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肃南县退牧还草对牧民生活影响调查

2015-01-25朵玉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细毛羊南县项目区

朵玉明

(肃南县农广校,甘肃肃南 734400)

肃南县退牧还草对牧民生活影响调查

朵玉明

(肃南县农广校,甘肃肃南 734400)

2004~2013年,肃南县共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2期,工程涉及全县6乡1镇82个行政村的4 501户农牧民,涉及牲畜106.48万头(只)。共围栏天然草原86.67万hm2。其中,禁牧38.67万hm2,休牧46.67万hm2,划区轮牧1.33万hm2,并在禁休牧区补播改良天然草原补播改良342万亩,草地生态趋于好转,有效地遏制了草地生态恶化的趋势,逐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肃南县乃至河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1 肃南县概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总面积238.87万hm2,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可利用草原142.2万hm2,占59.62%;以草原植被为主,有天然植物702种,其中,饲用植物378种,总储草量1 800亿kg,总理论载畜量121万个羊单位;动物资源中主要家畜有适应高寒气候的毛肉兼用甘肃高山细毛羊、河西绒山羊、肉乳兼用的肃南牦牛和力速兼备、乘挽兼用的皇城马和杨哥马;2013年6月末,牲畜饲养量达116.03万头(只)。2013年全县农牧业产值3.89亿元,其中,牧业产值2.4亿元,占6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947.9元。

2 退牧还草工程效果评价

2.1 生态效益明显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后,通过采取围栏封育、草地改良和合理利用等有效手段,超载过牧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牧草生长条件,草地植被的覆盖度明显提高,草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不断加强,地表裸露程度明显降低,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阻碍草地“三化”现象,天然草场经过围栏后,空气和土壤中含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加大,抗御干旱、土壤沙化及盐渍化的能力加强,草地退化、沙化的趋势得到扭转,水土流失现象提到有力缓解,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2 经济效益初显

经监测结果表明,肃南县退牧还草项目区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比项目区外提高25%左右,封育禁牧、休牧后的退化草场年产草量提高495 kg/hm2,退牧还草后的86.67万hm2草原每年可增产青草42 902万kg,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2 870.6万元。实施退牧还草后,改善了牲畜的经营管理和补饲条件,牲畜因乏弱死亡的比例大幅度降低。

2.3 社会效益突出

有效缓解草畜矛盾,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建设,草场的植被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优良牧草种群数量发生明显增加,牧草品质得到有效提高,草地产草量稳中有升,为项目区的牧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饲草料,有效缓解了草畜不平衡的矛盾。并且,通过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变,使项目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使产业结构多元化,不断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社会进步。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和面向全社会的广泛宣传,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对牧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3.1 畜牧业收入减少

以肃南县大河乡喇嘛湾片为例,喇嘛湾片是肃南县的细毛羊主产区之一,虽然养殖数量有限,但是群众注重绵羊育种工作,精细饲养。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在全县属首位,群体只均产毛量达5.5 kg。该片5个村与2008年全部实施禁牧,实施禁牧前该片2008年成活羔羊5 886只,产毛64 262 kg,2008年畜牧业总收入3 115 302元。养羊户人均总收入14 032元。实施禁牧后该片细毛羊数量减少8 903只,产毛量将减少48 966.5 kg,产羔减少3 880只,畜牧业总收入减少1 947 464元,养羊户人均减少8 772元。

3.2 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

为配合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巩固建设成果,肃南县积极开展了饲草料基地建设、暖棚修建和牧民定居点等项目的建设。但对于全县项目区4 501户农牧民,106万头(只)牲畜来说,所争取的项目只能惠及少部分牧民群众,而大部分牧民的建设困难重重。

3.3 舍饲养殖规模小、效益低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后全县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舍饲养殖,但是普遍缺乏饲草料基地,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标准偏低,禁牧补助2.75 kg/667m2、休牧补助0.69 kg/667m2,按照肃南县草原适宜载畜量,此标准饲养牲畜远远不够。补助方式单一,饲养成本加大,严重影响舍饲养殖的规模和效益。

3.4 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偏少

现阶段退牧还草工程只涉及草原围栏和补播改良两项,而对于草原干旱、盐碱化和虫鼠灾害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没有涉及。

4 建议

4.1 加大牧民科技培训力度

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重点以“细毛羊舍饲养殖技术”、“肉牛、奶牛饲养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旅游服务业基本知识”、“餐饮业服务基本知识”以及“汽车、摩托车修理”、“电焊、建筑”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民进行农业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把更多的农牧民培养成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的劳动者。

4.2 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

充分发挥该片城郊优势,大力开办农家园、牧家乐。提升品位、提高档次、规范服务,突出民族特色,树立品牌。以喇嘛湾、西柳沟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发餐饮一条街,带动旅游纪念品开发。目前应重点铺设县城附近的通村油路,整治环境卫生,做好规划。

4.3 提升舍饲养殖水平

以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推进标准化生产。以县城居民和城郊的农家园为依托,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使土地向养殖大户集中,增加饲草来源。养殖畜种以细毛羊、肉羊、肉牛、奶牛、鸡、猪为主。做到人畜分离,科学喂养,提供绿色、有机畜产品。

4.4 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

鼓励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轻农牧民,走出去开拓事业,积极创业,转移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

猜你喜欢

细毛羊南县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基于熵权法的各主产省细毛羊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庆大霉素在羊异物性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试论肃南县细毛羊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