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麻疹的相关研究刍议

2015-01-24张明香颜迎春闫玉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麻疹灌肠中医药

王 卫 张明香* 颜迎春 田 霞 闫玉光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麻疹的相关研究刍议

王 卫 张明香* 颜迎春 田 霞 闫玉光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医思想在诊治麻疹过程中已凝练出宝贵的智慧结晶,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在西医治疗重症麻疹及其并发症过程中介入中医疗法,优势明显疗效确切。本文从麻疹的病因病机、运气理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宝贵理论指导。

麻疹;病因病机;运气理论;辨证论治;综述

麻疹,中医称麻毒,亦称痧疹,属中医“温病”范畴[1],在汉以前,水痘、天花疹、麻疹混称。麻疹又俗称“疹子”、“厝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尤以小儿多见,在古代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流行于冬春二季,但四季均可发生。

1 病因病机

1.1病因“胎毒”学说:宋以前,对麻疹的病因有多种说法,到了宋代,占主导地位的是“胎毒”学说,认为麻疹是胎毒所致,胎毒潜伏于命门间,出生后人体与天气相感相通,胎毒随感而发[2]。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中指出:“小儿在胎食五脏血秽,伏于命门,若遇天行时热,或乳食所伤,或惊恐所触,则其毒当出”。朱丹溪在《幼科全书》中说:“疹痘皆胎毒所发”。现代医学实验也证实,母体在妊娠期间感染麻疹病毒会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传递给胎儿,从而导致新生儿罹患麻疹。

1.2“胎毒外邪”学说:后世的医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逐渐意识到用“胎毒”学说不能完全解释麻疹的发病机制,到了明代,逐步形成了“胎毒外邪”相因成病的学说[3],认为麻疹并非仅仅因为“胎毒”,而是内蕴胎毒,外感时邪,时邪引动胎毒,内外相因成病,外因在引发麻疹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1.3“天行疠气”学说:随着人们对麻疹病认识的深入,“外邪”在麻疹发病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到了清代有了“天行疬气”这一学说[4],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温邪时疬,触自口鼻,秽逆游行三焦而为痧”。

2 文献研究

麻疹方药文献研究刘晋娜等[5]按照麻疹发病规律对临床各个阶段用药进行文献检索出768篇文章(1949-2009年),剔除不相关文献152篇,完成信息分析616篇(共1139病例),得出以下结论分析:

2.1初疹期(疹前期与出疹期):使用最多的是以加味银翘散,以辛凉宣透之剂为主,共出现了42次,出现频率最多的药物是荆芥(378次)、葛根(366次)、连翘(360次)、银花(358次)、西河柳(345次)、菊花(287次)、薄荷(278次)、桑叶(198次)、石膏(188次)、蝉蜕(134次)、牛蒡子(112次)。在麻疹初期使用频率高的还有宣毒发表汤,出现了25次。

2.2麻毒闭肺:占总文献数比例36%,占病数比例70%,麻毒闭肺也称麻疹合并肺炎、属于逆证证型,是文献资料出现次数最多的证型之一。统计结果显示,该证型共出现了227次,基础方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所采用药物以麻黄为主,其次是葶苈子,一则用麻黄以宣,一则用葶苈子以降,文献资料中麻黄出现了227次,葶苈子出现了15次。治法首先以清热为主,主方以石膏为主,其次是化痰,痰涎壅盛,气道堵塞,不化其痰,宣肺清热均无功,主方以胆星、竹黄、川贝、竹沥为主。

2.3麻毒攻喉:占总文献数比例14%,占病数比例7.2%,麻毒攻喉代表方剂是清咽栀豉汤和清咽下痰汤,分别出现了57次和32次。1.5麻疹并发泄泻:占总文献数比例1.2%,占病数比例2.0%,代表方剂是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分别出现了89次和24次,出现20次以上的药物,按药物出现次数由多到少排序有葛根、黄连、黄芩、扁豆、麦芽。

3 中医特色疗法文献研究

李静静等[6]关于麻疹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文献检索出617篇文章(1949-2009年),对建国60年来麻疹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总结如下:

3.1熏洗法:该法是将药物煎其蒸汽吸入或将煎液擦浴,使热力和药力通过毛窍透入机体而达到祛邪疗病的目的。有18篇文献记载了此方法,其中专著为5篇,芫荽[7-9]被使用的频次最高,有15篇,其次是西河柳7篇,浮萍6篇,葱白3篇,此外还包括青蒿、薄荷、柚子叶、生麻黄、佩兰、樱桃叶、芝麻、荆芥、苏叶等。一般用于疹前期和疹出期患者早收的疹闭不出或疹子透缓。

3.2中药灌肠法:此法对于服药不易接受患儿,可将中药口服改为煎汤灌肠治疗,疗效满意。中药保留灌肠应用于早期诊断麻疹有1篇文献报道[10],有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麻疹及其并发症的共有3篇文献[11],其中中药灌肠治疗小儿麻疹,麻疹不透[12],麻疹并发肠梗阻及肠麻痹各1篇[13]。

4 讨 论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认识到麻疹的发生是因“时行”、感受“疬气”所致。“麻为阳毒,以透为顺”,麻疹属于一种急性热病,其传染性极强,易致地方流行,根据《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麻疹流行期可试用中草药进行预防,既病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着,中医药在治疗调护方面有长足之处,数千年来,中医在治疗和预防麻疹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我国中医药学者更是从预防,治疗,后期恢复等多个层面,不同环节积极参与了临床救治和研究,故需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才能够制定出最具中医特色的应对麻疹的最佳方案,为提升中医药防治麻疹等重大传染病的能力奠定重要基础,才可发展中医药事业,走出国门,弘扬中医文化。

[1]吴文斌.麻疹的中医药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2):101.

[2]周凤梧,王万杰,徐国仟.麻疹证治[J].山东医刊,1957,1(1):20-23.

[3]陈文征.小儿麻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3(2):17-20.

[4]范德荣.略谈麻疹的病机顺逆与治法[J].福建中医药,1993,24(4):39.

[5]刘晋娜.麻疹方药文献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1):954-957.

[6]李静静.麻疹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特色疗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0):929-931.

[7]史沛棠.麻疹的蒸汽疗法[J].江西中医药,1959(1):24.

[8]戴小榕.62例麻疹患者的中医护理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05,4(5):41-68.

[9]计永康.麻疹-中医中药的预防和治疗[J].江苏中医药,1957(1):13-17.

[10]程艳波.中药保留灌肠应用于早期诊断麻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2.

[11]陈来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麻疹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9):34.

[12]熊翠凤.中药灌肠治疗小儿麻疹不透[J].江西中医药,1985(2):63.

[13]李明道.麝香通腑汤灌肠治疗肠梗阻及肠麻痹2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9):53.

R272.2

A

1671-8194(2015)26-0040-02

麻疹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临床研究(编号:2012ZX10004301005)

E-mail: zmx6511@126.com

猜你喜欢

麻疹灌肠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Trouble in Disneyland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