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2015-01-25黄中楷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黄痢白痢病死率

黄中楷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4)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黄中楷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4)

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各地大肠杆菌病例日趋增多,正逐渐成为养猪业中的常见多发病,并成为影响仔猪成活率的重要病因,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仔猪大肠杆菌病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传染病,包括了仔猪黄白痢、仔猪水肿。

1 仔猪黄痢

1.1 流行病学

仔猪黄痢,无明显季节性,随日龄的增加而减少,7日龄以上少见。同窝仔猪发病率在90%以上,病死率在100%。统计病发感染情况,头胎母猪生产仔猪中发病较为突出,后期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感染黄痢的比例逐渐降低。实际上,这与母猪感染大肠杆菌,自身抗体增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新建猪场发病率高,后期逐渐减少,可能与此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此病传染源为带菌母猪,母猪排便后排出大肠杆菌,污染母猪乳头及体表皮肤。仔猪吮乳或舔舐皮肤时,易被感染。此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经感染诊治不及时,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2 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又称之为早发性大肠杆菌。多发集中在0~4日龄,新生仔猪出生后2~3h,即有感染黄痢的可能。典型症状表现为,排出黄色稀便,便内含凝乳块。严重感染病例,伴有呕吐症,脱水严重,腹肌松弛,反应迟钝,眼睛黯淡无光,精神沉郁,体重骤减,不久后死亡。

1.3 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胃大弯部静脉梗死,局部小肠壁充血,小肠扩张。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同一窝仔猪发病率达90%,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

1.4 治疗

药敏试验中,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为首选。使用剂量可参照如下:庆大霉素,口服,每次4~11mg//kg,每天2次;肌肉注射,每次4~7mg/kg,每天1次。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次5~15mg/kg,每天2次。硫酸链霉素,每次用80g,配合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康复效果较好。

2 仔猪白痢

2.1 流行病学

常见10~30日龄,多发见2~3周龄。而在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此病发病率50%,致死率却较低。此病与内源性感染有着很大的关系,主要诱因与卫生管理条件差、阴暗潮湿、气温骤变、吮乳不足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窝内有1只感染病例,其余的相继出现病例。

2.2 临床症状

仔猪白痢,多发于3~4周龄的仔猪,病猪突然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且腥臭、黏腻。病程2~3日,长的达1周以上,病死率低,一般都能自行康复,但发病仔猪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3 病理变化

尸体外白发白,消瘦,被毛粗乱,有脱水现象,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2.4 治疗

可参考仔猪黄痢治疗方法

3 猪水肿病

3.1 流行病学

经散发性经过,有时呈地方性流行。此病于断奶后仔猪较常见,长势较快较好的仔猪更多见,而育肥猪中此病病例较少。此病春秋季较流行,流行情况与饲喂方法改变、饲料单一、气候骤变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此病发病率在10%~35%,病死率达90%以上。

3.2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结膜充血、眼睑、脸部、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出现明显的水肿。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急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神经症状明显,表现为肌肉颤抖、阵发性抽搐,盲目运动或转圈,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至后躯麻痹,不能站立,四肢划动作游泳状。

3.3 病理变化

主要为水肿,胃壁及肠系膜水肿最为明显。全身淋巴结水肿,并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水肿液一般为浆液性,有时在黏膜附近有血染。如果水肿严重,病变可延伸到基底部的黏膜下层。

3.4 治疗

水肿病的治疗,综合性疗法效果更好些。建议用葡萄糖注射溶液(50%)40~50g、维生素C1g、樟脑磺酸钠0.1~0.2g、磺胺嘧啶钠(20%)注射溶液15~20ml,1次静脉注射。早期治疗时,每间隔2~3h,用1次。连续用药3~4次后,之后间隔8~12h后,再用1次。一般情况下,经2~3d的疗程,病猪食欲恢复正常。期间,停止治疗,可逐渐康复。此种疗法的治愈率达77%左右。治疗期间,注意控制饮水。避免1次大量饮水,否则易恶化病情。

4 综合预防措施

注意改善母猪营养,确保母猪良好膘情。及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K88、K99,于临产前30d接种,免疫防控效果较好。加强仔猪管理,不同日龄阶段,控制适宜的生长温度。加强通风管理,根据仔猪长势,适量补铁补硒,有效增强仔猪抗病能力,降低感染此病的概率。出生后仔猪,及时补充初乳,通过母源抗体提升自身体质。

加强猪群检疫,控制不同大肠杆菌病型引进猪群。妊娠母猪建议全进全出,产房严格消毒,减少感染大肠杆菌的可能。仔猪断奶及时,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如混群、寒冷、输运等等,都应及时避免。及早做好接种疫苗,有效预控此病的发生。仔猪黄痢的预防,可于产前6周、2周例行2次接种,用大肠杆菌菌苗,预控效果加好。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的预防,建议仔猪出生后,用大肠杆菌腹泻基因工程多价苗或灭活苗,预控效果较好。

[1] 禹滨,杨丽君,高英启,等.综合应用疫苗和抗血清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试验[J].河北畜牧兽医,2002,(1):37.

[2] 孙柱.仔猪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4):166-167.

[3] 叶润全,周映春,梁小英,等.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兽医科技,2004,(3):66-67.

猜你喜欢

黄痢白痢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