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2015-01-24王芳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有效率

王芳芳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王芳芳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索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护理方法及医学价值。方法 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我院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综合护理模式和常规模式分别应用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结果。结果 对照组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后,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达到77.14%和74.29%。观察组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治疗后,有效率和满意度均为97.14%。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患者的疗效,值得推荐。

脑梗死;护理;超早期溶栓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以超早期溶栓为主,该方法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治疗过程需配合护理措施才有效。本次研究旨在确定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护理方法及医学价值,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我院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现将研究成果共享,仅供阅读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我院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对照组35例脑梗死患者中,16例患者的性别为女,女患者的比率是45.71%,19例患者的性别为男,男患者的比率是54.29%。最年轻的患者是43周岁,最年长的患者是87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58.63±4.85)岁。观察组35例脑梗死患者中,15例患者的性别为女,女患者的比率是42.85%,20例患者的性别为男,男患者的比率是57.14%。最年轻的患者是44周岁,最年长的患者是86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58.65±4.76)岁。两组脑梗死的中位年龄、男女比率、病情轻重、疾病史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常规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查看患者的反应,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综合护理:①溶栓治疗前:脑梗死患者入住医院之后,护理人员开始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肌力情况、发病时间等内容,同时实施抽血进行检验。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超早期溶栓的基本情况,从而获得家属和患者的支持。如果患者存在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疏导,将患者当作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对待[1]。②溶栓治疗中: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体温变化、神志变化、血压起伏、肌力等情况记录下来,如果在滴注阿普替酶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那么必须要停止用药。如果没有过敏反应,在实际用药当中,针对患者出现的牙龈出血、便血、皮下出血情况,护理人员要一一处理,不可马虎。最好间隔15 min评估一次患者的神经功能。③溶栓治疗后: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处理患者的出血现象,重点观察患者的颅内压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视神经水肿、呕吐以及头痛等现象时,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主治医师[2]。

1.3统计学方法: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22.2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用以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用以表示计数,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那么可以判断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后,判定8例患者治疗无效,判定13例患者治疗有效,判定14例患者治疗显效,对照组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仅仅达到77.14%。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后,判定1例患者治疗无效,判定3例患者治疗有效,判定31例患者治疗显效,观察组患者基本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有效率高达97.14%。对照组的疗效远不如观察组乐观。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满意情况:对照组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后,9例患者的满意度分级为不满意,10例患者的满意度分级为较满意,16例患者的满意度分级为非常满意。对照组的满意度并不十分乐观,仅可达到74.29%。观察组超早期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1例患者的满意度分级为不满意,2例患者的满意度分级为较满意,32例患者的满意度分级为非常满意。观察组的满意度十分乐观,高达97.1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远比不上观察组。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满意情况有明显差别(P<0.05)。

3 讨 论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以超早期溶栓为主,但是治疗过程需获得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配合才有效。本次研究数据表明,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后,有效率仅仅达到77.14%。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治疗后,有效率高达97.14%。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肯定,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疗效的提升。本次研究数据还表明,对照组接受超早期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后,满意度并不十分乐观,仅可达到74.29%。观察组超早期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后,满意度十分乐观,高达97.1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远比不上观察组。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满意情况有明显差别(P<0.05)。由此可以肯定,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获得了脑梗死患者的认同[3]。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患者的疗效,值得推荐。

[1]刘红梅.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2(3):345-346.

[2]宋宾莲.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1(6):175-176.

[3]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1):531-532.

R473.74

B

1671-8194(2015)26-0249-01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有效率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