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2015-01-25祝琳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易感性种鸡周龄

祝琳琳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海城 114200)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祝琳琳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海城 114200)

鸡传染性贫血在引种及鸡流通交易频繁的现代养鸡生产中,呈高发、高危害态势,早期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实施隔离治疗、无害化处置及淘汰制度的实施,从而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鉴于该致病原(CIAV)有极强的生化抵抗力,一旦流入病原体,发病场就很长时间难以净化本病,留下长期的安全隐患,且本病尚无有效对症药物,故只宜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坚持以防为主,发病后被动治疗弊多利少。

传染性贫血 病毒 易感性 显症特点 诊断 预防控制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出血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感染本病的鸡群免疫力极其低下,难以抵抗病毒、致病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商品鸡群病死率极高,养殖效益大幅下降,尤其是种鸡具有100%的死淘率。本病自然感染多见于2~4周龄雏鸡,随日龄增长易感性随之降低,临床上肉鸡较蛋鸡易感性强,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带毒种鸡构成垂直传播,或经带毒病鸡在群内水平传播,故加强育种环节种鸡的检疫检验、严防带毒个体混入健康群是从源头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

1 病原体

本病致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该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化作用抵抗力,在pH值为3条件下作用3~4 h仍然存活、表现为稳定,高温加热达到100℃须作用15~20 min方可将其灭活,由此可见,该病毒耐强酸、耐高温,自然光照(紫外线照射)或某些常规消毒剂很难达到消毒灭原效果,临床上以福尔马林和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较好。

2 流行病学

鸡是自然界CIAV的唯一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家禽、野禽)对本病表现为不易感;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鸡均易感,但发病日龄较集中于2~4周龄的雏鸡,其中以1~7日龄雏鸡易感性最强、病死率(90%~100%)最高;随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通常肉鸡比蛋鸡易感,雄鸡比雌鸡易感;带毒种鸡和发病个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带毒种鸡(种蛋)构成垂直传染,或群内混入带病(带毒)个体后造成水平传染。

3 临床症状

CIA外在显症特点表现为:以易感鸡群(2~4周龄雏鸡)症状最为明显,病初出现运动机能失调,如步态不稳、肢体无力、立行困难等;随病情发展,患鸡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共济失调、间歇性颤抖等,此时多见发病雏鸡有胃寒扎堆、机体消瘦、贫血苍白、双腿劈叉、羽毛松散、双翅下垂等症状;少数患鸡还会产生眼疾,如眼球突兀、变大,晶体浑浊,畏光或失明;低龄病雏鸡经1~7 d逐渐衰竭、死亡,死亡率达50%~70%不等。中大鸡发病后一般无明显症状,仅表现出综合生产性能下降,如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繁殖率低下等。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血液稀薄(贫血)、凝血不全、凝血时间长等;全身性贫血,如肌肉、内脏器官及组织明显的贫血、苍白;肝肾肿大、色泽变淡;大腿骨髓质呈脂肪状,颜色异常,呈黄色、淡黄色、淡红色不等;胸腺萎缩或完全退化;有时可见骨骼肌、腺胃出血,法氏囊外壁变薄、呈半透明,内部皱褶清晰可见。总之,本病显著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再生障碍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骨髓造血干细胞大量减少,几乎完全脂化;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及其他多器官的淋巴细胞严重缺失,网状细胞增生。

5 诊断

①相对集中的发病日龄,多发于1~4周龄雏鸡。②上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解病理。如严重贫血、血象检查见红细胞数显著降低,以及骨髓呈现黄至白色,胸腺萎缩等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检查。

6 防控措施

(1)鉴于本病具有高危害性,且目前尚无有效对症治疗药物,中大鸡群发病,普遍采取控制继发感染(抗生素疗法)及其他对症控制措施来加以控制。笔者认为,本病应坚持“以防为主”,对于本病发病鸡,特别是低龄发病雏鸡并无实际治疗意义,应遵国家规定实施淘汰及无害化处置;坚决杜绝本病阳性个体混入健康群;病史区需使用敏感消毒剂进行养殖环境及用具消毒、带鸡消毒,以有效杀灭多量病原微生物。做到这三点,就基本上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传染源,预防本病造成远距离传播或地方性流行。

(2)规模化鸡场常年引种及交易频繁,务必要加强检疫检验,提高对本病的检出率。种鸡检出阳性个体,必须果断实施淘汰处理,严防留下长期的疫病安全隐患;尽量实施自繁自养,必须要外购鸡苗时,应严防引入带毒鸡苗,以防止将本病传入健康鸡群。

(3)有条件的规模鸡场定期对基础种鸡群、商品鸡群进行疫情动态监测,及了解ClAV的分布以及隐性感染和带毒状况,淘汰阳性鸡只,以切断CIAV的垂直传播、水平传播途径。

(4)针对本病病史区、病史场(户),首选相关疫苗接种,采用ClAV弱毒冻干苗对1~16周龄鸡饮水免疫,能有效抵抗CIAV攻击,在接种后6周产生强免疫力,有效抗体可持续到60~65周龄;一般种鸡在12~14周龄时免疫,能有效预防子代ClA的爆发,但要注意不能在首次产蛋前3~4周实施免疫接种,或可致种蛋感染而垂直传播疫苗病毒。

(5)按照中兽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鸡群采取保健预防方案,一般是使用免疫增强剂,只要用药得当,就能发挥良好的预防作用。笔者推荐:①黄芪、党参、山楂、麦芽、银花、板蓝根、鱼腥草各取适量(参考中兽医方剂学),或遵医嘱,将上述药材粉碎为末、混合均匀,按0.5%~1%拌料添加,1~2剂/d,连喂7~15d。②复方黄芪多糖散,按0.2%~0.5%拌料添加,1~2剂/ d,连喂7~15d。本方兼顾性较强,属四季适用的广谱、高效复方制剂,尤其适用于继发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鸡群。

祝琳琳(1981—),女,本科学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研究及防治。

猜你喜欢

易感性种鸡周龄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种鸡雏鸡培育要点
褐壳蛋鸡
TLR9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