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圣归来》的意义

2015-01-3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圣归来大圣真人

盘 剑

《大圣归来》的意义

盘 剑

截至2015年9月7日,《大圣归来》上映60天最终累计票房9.54亿元,这个数字创造了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划时代纪录。因此,一部《大圣归来》将使2015年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年头——国产动画电影将从此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无论20世纪的“中国学派”曾经多么辉煌,无论这几年来的“中国动漫产业”多么风生水起——“在短短8年间,中国的动漫产量已经超美赶日,跃居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①陈瑜:《我国动漫产业基地转型升级研究》,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但在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之前,国产动画电影始终只是一种“加映片”、一个儿童片种,不论艺术还是产业都没有做大做强,与普通的“真人电影”不可“同日而语”。

2008年,在中国动漫产业初步发展的背景下,《风云决》以3000万元打破了《宝莲灯》1999年创造的2400万元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虽然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将动画电影票房提高了600万元,但那却是中国动画电影长期低迷后的第一次“破冰”。此后仅仅一年——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就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提高到了1亿元。只是,接着又是一个较长的“瓶颈”时期——在这个“1亿元俱乐部”里国产动画电影一呆就是五年,而且一直是“喜羊羊”系列一枝独秀,直到2014年《熊出没1:夺宝熊兵》才以2.48亿元将中国动画电影带入了“2亿元俱乐部”,2015年初《熊出没2:雪岭熊风》又用近40天的放映向3亿元票房发起了冲击但没有成功。几个月后,新的亿元票房“城池”终于被《大圣归来》“攻下”,而且只花了区区7天时间!②开播第七天时,《大圣归来》的累计票房为3.07亿元。从上面的票房纪录更新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电影在最近的七八年中经历了几次跨越式的发展,而《大圣归来》不仅处在这种“跨越式”的发展点上,而且其“跨越”是最大的,有可能将整个中国动画电影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或许有人认为票房并不能够说明一切——对于“叫座不叫好”的烂片来说当然如此,但如果是一部“叫座又叫好”的作品,其巨额的票房就不仅意味无穷,其作用也不可低估了——《大圣归来》无疑就是这样的作品。

如果按《2015年1-6月票房收入前10名国产影片》来看,9.54亿元仅次于排名榜首的《澳门风云II》,远超名列第二的《天将雄狮》。③2015年7月14日《中国电影报》载《电影局公布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数据》显示,2015年1-6月票房收入第1名为《澳门风云Ⅱ》(97436万元),第2名为《天将雄狮》(74367万元)。虽然动画片在电影排行榜中名列3强、甚至排名第一在美国电影里都不少有,甚至常见,但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却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有可能带来整个国产动画电影业的巨大变化。

第一,创作观念的变化。一直以来,在国产电影界,动画电影都只是儿童片的一个片种,处于边缘的边缘,不受重视,甚至连不少动画从业者自己也看不起动画片,这是国产动画艺术和产业一直难以成熟和不能做强的重要原因。我曾经在多篇文章和各种场合提出和强调“动画电影不是儿童电影,它对应的是整个‘真人电影’,理论上应该拥有电影的‘半壁江山’。”虽然我的观点、判断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但业界究竟有多少人听进去了真是很值得怀疑,因为大家一谈到动画仍然在反复强调要“为孩子们……”——做动画为孩子当然没错,但如果只是为孩子就有问题了,因为定位为“儿童片”的国产动画电影“直接催生了我国动画创作的‘少儿思维’。而以‘少儿思维’创作的动画片都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表达的说教化,二是故事的幼稚化”,“结果肯定会既丢掉了成人观众,也为少儿观众所不屑,目前大多数国产动画片便是如此——几乎没有人要看!”①盘剑:《剧本、思想、品牌:中国动漫如何前行?》,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大圣归来》无疑突破了“少儿思维”或“儿童片”的范畴,否则不可能出现网络“自来水”现象——这些“自来水”、“纯净水”们可都是成年人!②“自来水”是因《大圣归来》的走红而催生的一个新的网络词语,是指那些自发自愿做水军的网友。除了看过电影后,发自肺腑的推荐之外,“自来水”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这部电影的支持:新浪微博上,名为“水帘洞大圣自来水公司”的民间粉丝团平台已经诞生;有网友根据影片人物角色自制了社交网络头像;有网友手绘了影片周边玩偶、配饰;有网友自发整理了影片相关资料对目前新闻中的一些有误信息进行辟谣——这一切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完全出于网友的热爱与自发行动。另据统计,《大圣归来》的观众70%为21岁至30岁的青年。当然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票房!而一路杀进国产电影排行榜前2名的惊人票房,在让大家看到动画的真正魅力和不输于任何真人电影的艺术、文化和社会功能的同时,便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固有的动画观念,从而真正地把动画电影做成电影的“半壁江山”。

第二,生产企业的变化。既然能与真人电影相提并论,并能像真人电影一样赢利,那么以拍真人电影、电视剧为主的影视制作公司就会进入动画电影的生产领域。事实上,《大圣归来》的第一出品方就是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由于特定的原因所致,单纯的国产动漫企业在电影的专业性、发行放映渠道以及相关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或短板,而大量的影视制作公司——尤其是那些影视龙头公司则由于长期的真人电影运作在上述方面有着充分的积累和突出的优势,因此一旦这些企业参与动画电影生产、发行便会从整体上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营销水准。相信在《大圣归来》之后,将会有众多影视公司进军动画电影领域,从而带动国产动画电影像真人电影那样走向成熟。

