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分型研究

2015-02-01于文慧徐恒李令根赵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血管病脉络气虚

于文慧 徐恒 李令根 赵钢

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分型研究

于文慧 徐恒 李令根 赵钢

目的 研究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中医分型。方法 观察100例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例, 探讨其分型及病因病机。结果 100例患者中, 42例患者出现再狭窄, 其中血瘀型48例, 占48%; 痰浊型23例, 占23%; 气虚型29例, 占29%。结论 中医理论可以对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进行分型论治, 祖国医学在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现再狭窄防治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外周动脉支架;再狭窄;中医分型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发病率逐年升高, 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动脉支架成为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规有效方式, 但术后再狭窄的出现严重影响这一技术的普及。尽管动脉支架可以立即开放血管, 但短时间出现再闭塞和再狭窄, 则降低了支架成形术的疗效[1], 外周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对中医理论来说是一个新的病理现象,中医药如何干预, 干预的益处有多少, 干预的靶点在哪里,目前有关研究仍较少。本文对临床上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100例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的探究,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2010年3月~2014年12月对10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进行观察。其中男74例, 女26例;平均年龄(67±10)岁;高血压病77例, 糖尿病43例, 高脂血症51例。安放支架108处, 其中髂动脉54处, 股总动脉24处, 股浅动脉30处。

1.2 方法 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术后患者用肝素1周, 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对术后6个月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复查显示再狭窄病例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

1.3 中医证候标准 中医辨证参照《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分为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 42例患者出现再狭窄, 其中血瘀型48例,占48%; 痰浊型23例, 占23%; 气虚型29例, 占29%。

3 讨论

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是中医遇到的新课题, 根据中医理论, 可以分为三类症型, 即血瘀、痰浊、气虚, 具体分述如下。

3.1 血瘀 血行脉中, 以通为用。各种因素如气虚、寒凝、气滞都可能出现血行不畅, 导致瘀血凝集经脉, 在经络中运行不利, 不通则痛。出现再狭窄的病因病机属于中医血瘀证范畴, 在腔内支架成型术中, 介入材料损伤对脉络, 引起气血乱, 血行不畅, 术后患者忧恐导致肝疏泄不畅, 滞留, 血脉不通。《血证论》云:“瘀血不去, 则新血断无生理。”经脉运行不畅, 血液不能达四肢末端, 出现术后再狭窄。

3.2 痰浊 痰浊是腔内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准绳六要》中提出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系秽浊之邪,重浊勃滞, 影响气机运行, 与瘀血相互凝结, 停留在脉络, 则脉络痹阻。再由于腔内手术后, 介入材料对动脉刺激, 导致气机受损加重, 使机体内津液、血液的运行不畅, 水液停聚则加重痰浊, 甚至局部血管闭塞, 形成血栓, 出现动脉再闭塞、再狭窄。

3.3 气虚 动脉硬化闭塞症为本虚标实之病。其标实表现在发病时下肢发凉疼痛, 《灵枢·经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 脉不通则血不流。”《内经》:“病发而有余, 本而标之,先治其本, 后治其标”。动脉支架术能迅速开通动脉, 通畅血流, 消除疼痛症状, 发挥“治标”作用。但动脉支架术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破血”治疗, 能加重耗气伤血, 导致脏气不足的“本虚”进一步加重。《素问·五脏生成论》记载“气行乃血流”,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致使疲血内停, 出现动脉再闭塞、再狭窄。

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支架术后再狭窄仍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脱疽”范畴, 其病位在脉络, 其病机为本虚标实, 是以气虚为本, 血瘀、痰凝闭阻络脉为标。腔内支架术是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开通局部血流, 同时耗气伤血, 血脉受损, 气虚推动血运行无力, 瘀血停于脉络, 部分已动之血不能还故脉道, 产生离经之血。即腔内支架术中在治疗的同时又对动脉造成了新的损伤, 激活体内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 引起了局部细胞炎症反应, 形成血栓, 出现腔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人群, 年老体弱者居多。《灵枢·天年》:“人年四十, 五藏六府十二经脉, 皆大盛平定, 腠理始疏,荣化颓落……, 六十岁心气始衰……”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肾气逐渐衰弱, 无力鼓舞五脏之气, 脏腑的功能减退,气血亏虚, 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是本虚的特点。所以在腔内支架术后, 其“本证”的治疗, 对预防再狭窄意义重大[2]。

祖国医学在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出现再狭窄防治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已经得到公认[3],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纠正血脂紊乱、保护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调控相关抑癌基因、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抗炎症反应等几个方面发挥作用。祖国医学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筛选出对防治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中药及单体, 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 于文慧, 高原, 赵钢.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分型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黑龙江省中医周围血管病2013年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集, 2014: 17-18.

[2] 郜俊清, 赵德强, 金惠根.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3):208.

[3] 秦巍.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河北医科大学, 20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65

2015-03-12]

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于文慧 李令根 赵钢);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周围血管病科(徐恒)

猜你喜欢

血管病脉络气虚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心肺血管病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