢救及治疗造成影响[1,2]。近些年来, 临床上逐渐将桡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的治疗中。

临床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采血时间较短, 可为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经桡动脉穿刺无需特殊体位, 不必穿脱衣服, 通常只需露出前臂, 从而可有效的缩短采血时间[3]。而对于置于温箱中的患儿也只需打开箱门, 并利用被服等对患儿进行遮盖便可进行采血操作, 同样可有效的缩短操作时间[4]。而对于伴有出血倾向及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 因桡动脉位于上肢部位, 所以操作过程中也无需过多暴露患儿便可随时对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进行观察, 从而可有效的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 由于桡动脉周围无重要血管及神经, 且迷走神经分布相对较少, 因此可有效的减少神经及血管损伤现象发生, 且可避免神经反射性血压及心率降低现象发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危重新生儿, 比如1周内极低出生体重儿、内环境极度紊乱的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等通常还需对其血气分析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并且应认真检测患儿是否有酸碱平衡失调、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现象发生, 并且应及时对患儿急、慢性呼吸衰竭程度及血生化等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从而及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并对酸碱平衡情况进行纠正, 进而为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此外, 作者认为有效的提高桡动脉采血成功率,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进行桡动脉采血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①在进行桡动脉采血时, 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桡动脉解剖结构, 确保可准确刺入桡骨茎突和第一掌骨间隙部位, 该部位动脉血管交易固定, 可为良好固定提供保障。同时在进行绕动脉穿刺时, 由于针头进入动脉后极易导致血管收缩现象发生, 通常难以立即见到回血, 往往需稍等片刻。所以, 在穿刺后若无回血现象发生, 则应耐心等待片刻, 不可盲目进退针头, 以防穿刺失误现象发生。②应加强对取动脉血液的重视, 避免空气混入。③采集好标本后应及时送检,或应将标本放入4℃的冰箱内保存, 保存时间应<2 h, 以防因细胞代谢耗氧而导致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现象发生, 进而避免误诊、误治现象发生。④填写气血分析申请单时应准确表明采血时间、患儿体温、患儿吸氧方式、氧流量、氧浓度、机械呼吸参数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8例患儿中73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 一次成功率为93.6%, 其余5例患儿均行二次穿刺, 且患儿均二次穿刺成功。这就表明将桡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应推广应用。

[1] 邢鑫欣.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4):392-393.

[2] 张昆珍.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39-41.

[3] 李妹清, 詹文英, 曾洁华.两点固定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广东医学, 2008, 29(8):1428-1429.

[4] 杨玲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2):112-1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90

2014-11-26]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猜你喜欢

监护室桡动脉危重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