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在血管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5-02-01郑俊敏胡光珍张巧荣李欣露王翠田李艳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导管

郑俊敏 胡光珍 张巧荣 李欣露 王翠田 李艳敏

PICC导管在血管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郑俊敏 胡光珍 张巧荣 李欣露 王翠田 李艳敏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50例血管瘤患者, 均进行PICC置管,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 观察组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1例, 对照组静脉炎4例, 导管堵塞2例,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PICC置管是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 并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减少患者痛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中心静脉导管;血管瘤患者;应用;护理

近年来,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 血管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静脉化疗则是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1]。因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具有较大的刺激性, 容易引发静脉炎, 且药物外渗液会使局部组织坏死。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后可以到达人体上腔静脉, 常用于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输注化疗药物或者高渗液体的患者[2]。PICC置管术时间长、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避免刺激性药物对静脉外周的破坏。本文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50例, 采用置管术并进行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瘤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30~79岁, 平均年龄(52.36±5.47)岁。对所有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术。将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术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固定敷料以及导管接头等。选择穿刺部位, 置管部位为肘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 根据常规方法进行置管。

1.2.2 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评估、病情及治疗措施的介绍、术后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2.1 置管前护理 要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措施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同时要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 为其排忧解难, 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征得患者同意后,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之后再开始PICC置管。

1.2.2.2 置管中护理 由优秀护理人员担任;选择合适静脉, 静脉的选择和穿刺是否成功具有密切关系, 患者在多次肘部抽血后, 静脉条件比较差, 难以进行穿刺, 可选择管径较粗、容易到达上腔静脉的静脉, 也要考虑静脉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要注意置管的细节, 做好导管消毒工作, 因为血管瘤患者的血小板比较低, 若出现出血症状要及时压迫止血点, 做好止血工作。仔细记录患者的穿刺情况, 比如置管时间、长度、穿刺点到上腔静脉体表的位置等。

1.2.2.3 置管后护理 要密切观察置管24 h内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等, 手臂是否肿胀、是否有静脉炎症状等。如有发生, 则要及时处理。对于出血量较少患者, 需要及时更换贴膜, 出血量较大时, 则要加压包扎。通常, 24 h内要更换贴膜, 之后可以1次/周, 若有出血、污染等情况, 则要及时更换,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仔细观察导管是否出现脱出现象, 可采取局部固定, 不可将导管直接送入血管中, 避免感染。输液过程中, 要控制输液速度。

1.2.2.4 并发症护理 ①要避免导管感染。因血管瘤患者抗感染能力比较差, 护理人员要做好抗感染工作, 尽量使用无菌、透气性好的敷贴, 对穿刺点出血患者要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定期更换敷料, 如有污染则要立即更换。保持导管口的干净, 做好消毒工作。②要避免导管堵塞。长期置管, 很容易出现导管堵塞问题。药物浓度、性质以及输液速度、顺序等都和导管堵塞有密切关系。如有堵塞, 要及时用尿激酶溶栓, 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拔管。③预防静脉炎, 置管前要正确选择导管材料, 置管时要避免反复送管, 置管后要给予局部湿敷。④避免导管脱落, 常是因置管不当引起的, 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护理能力, 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4/25), 对照组为72%(1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静脉炎1例(4%);对照组静脉炎4例(16%), 导管堵塞2例(8%),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

3 小结

PICC导管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长期接受化疗、输液的患者降低了痛苦。因为PICC导管需要长期留置在患者身体中, 很容易引起导管堵塞、静脉炎以及导管感染等并发症[3]。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专业的进行置管、拔管, 及时处理并发症等, 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PICC置管应用在血管瘤患者中, 能够有效降低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从而建立了安全的静脉通路[4]。此外, 加强置管护理, 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要求, 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表明, 当血管瘤患者体内留置导管后,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其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PICC置管是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 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减少患者痛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1] 曾敏, 韩兴平, 王家香.两种冲管方法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堵塞效果比较.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2):192-193.

[2] 马晓燕, 高玉芳, 魏丽丽, 等.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1):2290-2292.

[3] 张玉珍, 苏迅, 刘菊琴, 等.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6):3129-3131.

[4] 张伟.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6):1306-130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57

2015-01-19]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

郑晓艳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导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