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2015-02-01李江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脑电图脑血管病

李江波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李江波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方法以90例确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8例行头部常规扫描, 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行头颈内CT血管造影(CTA), 14例行脑灌注成像, 均行脑电图与64排螺旋CT, 就脑电图与64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及不同检查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脑血管病符合率、合计符合率高于脑电图,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诊断神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帕金森病、偏头痛, 均达到100%;相较于其他震荡技术, 64排螺旋CT颅后窝骨伪影显示率更高, 图像清晰, 不受扫描角度影响(14 VS 12), 多发血管瘤、畸形病灶检出率高(3 VS 2), 对动脉狭窄显示更清晰, 可发现活动性斑块(2 VS 0), 可快速测定脑灌注血流速度, 敏感度较高, 耗时更短。结论64排螺旋CT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特别是颅内器质性疾病、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重要技术, 对于炎症、神经元相关病变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神经系统疾病;64排螺旋CT;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变区域分布广、病种与类型繁多, 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诊断应强调整体观念, 影像学检查是基础诊断技术之一[1]。64排螺旋CT是一项革命性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具有现象层次好、图像清晰等优点, 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2]。本次研究就64排螺旋CT在各类型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确诊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均完整;②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90例, 其中男62例、女28例, 年龄4个月~82岁, 其中<14岁2例, 其余均≥18岁。疾病类型:脑血管病33例, 脑梗死27例、脑出血6例;颅内占位性病变13例, 肿瘤10例、脓肿2例、囊肿1例;癫痫14例;病毒性脑炎8例;帕金森病3例;偏头痛8例;其他疾病, 如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等11例。头部常规扫描48例(联合横断面容积扫描20例), CTA血管造影28例,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4例行脑灌注成像。所有患者均行基础的脑电图诊断及64排螺旋CT扫描。

1.2 方法

1.2.1 常规头部检查 仪器选用飞利浦 64排螺旋CT(层厚6 mm)与双螺旋CT(层厚5 mm), 重点观察颅骨窝是否有伪影,伪影大小, 以及相邻脑干、小脑情况。

1.2.2 图像重建 仪器选用飞利浦 64排螺旋CT(层厚6 mm),行冠状、矢状位重建图像, 断层容积扫描(0.6 mm×32), 将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 进行多平面重组(MPR), 重组层厚1~5 mm。后行双螺旋CT冠状位扫描,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嘱调整呼吸, 扫描层厚3~5 mm。

1.2.3 颈部CTA 横断面螺旋容积扫描(0.625 mm×64), 据需要调整CTA扫描范围。肘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3.5 ml/s, 智能触发技术, 后处理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图像, 将所获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若有条件联合相关诊断软件, 检查颈动脉病变。联合头颈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评价两者在血管现象、斑块显示、斑块活动度判断中的价值。

1.2.4 脑灌注成像 注射对比剂, 延迟5 s扫描, 横断面连续扫描, 1 r/s, 间隔2 s扫描25层, 计算相关参数。联合进行64排螺旋CT脑灌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脑血管病33例, 其中脑电图诊断符合14例、64排螺旋CT诊断符合33例。颅内占位性病变13例, 两者分别诊断为3、13例。癫痫14例, 两者分别诊断为11、4例。病毒性脑炎8例, 两者分别诊断为7、5例。帕金森病3例,两者分别诊断为3、3例。偏头痛8例, 两者分别诊断为2、8例。其他11例, 分别诊断为5、8例。合计90例, 分别诊断为51、74例。64排螺旋CT诊断脑血管病符合率、合计符合率高于脑电图,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符合率前四位分别为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帕金森病、偏头痛, 均达到100%。

2.2 与其他方式比较优势 与头部常规CT相比, 64排螺旋CT优势集中在:颅后窝骨伪影显示率更高(14 VS 3), 对脑干、小脑病理改变也多可明确诊断(4 VS 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 64排螺旋CT优势集中在:图像清晰, 不受扫描角度影响, 无死角(14 VS 12)。与颈部CTA比较, 64排螺旋CT优势集中在:多发血管瘤、畸形病灶检出率高(3 VS 2), 对动脉狭窄显示更清晰, 可发现活动性斑块(2 VS 0)。与脑灌注成像相比, 64排螺旋CT优势集中在:可快速测定脑灌注血流速度、敏感度较高, 耗时更短。

3 讨论

神经系统级疾病牵涉甚广, 可原发也可并发, 其诊断是一个科学认知的过程, 从全面分析临床资料开始, 依次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64排螺旋CT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已初步实现智能化, 功能模式较多, 考虑到神经系统病变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3]。本次研究中, 64排螺旋CT诊断脑血管病符合率、合计符合率高于脑电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诊断神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帕金森病、偏头痛, 均达到100%, 提示64排螺旋CT诊断伴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疾病符合率较高, 这与该技术本身原理息息相关[4]。64排螺旋CT相较于传统CT, 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数字化, MPR、CPR、MIP、VR可满足绝大多数器质性疾病诊断需要。

[1] 屈洪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7): 1015-1016.

[2] 扬碧, 杨赤.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效果对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3(2):80-82.

[3] 刘勇, 陈正君, 罗丽, 等.CT/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1):33-35.

[4] 孙瑜, 杨碧林, 鹤鸣江.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24(6):664-6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052

2015-02-05]

463200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脑电图脑血管病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