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暴力伤害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2015-01-24时云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精神科暴力护士

时云文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5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暴力伤害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时云文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精神科护理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压力等原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理人员处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做好精神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对5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暴力伤害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护对策加以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和减少精神患者对护士暴力伤害的发生。

护理人员;暴力伤害;原因;对策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精神病患者因受精神症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暴力冲动攻击行为,并且其暴力行为多具有突发性、冲动性及盲目性的特点。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患者的暴力攻击而致身心伤害。国内据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精神患者暴力攻击率为98.47%[1]。美国护士协会曾报道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受到身体攻击占17%,曾被威胁或侮辱占57%[2]。英国和瑞典的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发生率分别为71%和58%[3]。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江苏省常熟市精神病医院发生的5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中遭受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探讨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以减少或减轻伤害。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为患者提供护理过程中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护理人员58名。其中男7名,女51名;年龄23~47岁(32.7±7.2)岁。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了3年内受暴力伤害护理人员案例。医院设立委曲奖,填报受暴力伤害护理人员调查申请单,调查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称、工作时间)及身体暴力发生时的情况,暴力事件发生经过,当班人员证明,科室责任分析,院部处理意见等。然后受伤情况暴力攻击强度依据Fottvell的三级分类法[4]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伤害程度。Ⅰ级:未造成伤害男2名,女6名,共计8名,占13.8%。被伤害护理人员多数受到打一记捶一拳,语言攻击,眼镜打落,人格污辱和非礼拥抱等。Ⅱ级:造成轻度驱体伤害男4名,女40名,共计44名,占75.9%。受伤部位以头部、四肢、躯干为主,受伤性质以抓伤、咬伤、敲击软组织损伤等。III级:造成严重驱体伤害男1名,女5名,共计6名,占10.3%。护士被暴力伤害后出现严重躯体情况,被咬皮肤破损出血;被砸头皮裂开需缝合,有的伴脑震荡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还有各种骨折,最严重的甚至手指被咬断等。

2.2原因分析:本组18例患者受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功能性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而发生暴力行为,占31.0%;10例患者因否认自巳有病,认为给我吃的是毒药,而不愿接受住院治疗而出现冲动行为,占17.2%;9例患者对治疗不合作,强制治疗服药或在保护过程中时引发暴力行为,占15.5%;11例患者因处于兴奋狂躁动状态,对周围人和环境不满而发生冲动伤人行为,占19.0%;6例患者因工作人员态度不够冷静,动作粗暴而发生暴力伤人行为,占10.4%;4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等难以忍受而出现冲动行为,占6.9%。

3 护理对策

3.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营造护理安全氛围消除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预防护理人员受暴力伤害的重要手段。常规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可能出现的家属闹事做到充分的预见性。建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五防”患者的防范措施。做好岗前培训,培养“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从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保证患者切身安全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

3.2认真观察入院患者病情,正确细致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及症状护理是预防护理人员受暴力伤害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对新入院的患者要充分了解病史,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有无冲动、伤人、追随异性行为及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存在,有目的地进行防范。应尊重、关心患者,给予合理安排,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要做好入院介绍,尽量给予安慰、疏导。不与患者争辩是否有精神病,不急于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不激怒患者。并且保持二十四小时不脱离护士视线。及时发现冲动先兆,避免激发情绪躁动,从而防止暴力冲突发生。必要时给予约束保护,患者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引发暴力冲突[5],要做好解释工作。

3.3加强病区安全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是预防护理人员受暴力伤害的根本保证。病区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流通、温度适宜。严防嘈杂,防止易激惹患者因拥挤嘈杂,诱发不良情绪而致冲动行为的发生。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品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病区安全检查,清除危险品。家属探视时做好宣传解释,使其能密切配合,不能把刀、剪、绳索、玻璃等物品交给患者,共同做好患者安全防范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患者分类安置,患者的活动场所应宽敞。加强技防运用,能起到弥补因人为因素造成漏查现象的存在,使暴力危险因素在萌芽状态时就被消除,减少和预防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3.4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素养,建立有效沟通是预防护理人员受暴力伤害的关键所在。护士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工作中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业道德修养,从他律性责任心向自律性责任心转变。精神科护士要注重护士素质的培养,加强各种护理技能的培训,不仅要熟练掌握精神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综合科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鉴别精神病性症状及躯体疾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建立有效沟通,注意个人形象,着装得体,举止大方稳重,主动接纳患者,尊重患者,消除患者抵触情绪,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3.5分析暴力攻击的原因,制订相对应护理措施是预防护理人员受暴力伤害的必要手段。多年来尽管医院总结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并经常组织专业人员学习相关内容。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暴力伤害。暴力事件发生后管理者及领导要及时给予伤者精神安慰,必要时做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遇到暴力伤害后会极大地挫伤工作热情,出现委屈、紧张、恐惧、焦虑、失眠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产生转岗的念头[6]。因此作为医院应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教育,包括讲座、岗前技能培训等,提高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从预防入手,进一步改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加强爱岗敬业,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护士的职业荣誉感,从而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4 小 结

精神科护理人员暴力伤害的防范需要引起各级人员的高度重视,从环境设施、人力配置、人员培训、患者的治疗、组织管理等方面,必须采取措施。因此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培养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暴力伤害的能力和意识,分析总结社会现存和可能发生暴力侵害的原因。掌握各种应对技巧和措施,培养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正确对待各种心理困扰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良好的心境更加热情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以正确的预见性和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避免和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

[1]徐美英,徐明莹.精神科护士职业伤害的调查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24-25.

[2]Carol A .Protecting yourself from violencein the workplace[J]. Nursing,2002,6:58-63.

[3]Nolam P,SoaresT,Dazlender J,et al.A comparative studg of thexxperiences of violence ofEnglish and Swedish mental health nurses[J]. Int J Nurs Studies,2001,38:419-426.

[4]居粉英,刘燕,王祖承,等,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伤害的情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3):137-138.

[5]靳新霞,李慧敏,元翠云.精神科护士在对精神异常病人实时保护性约束时的自我保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62.

[6]王培席,陈传波,白琴,等.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38-439.

R473.74

B

1671-8194(2015)19-0286-02

猜你喜欢

精神科暴力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暴力”女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