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水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015-01-25杨红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冻精品种改良受胎率

杨红萍

(云南省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水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杨红萍

(云南省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有16个地州饲养水牛,多数留作役用,部分在使用役用价值后,留作屠宰食用。文章介绍了云南水牛发展概况,就加强水牛繁育体系建设思考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1 水牛发展前景分析

作为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禽畜,水牛与此地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内的少部分,养殖水牛供奴役之用。而在国外不同地域,养殖用途差异显著。比如:埃及、意大利等国,养水牛为泌乳。泰国等国家,养水牛为食用。中国水牛养殖,用途广泛,有奴役、有肉用。而且,比较国外各国,中国水牛数量多,资源丰富,仅次于印度,位列第2,数量达3 000万头。国内水牛分布多个省份,像是云南、广西、湖北、浙江、湖南等地。

水牛分布云南16个地州,以红河、曲靖、文山、思茅、临沧、德宏等东南一带的地州分布较多,而迪庆和怒江州较少。从气候类型上看,绝大部分分布于海拔2 0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坝区和半山区,2 200 m以上的寒温带地区分布量还不到5%。在存栏数的307.98万头中,能繁母牛为100.4万头,占32.6%。云南水牛属沼泽型水牛,根据体格大小分为大型的德宏水牛、中型的盐津水牛和中小型的滇东南水牛。养殖水牛的主要用途是役用,部分地区在失去役用价值后,屠宰食用。但是产肉性能较低,屠宰率在45%~50%,净肉率36%~42%。

2 水牛繁育体系建设

2.1 配套人工授精配种站点

目前,大理州现存的600多人工授精点,多数是这几年围绕肉牛及黑白花奶牛品种改良而建成的。比较而言,针对水牛杂交改良的站点较少。而且,人工授精站点的分布,与牛群分布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汇总统计,人工授精站点多数集中在滇东北的昭通、曲靖和滇西的大理,而我省的水牛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和滇中的文山、红河、思茅、临沧、德宏、保山、大理、玉溪和曲靖的部分地区。而在水牛主产区,除了德宏州外,其余的红河、思茅、临沧等,配置授精站点少,而且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低,授精技术不熟练,良种覆盖率相对降低。由此,笔者建议未来的几年里,想要适应本州水牛产业的发展,至少要投资兴建约500个配种站点,尚且适宜。

2.2 配套授精相应的服务体系

大理州种公牛站点有两个,均属国家级,经多年的经营规划,配套的设施基本到位,所提供的冻精基本满足本州品种改良的需要。但是,一些配套的服务设备有待改善,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而且,冻精质量控制、监测方面的设备奇缺,配套的服务设施没有落实到位,这样为繁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比如:需要进行冻精改良的地方,多数需要分批到站点去拉液氮和冻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由此,建议配套必要的输运设施,引进国外专门专用的液氮运输卡车,并安排专职人员分时间段下发液氨和冻精,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2.3 完善技术培训和推广体系

云南本地规模化授精的时间有限,各地方发展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部分地方领导重视,技术人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受胎率相对高,杂交改良的效果较好。而且,基层老百姓接受授精的积极性高,并认同授精改良是增加其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地区领导正好相反,授精时间短,而且技术人员操作不过关,导致受胎率低,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繁育周期。作为基层老百姓看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在采用此项技术中始终持排斥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繁育推广工作的开展。

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与黄牛、肉牛等品种改良,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而尤其体现在水牛品种改良中,水牛有其特殊的生理特征,比较黄牛而言,妊娠期长、发情期长、发情行为不明显、子宫颈构造复杂、卵巢较小等等。特殊的生理构造,对授精操作人员的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我们在云南省一些既开展黄牛冻改,又开展水牛冻改的地方进行的不完全调查,较为熟练的技术人员对黄牛的受胎率可达到70%~80%或更高,第一情期受胎率可达40%以上。对水牛的受胎率则仅为50%多一点,第一情期受胎率仅为30%。可以说,受胎率低是云南水牛杂交改良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由此,今后水牛产业发展中,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内容。其中,技术培训面向的受众包括3个层面:(1)地县级主管人员的培训,实际上,这部分人很少会接触实际操作,由此一般的输精技术作为掌握即可,但在理论层面必须要有更高的要求,熟悉每个环节的规范化要求和做法。在莅临乡镇指导工作时,对每一个细节性问题都要做规范化指导,并及时给予纠正。这部分培训工作的安排,建议由省家畜改良站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完成。(2)乡镇技术人员和村兽医输精人员的培训。这一部分人员是我们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理论上要有系统的掌握,而且操作技术上要非常熟练,还要担负着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因此,我们将来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一部分人员上,就人工授精的理论、操作系统、犊牛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这一层次的培训应以地县为主,省改良站每年重点地进行2~3期培训。(3)基层养殖户的培训。养殖户作为授精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在某些关键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母牛的发情鉴定、犊牛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只有在农民掌握了这些技术并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把犊牛的饲养管理搞好以后,整个人工授精工作的作用和社会效益才会体现出来,农民也才会真正得到实惠。这一层次的培训应以县乡为主进行。

而推广体系的建设,则是各单项建设的集合体,包括了机构建设、方针制定、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网络配套、技术保障等等。可以说,只有这些因素都得到有效的完善,并有效协调发展,才算是一个完美而有效的推广体系。

[1] 钟卫兵,周燕,黄宇强,等.推动牛品种改良的实施策略[J].中国畜牧业,2009,(9):38.

[2] 何万金.互助县黄牛品种改良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8):43.

[3] 湖北:大悟县召开2012年牛品种改良工作会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2,(5):156.

猜你喜欢

冻精品种改良受胎率
牛品种改良现状与对策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提高牛人工授精覆盖面的试验研究
提高母牛受胎率有啥妙方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黄牛冻精改良易地输精的技术应用
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关于乌兰察布肉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浅谈贵港市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