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2015-01-31田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病耻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田颖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田颖

目的 对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缓解患者的该种情况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精神病患者完成问卷的填写,共调查了11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目前病耻感的状况。结果 患者通过相关的措施能够降低病耻感,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积极性以及适应社会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有较大的改善。 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让他们社会能力减弱,通过降低患者的病耻感能够让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促进其疾病的恢复。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解决对策

病耻感是因疾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不良反应,是内心的一种耻辱体验[1]。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会导致其受到较大的痛苦,引发病耻感,患者会对其进行回避、掩饰、隐瞒[2],对患者的心理心理状态产生了较大其设备能力减弱,治疗依从性变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10例调查对象中,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8.07岁;男性占51%,女性占49%;汉族占98%;患者发病时的年龄为13~54岁,平均的发病年龄为25~53岁;首次发病的患者有24例,占19.2%;其住院次数在1~16次,平均数为261次;病程为0~38年,平均为10.50年;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49例(44.5%),抑郁症患者41例(37.3%),焦虑症患者20例(18.2%)。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应用Link编制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12个条目4级评分),采用Link编制的病耻感应对量表(共5个维度: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27个条目4级评分)。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告知其资源填写和退出的权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精神障碍患者在“贬低-歧视感知”的平均得分为(2.53±0.37)分,与量表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9,P>0.05)。应对方式中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与量表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1,P>0.05)。在这5种应对方式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挑战”、“保密”“教育”“分离”“退缩”。退缩维度的平均分与量表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7,P>0.05)。

3 讨论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的住院次数与病耻感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病耻感程度呈反比,这可能和患者的平时受到歧视和贬低比较少有关,患者教育程度高,其对疾病的了解也较多,治疗依从性也较高,所以病耻感相对较低。存在宗教信仰的患者病耻感低,患者因宗教信仰,心理有寄托,对疾病具有正面的了解,患者的恐惧情绪也相应的较弱。但是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宗教的信念作用过度夸大,导致不接受正规的治疗。

与绝大多数躯体疾病不同的是,现实当中精神疾病的结果即意味着能力或竞争力的下降。由于精神疾病的人格、理解和判断以及言语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比躯体疾病更易致病耻感的产生。因此,正常化的核心宗旨就是“把精神病患者如同我们自己一样看待”。对待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容纳和接受的态度可能比争取平等权利更切合实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精神疾病纯“医学化”。像对待过去肺结核患者一样,提升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有人认为需要建立一个保护组织,对性别、种族等等的歧视情况进行处理,为这些群体获得相应的平等权利,包含的内容涵盖各方面,如他们的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

总之,病耻感体验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带来比较大的负面效果,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看法比较传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隐瞒,患者和社会的不接触,患者受到的歧视,这些都给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带来了影响,患者的康复受到这些因素的阻碍,所以在治疗时,需要想办法来降低患者的病耻感,这样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对患者起到较好的预后效果。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照顾和监护,责任重大,患者的家属也因此得不到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的疾病也难以治疗。作为患者的家属,更加应该要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刺激,虽然他们的经济负担沉重,有很多的潜在问题存在,但是,也应该尽量减少对换的刺激,这也需要社会对这些患者的家庭给予支持和帮助。

病耻感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精神疾病病耻感属于文化现象,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了影响,也是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阻碍。我们也应该要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让他们能够接触社会,获得治疗,为这些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1] 狄峰,董毅,Michael King,等. 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5):343-345.

[2] 郑维瑾,宋立升.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34(3):165-168.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the Stigma for Illness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TIAN Ying The Puning hospital of Haerbin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erbin 150027,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d the stigma for illness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and help the patients to alleviate the situation in clinic. Methods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sychiatric patien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themselves. A total of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anxiety disorder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o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currently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Results Through the relevant measures, we reduced the stigma level of the patients. And we improved the enthusiasm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and the psych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patients.Conclusion The stigma for illness decrease the social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By reducing the stigma of the patients, we can make their lives healthier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from the diseas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Stigma for the illness, Countermeasures

R749.4

B

1674-9308(2015)07-006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7.054

1500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普宁医院

猜你喜欢

病耻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高中生抑郁症病耻感调查*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