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感染中医用药临床疗效应用分析

2015-02-01林霞韩海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茯苓用药临床

林霞 韩海明

呼吸道感染中医用药临床疗效应用分析

林霞 韩海明

目的 研究探讨呼吸道感染中医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分析中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患者经中药治疗后, 显效192例, 有效98例, 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96.67%。其中4例轻度恶心, 6例上腹部不适, 1例患腹泻, 2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4.33%,多数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 2例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在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 经中医遵循辨证施治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呼吸道感染;中医用药;临床疗效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 而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有近30%为反复性呼吸道感染[1], 这也提示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而且反复发作甚至是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 造成身心的双重损伤,因而, 寻找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 呼吸道感染属于“外感发热”的范畴[2], 诱发疾病的因素多, 要根据不同的分型辨证施治。本文就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中医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卫计委(原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患者均无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或者器官功能受损、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的情况。

300例患者中, 男173例, 女127例, 年龄2~64岁,平均年龄(35.3±10.4)岁。患者均有发热的症状, 体温37.9~39.8℃, 平均体温(38.5±0.5)℃, 其中39.0℃以上65例, 38.1~39.0℃ 150例, 38.0℃及以下85例。病程3~20 d, 平均病程(12.1±2.1)d。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可分为肺脾气虚型102例, 脾肾阳虚型79例, 肺肾阴虚型59例, 风寒表实证 60例。

1.2 方法 300例患者中按照辨证分型的不同, 给予不同的治疗药物。

1.2.1 肺脾气虚型 102例患者给予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为人参10 g、黄芪15 g、白术9 g、五味子5 g、茯苓12 g、防风8 g、甘草3 g。患者痰多可加半夏、天竺黄, 汗多可加煅龙骨、煅牡蛎。

1.2.2 脾肾阳虚型 79例患者给予金匮肾气汤或金匮肾气丸治疗, 方剂组成为熟地15 g, 山茱萸肉12 g, 山药12 g, 丹皮10 g, 泽泻10 g, 茯苓10 g, 桂枝10 g, 附子10 g。

1.2.3 肺肾阴虚型 59例患者给予麦味地黄汤或麦味地黄丸治疗, 方剂组成为麦门冬10 g, 五味子10 g, 生地黄10 g, 山药30 g, 山萸肉10 g, 茯苓10 g, 泽泻10 g, 丹皮10 g。

1.2.4 风寒表实证 60例患者给予麻黄汤与荆防败毒散合方治疗, 方剂组成为荆芥10 g、防风10 g、茯苓10 g、独活10 g、柴胡10 g、麻黄9 g、桂枝6 g、杏仁6 g、前胡6 g、川芎6 g、枳壳6 g、羌活6 g、桔梗6 g、薄荷6 g、炙甘草3 g。

使用方法为1剂/d, 2次/d, 以6 d为1个治疗疗程, 视患者的病情治疗1~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3]以治疗后咳嗽停止、体温降至正常水平, 肺部鸣啰音完全消失, 病原菌基本或者完全清除, 分别经胸部X 线摄片和白细胞检查可见炎症阴影基本或者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 患者自诉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的情况为显效;以患者用药后体温下降, 咳嗽症状和肺部鸣锣音均减轻, 病原菌显著减少, 分别经胸部X线摄片和白细胞检查可见炎症阴影减少, 白细胞计数趋于正常, 患者自述其他相关症状明显好转的情况为有效;以用药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患者经中药治疗后, 显效192例, 有效98例, 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96.67%。其中, 4例轻度恶心, 6例现上腹部不适, 1例出现腹泻, 2例出现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4.33%, 多数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 2例对症治疗痊愈。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内科疾病, 其发病诱因多, 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免疫功能紊乱, 表现为细胞因子产生不足, 多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 T 细胞亚群异常, 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情况, 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病, 且含有致病病原菌的唾液、飞沫或者被致病菌污染的器具等都可以是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载体, 尤其是在自身免疫力薄弱、机体过度劳累、受风受寒或者合并炎症的条件下, 极易被外源性致病细菌、病毒或者已经存在于机体中的致病菌感染, 且致病菌能在机体内迅速生长和繁殖, 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等主要临床症状, 容易反复发作。这与中医阐释的呼吸道感染病机病因有共通之处, 中医认为正气不足、表虚不固, 以致外邪入侵或者内生邪气难以抵御是主要病机,其病因主要分三种:①患者年龄尚小, 脏腑娇嫩, 形气不充,属于稚阴稚阳之体, 表现为脾肺双虚, 内生湿邪;②患者行为习惯失当, 不知寒热, 湿邪外侵, 内外合邪, 滞里碍表;③患者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 运化失调, 湿邪内滞。

中医认为, 中医用药治疗的根本在于恢复正气、清除邪气, 控制疾病。而经中药饮片可以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表现等选择不同的中药处方进行辨证施治, 如肺脾气虚型患者采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中, 人参、五味子可补气敛肺;茯苓、白术能健脾补气;黄芪、防风可益气固表, 共奏健脾益气, 补肺固表之功效。而脾肾阳虚型患者使用金匮肾气汤治疗, 其中, 熟地可滋补肾阴, 山茱萸和山药能同时滋补肝脾, 桂枝、附子能温补肾阳,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 ; 丹皮清泻肝火, 与温补肾阳的药物相配, 补中寓泻, 补而不腻, 可共奏温肾助阳, 固摄真气之效。肺肾阴虚型的患者采用麦味地黄汤治疗, 麦门冬有养阴之效, 生地黄、山药和山萸肉能补肾阴和肺阴, 茯苓和泽泻、丹皮能渗湿、泻火、降浊, 诸药合用, 可发挥同滋阴补肾、泻火养肺的功效。风寒表实证患者给予麻黄汤与荆防败毒散合方治疗, 麻黄汤具有良好的解肌发表力, 为基本方, 而荆防败毒散可有效疏风止咳、利咽止痒, 同有败毒之功, 两方合用, 可优势互补,加强发表解肌之力。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 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但也要注意对药物的给药量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 特别是治疗前需对患者的治疗史、过敏史等进行详细的巡查, 并对中西医不同的适应证进行有效的区分, 避免发生因给药失当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用药后患者的反应, 找到用药规律,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韩凡, 覃小兰, 罗翌芳.7962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11):1761-1762.

[2] 罗翌, 郑丹文, 李际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统计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17):183-184.

[3] 程静.中药口服液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分析及使用中的几点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33):60-6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131

2015-03-17]

265300 山东省栖霞市中医医院功能科(林霞), 眼科(韩海明)

猜你喜欢

茯苓用药临床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云茯苓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