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2015-01-24丁庆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颊车针刀顽固性

丁庆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浅析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丁庆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面瘫早期的失治误治会引起疾病的恶化,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其临床症状显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困难,显效者甚少,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发展概况进行归纳。

顽固性面瘫;针灸治疗;疗效

1 中医病机

1.1气虚血瘀:杨丹[1]侧重于“气虚血瘀”的病机,因气有推动人体血液运行的作用,而面瘫进入后遗症期时,其在长期的气血耗伤的过程之后,其气更虚,无力推动血液而导致血液凝聚在局部,筋络失养而成面瘫。

1.2中气不足:患者劳作过度,导致其机体的中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侵犯人体面部筋肉经络而使其约束功能失常,发生口眼歪斜等面瘫症状。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其气亏虚则脾主肌肉的功能失常,面部不能被荣养则出现面瘫的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当,使中气更加亏虚则发展为顽固性面瘫,预后较差。。

1.3邪热内灼、阴血被耗、气血失和:邪气长期羁留体内日久化火,耗伤阴血,致机体阴虚火旺、气血失和,从而使面部津液耗伤导致肌肉拘挛不展。

2 针灸疗法

2.1毫针

2.1.1针刺健侧的方法:面部分布着大肠经、胃经、膀胱经、胆经,这些经脉都是对称分布在面部,经气是相通的,面瘫时通过刺激健侧腧穴可调动患侧经气抵抗邪气。刺激健侧可提高针灸敏感性,使患者更快康复。

2.1.2头针:有学者采用头针治疗顽固性面瘫[2],操作时在相应的头穴线上用30°角进针,快速刺到帽状腱膜下层进行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中医认为手足六阳经循行皆上于头面部,心经和肝经循行也上于头面部,其他阴经经别合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而上达头面部。所以运用头针可以激发经气而治疗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2穴位注射: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4]常用穴位有: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颧髎、阳白、四白、迎香等,每次取3~4穴,隔日1次。此方法在保留中医经穴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又采用了在经穴上注射药物的方法,增加了药物对经穴的刺激作用以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促使面瘫症状能够更好的缓解[5]。

2.3针刀:有学者采用针刀治疗该病[6]。针刀治疗,直接松解和解除局部的病理性粘连,促使无菌性炎性物质吸收,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7]。

2.4电刺激:经过大量研究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有显著疗效[8]。取患侧穴位,阳白、颊车、太阳、地仓、颧髂、下关、合谷等穴针刺,待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电刺激属低频电流,对刺激血管舒张,加速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可刺激肌纤维收缩从而对面瘫起到治疗作用[9]。

2.5热刺激—灸法、火针:对面瘫的治疗,临床上可采用灸法,具体可用艾炷、艾条、隔物灸、温针灸等治疗[10-11],在患侧地仓、颊车、攒竹、鱼腰、阳白、水沟、牵正、下关及双侧足三里等穴上进行灸法,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进而使瘫痪的面部肌肉功能得到恢复。

2.6长期刺激—埋针法、埋线法:有学者将皮内针或毫针埋入穴位中治疗顽固性面瘫[12-13]。选取阳白、鱼腰、攒竹、四白、颧髎、下关、颊车、牵正、翳风、迎香、地仓、承浆等穴。每次选取其中几个穴位用皮内针或毫针常规消毒进行埋针,然后按压固定,留针3 d,3 d后起针。有学者则采用埋线的方法[14],取患侧穴:阳白、印堂、攒竹、丝竹空、太阳、迎香、颧髎、下关、颊车 、水沟、迎香、合谷、地仓、人中、颊车、承浆等穴,将选定的穴位进行消毒,操作时戴手套、铺洞巾,取一段1~2 cm的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埋线针管前段,进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时推针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针孔处覆盖消毒创可贴。埋针和埋线旨在通过持续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络,行气理血,增强气血对筋脉的濡养的目的[15]。

2.7其他:临床上也常采用固定滞针牵拉法、穴位贴敷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法、梅花针叩刺皮部等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

3 小 结

面瘫患者通常起病后1~2周内开始恢复,大部分的患者在几周到1~2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还有一少部分人留有面肌痉挛、额纹变浅、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后遗症者,造成顽固性面瘫的形成,其治疗难度增大,由于顽固性面瘫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及心理上的较大的影响,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应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推广。

[1]杨丹.刺血疗法配合艾条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探讨[J].四川中医,2013,31(11):36-38.

[2]饶晓丹,成靓,罗苑媚,等.采用F波检测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26-28.

[3]朱冬梅.头针丛刺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3,30(6):339-340.

[4]张勇.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2,l9(l4):105,107.

[5]陈吉,管占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8例[J].农垦医学,2011,33(4):332-333.

[6]朱自涛,赵红利.针刀加手法整复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223-224.

[7]马占魁.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愈顽固性面瘫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l):47.

[8]陈麟,谢彬,徐维等.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J].福建中医学报,2009,19(5):43-44.

[9]张建海,孟凡婷,吴义杰.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4):60-61.

[10]李翔,吴雷.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面瘫84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6):114.

[11]王宁,林志文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J].中国针灸,2011,31(30):212.

[12]张晓霞,黄丽萍,曹荣禄.刺络放血加针剌治疗急性面神经炎65例[J].山西中医,2010,26(4):29-30.

[13]刘巍,崔琳.银针埋穴配合药物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134-135.

[14]徐翠珍.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4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3):16-17.

[15]丁敏,蒋亚秋,林天云.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杂志,2010,29(9):57-59.

R246.6

A

1671-8194(2015)19-0196-02

猜你喜欢

颊车针刀顽固性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常按5穴护牙齿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常按7穴不掉牙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小穴位 大健康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