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7-07-10王宏伟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黄痢治疗诊断

王宏伟

摘要: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高度致病性的传染病,它主要危害仔猪,给现代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篇论文主要通过病例来介绍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的过程。

关键词:仔猪;黄痢;诊断;治疗

1 发病情况

在2016年5月25日至6月4日在飞云镇,养猪户杨某分娩舍一窝出生2d的仔猪中突然有两头昏睡全身衰竭而死亡,第3d时其他仔猪相继出现腹泻症状,每小时腹泻数次。

2 临床症状

排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的水样粪便, 稀粪内含有凝乳小块,在尾部后肢等处粘结成黄色痂块。严重脱水,皮下消瘦,眼球下陷,被毛粗乱,无光泽,肛门周围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2头吃乳减少,1头不吃乳汁身体严重消瘦有口渴症状。

3 病理变化

随后我对两头死亡仔猪进行解剖。剖检尸体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哈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胃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出生一周内的仔猪,排黄色或灰黄色粪便,尾根部粘结的黄痂,眼球下限,被毛粗乱及口渴等症状作出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4.2.1 细菌学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剖检尸体的肝脏和脾脏组织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SS琼脂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挑选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玫瑰红色光滑型菌落,经麦康凯培养基纯培养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如为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则进一步接种三糖铁琼脂斜面。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面板上生长出灰白色露珠样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紫黑色小菌落。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上,斜面底部呈现黄色,产生气体。

4.2.2 生化鉴定方法

取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或远藤氏琼脂和鲜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再取红色菌落进行纯培养,以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或以大肠杆菌因子血清进行鉴定,即可确诊。

分离肉汤培养物进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的发酵试验同时进行吲哚,M-R,VP,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糖发酵试验在24h观察结果,其他生化试验在48~72h内观察[2]分离的菌株均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不发酵蔗糖。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气体,不能利用枸橼酸盐。半固体穿刺线向四周生长,根据生化特性可鉴定为大肠杆菌。进一步确定为仔猪黄痢。

5 治疗

技术员给两头吃乳少的仔猪灌服黄连素1mL和链霉素0.8g每天两次。到发病第三天时两头仔猪不再腹泻且吃乳正常,对那头不吃乳的仔猪除灌服链霉素1g和黄连素1.5mL外还静脉注射碳酸氢钠30mL,25%葡萄糖40mL加维生素C2mL加卡那霉素2mL。当天下午仔猪腹泻次数减少且开始吃少量的乳汁。下午只灌服链霉素1g,黄连素1.5mL,第二天早晨该猪不再腹泻且吃乳正常。

发病后对其他5頭仔猪灌服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天两次,连用3d未出现腹泻症状。

6 讨论

6.1 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

母猪带菌: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了母猪的乳头、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猪皮肤等食入致病菌而引起感染,这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仔猪的生理特点:初生仔猪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因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环境与饲养因素: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乳质量变化。

营养缺乏:母乳质量差,吃乳不足或补饲较迟等,致使仔猪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抗病力低下;此外,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症、硒和维生素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仔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该病。

6.2 仔猪黄痢的防治措施

6.2.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中兽医理论认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说明幼畜发病与母畜有很大的关系,供给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全价饲料,可使胎儿发育健全,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

6.2.2 初生仔猪的护理

加强初生仔猪护理???初生仔猪皮下脂肪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适应环境能力差,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据资料报道,仔猪出生9d后体温调节功能才得到改善,20d接近完善。因此,产房和仔猪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预防黄白痢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产房温度保持在18~20C°。仔猪保温箱1~7日龄为32~28C°,8~30日龄为28~25C°,31~46日龄为25~23C°。

6.2.3 免疫接种

给怀孕母猪注射特异行菌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国内已有多种菌苗可供选用。母猪产子前15~30d应用大肠杆菌K88-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免疫接种仔猪通过初乳获得。

6.2.4 药物治疗

对本菌有效的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等。药物按体重规定剂量,最好口服。每天2~3次,连用4~5d。当病猪脱水严重时可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头每次20mL。

6.2.5 高免血清治疗

应用本场康复猪,淘汰的老母猪或经过用自家灭活菌苗高免的育肥猪的血清,注射或给仔猪口服,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每头注射或口服1~2mL,对本病有预防作用。治疗发病初期的仔猪,每天口服和肌肉注射各2mL,连用2~3天,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泾川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猜你喜欢

黄痢治疗诊断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