第三,投资局面的变化。随着《大圣归来》的巨大赢利和影视公司“操刀”动画电影制作、发行,动画电影的赢利能力已经彰显、盈利模式也变得非常清晰,因此已在以往真人电影投资中饱尝甜头但因没有看到成功案例而对投资动画项目一直犹豫不决的投资机构便会放心地将资金投入动画电影,这样应该可以改变动漫企业难以获得商业投资、动画电影项目只能依赖政府微薄扶持资金因而质量难以保证的窘况,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走出资金短缺与质量低劣的恶性循环。

由上可见,电影的票房并非只是钱的事情,尤其是《大圣归来》的票房,它甚至不只是这一部影片的事情,同时还关系着中国国产动画电影业的整体发展。

当然,《大圣归来》的意义决不仅止于此。回到电影创作和发行本身,《大圣归来》能取得巨额票房、“既叫座也叫好”绝非偶然,实际上它是很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国产动画从业者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传统题材与现实表达。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的文学艺术发展为我们今天的影视动画创作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谁都知道这些都是宝贝,连好莱坞都对之垂涎。但“取”什么?如何“用”?却绝非易事。我们见过不少改编成语故事、(民间)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的动画作品,不论“忠实于原著”者,还是戏说、胡扯者,都鲜有成功之作。《大圣归来》显然也与《西游记》相关,但严格地说它不是“改编”,而是“改写”,与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类似。这种“改写”既有原著的某些人物和特定情节,但这些人物和情节都被改变了,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这些新增的内容既遵循着原著的内在精神、逻辑,也表达着改写者新的生命体验和更深的人生思考。正如《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降”的不是外魔,而是自己的“心魔”;《大圣归来》也表现的是历经沧桑的大圣如何走出内心的低谷、重振雄风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改写不仅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原著的思想(当然不能说艺术或美学价值),而且能与当下的观众进行对话,并有效引发广大观众的现实感受和心理共鸣。由此可见,在“改编”之外,《大圣归来》(当然还有《西游·降魔篇》)以“改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并妥善处理其与现实关系的有效方式。当然,用好这一方式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刻的思想和真切的现实人生体验,否则便有可能成为低俗的“恶搞”,或平庸的“抄袭”。

二是美日风格与中国气质。中国动画曾经有过自成“风格”、“学派”的时期,可惜那极具民族风格的“中国学派”没有延续下来,连与此相关的“美术片”都销声匿迹了,当我们今天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时候,才发现不仅所有动画观众不是“哈日族”就是“哈美族”,而且大多数国产动画从业者也不是从小看着美、日动画片长大的,就是曾经长期为日、美动画做代加工的,因此“模仿”便成为了许多国产动画创作者的自觉行为(爱好或习惯),也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便没有观众),并渐成普遍现象。当然,既然我们已经错失了一个发展的良机,那么今天就应该重新学习,模仿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是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早期电影就是在对好莱坞电影的模仿中生存下来并发展起来的;今天印度的“宝莱坞”更是已经发展、壮大到差不多可以与其模仿、学习对象——好莱坞相抗衡了。然而,不论是四十年代及其以前的中国早期电影还是今天的“宝莱坞”,虽然用的是好莱坞模式、也不乏美国电影的叙事特点和影像风格,但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却绝对是自己的——这是不可违背的原则和不可突破的底线,否则就离开了“模仿”的“学习”之义。今天国产动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对美、日动画的模仿,有许多恰恰违背了上述原则,突破了不应突破的底线,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毫无疑问,从《大圣归来》的叙事风格和角色造型上我们也不能说看不出美、日动画的影子,但其精神气质却像同样在好莱坞的压迫下顽强地“站起来”的中国早期电影那样绝对是中国的:“大圣”既不同于“超人”,也不同于“蝙蝠侠”,甚至不同于“功夫熊猫”,他是不仅拥有中国身份而且具有国人行为方式、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经历了辉煌与沦落、从低谷中东山再起的东方大神、真正的中国英雄!这一点非常重要,确立了这一点,别说一些形式、技巧上的模仿,就是题材的借用也都无所谓了,正如美国拍《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一样——那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动画片吗?

以上把《大圣归来》置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和现实视域中进行考察,从中可见其对产业可能会有的推动作用和对创作的借鉴意义。当然,作为浙产动画,该片在浙江动画电影乃至整个浙江影视产业格局中也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众所周知,浙江在全国既是影视大省,也是动漫大省。不仅“电视江湖”名扬天下,浙产电影也正在迅速崛起,其中动画电影同样佳作不断,《梦回金沙城》《魔幻仙踪》《昆塔·盒子总动员》《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等,可以说每一部都有较高质量和较大影响。但是,一直以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浙江还缺乏标志性的动画影片,还没有全国顶尖的动画品牌——现在《大圣归来》让这一遗憾随风而逝了,因为它已超越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十万个冷笑话》而开始在动画电影领域领军全国,并将中国动画电影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如前文所述——其实前文所有关于《大圣归来》的意义阐释都同样彰显着其对浙江影视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大圣归来》既让浙产动画占据了全国领军的地位,也使浙江影视动漫发展达成了双重平衡:一是地区平衡——动漫不再是杭州独大了;二是品种平衡——电视、电影、动画开始齐头并进。这样的“平衡”无疑有利于浙江影视动漫产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李 宁)

2015-09-18

盘剑(1962— ),男,广西桂林人,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影视艺术、文学、大众传播及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杭州310012)

猜你喜欢

大圣归来大圣真人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大圣归位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彭大圣决定隐身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成功只是开始,国产动画的春天来了?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
《大圣归来》7月在美上映
互联网思维下动画电影的创新策略研究——以《大圣归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