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OH)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活动度

南 静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OH)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南 静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8例SLE患者为SLE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分析SLE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4±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574、-0.477、-0.548,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62,P<0.05)。结论 SLE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且与病情活动度明显相关,25-羟-维生素D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25-羟-维生素D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累及多系统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不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激素和环境有关。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维持体内钙、磷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对维生素D研究的深入,证实了维生素D在机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2]。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是25-羟-维生素D,且其大部分在循环中更易测得,所以目前临床多以测量血清25(OH)D来反映维生素D水平。多项观察显示,在SLE患者中25(OH)D水平不足或缺乏,但25(OH)D不足或缺乏是否与病情活动度、脏器损害等相关,国内外报道甚少,为此,我们检测了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无感染、恶性肿瘤及合并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共入选58例SLE患者为SLE组,年龄12~62岁,平均(36± 8)岁,其中女性54例,男性4例,病程半个月至20年。SLE患者均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积分表[4](SLEDAI)计算SLEDAI评分,SLEDAI评分≥10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为非活动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5~61岁,平均(36±12)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服用钙剂或影响钙、磷代谢方面药物。

1.225(OH)D检测方法: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抗凝、离心,吸取上层血清-80 ℃低温保存,集中测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25(OH)D。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购自卡尔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OH)D<15 ng/mL定义为缺乏,15~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正常[5]。分析SLE患者25(OH)D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抗ds-DNA抗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评估25(OH)D与肾损害的关系。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25(OH)D水平比较:SLE组25(OH)D水平(14±7)ng/mL,对照组为(19±6)ng/mL,SLE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SLE患者25(OH)D水平与其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根据SLEDAI评分,SLE活动组血清25(OH)D水平(12±3)ng/mL,非活动组血清25(OH)D水平(17±5)ng/mL,活动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相关性分析:SLE组25(OH)D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574、-0.477、-0.548,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62,P<0.05)。

3 讨 论

血25(OH)D水平是目前公认的衡量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金指标。近年发现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1,25-(OH)D3除了参与钙磷调节外,在免疫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阻断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也可以阻断抗体分泌和自身抗体的产生[6]。

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累及皮肤、黏膜、关节、心、肺、肾、血液、中枢神经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研究显示,在形成鼠狼疮动物模型中,应用维生素D能改善动物存活,减少蛋白尿、肾炎和关节炎。

本研究显示:SLE组25(OH)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有关报道一致[7],提示维生素D可能与SLE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还发现,SLE患者25(OH)D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也与文献报道吻合[8]。

综上所述,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因而,维生素D可否作为抑制SLE病情进展,预防脏器损害药物并作为判断SLE病情的临床指标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及多中心的研究论证。

[1] Cuto M,Otsa K.Vitamin D immunity and lupus[J]. Lupus,2008,17(1):6-10.

[2] Kamen DL.Vitamin D in lupus-new kid on the block[J].Bull NYU Hosp Jt Dis,2010,68(2):218-222.

[3] Hochberg MC.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1997,40(9):1725.

[4] Bombardier C,Gladman DD,Urowitz MB,et al.Derivation of the SLEDAI.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lupus patients.The Committee on Prognosis Studies in SLE[J].Arthritis Rheum,1992,35(6):630-640.

[5] 朱汉民,程群,甘洁民,等.上海地区人群维生素D状态研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3(3):157-163.

[6] Sun J.Vitamin D and mucosal immune function[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0,26(6):591-595.

[7] 石慧,任天丽,黄红宇,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2):104-105.

[8] 张永锋,郑毅.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10):661-664.

R593.24+1

B

1671-8194(2015)35-0098-02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