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7例临床研究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革兰性肺炎单胞菌

张 平

(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7例临床研究

张 平

(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防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97例临床资料,并检测病原菌谱。结果97例患者细菌培养检验后,总共分离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69株,占65.7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8株,不动杆菌19株,大肠埃希菌7株,嗜麦芽假单胞菌3株。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22.86%,真菌12株,占11.43%。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较多,发病率病死率高,明确VAP的发病因素与致病菌,临床中针对病原菌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VAP患者的预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临床研究

机械通气作为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辅助上是非常普遍常见的,其作用是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并且能给予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非常有效措施。但是在采取机械通气后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也成为一种常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上的常见病症,其发病是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者是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情况、在临床上作为一次新的感染,通过病原学证实或者是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炎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7例,其中64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有机磷中毒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25例,脑血管疾患21例,糖尿病患者15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2例,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9例,颅脑手术患者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其中气管切开55例,经鼻气管插管10例,经口气管插管32例。预防性则应用以二代头孢为主的抗生素。

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出台的关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①患者肺炎发生使用呼吸机48 h以后发病。②与入院时相比胸片比较,可见肺内浸润阴影以及显示新的炎性病变现象。③患者深部痰培养检出致病菌以及在以往感染基础中培养出新的致病菌。④肺内实变体征或者是湿性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a.血WBC 310.0×109/L或者是24.0×109/L,而且存在伴或者是不伴核左移;b.体温37.5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有脓性分泌物;c.起病了,有支气管分泌物从里面分离到新的病原体病症。

1.2一般方法:对我院97例患者均采取半卧位或者是头低脚高位,每天用二代头孢为主的抗生素,并采用一次性无菌取痰器经口腔气管插管进行无菌治疗,及时更换或者是拔除导管,并进行每天2次口腔护理,同时吸痰可以采取对痰用吸痰器、经纤维支气管镜接取痰器或者是无菌注射器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时间必须在极短时间进行,每天1次,并且连续进行3次,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1.3统计学方法:在统计中采用比较常用的SPSS 13.0专业软件,并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都采用χ2检验操作,当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97例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机械通气、抗病原菌和原发病的治疗后,病情缓解,成功脱机77例(79.38%),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 1.8)d;病死20例(20.62%),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1±2.9)d。97例患者细菌培养检验后,总共分离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69株,占65.7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8株,不动杆菌19株,大肠埃希菌7株,嗜麦芽假单胞菌3株。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22.86%,真菌12株,占11.43%。而有慢性基础病29例中病死8例(27.59%);无慢性病史68例中病死3例(4.41%)。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比较多,一方面是患者的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以及年龄大,都会造成患者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另一方面,发病是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原因,因为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种类多,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在由PVC材料制成的气管导管进行治疗时,因为PVC材料的特性,很多的细菌就易黏附气管导管表面,并且还会分泌胞外多糖,并形成生物被膜(BF),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吸痰时吸痰管碰撞使得细菌生物被膜移动、堆积或者是脱落,脱落的生物被膜碎片进入下呼吸道就很容易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对已经确诊或疑诊的患者需要立即更换前面采用的抗生素药物,目的是防原有的抗生素效果不佳或者是产生耐药性。医护人员做好对患者下呼吸道黏液的检测,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患者口腔卫生,以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其次进行选择性肠道去污染,更好的预防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属在口咽部和胃内的寄植,并且不改变厌氧菌丛。最后是减少应用抑酸药物,早期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适合怀疑VAP的多数患者进行治疗,保持胃肠道处在一个正常免疫防御功能范围,提高机体免疫力。总之,由于临床呼吸机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VAP的发生也变得更加常见和更严重,只要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很好的减小VAP的发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贾长海,刘建华,温天明,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05-406.

[2]庞杏林,莫自耀,张颖,等.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36-39.

R563.1+9

B

1671-8194(2015)19-0165-01

猜你喜欢

革兰性肺炎单胞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