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间断湿化气道与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01-24辛晶晶杨洪银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分泌物气管气道

辛晶晶 杨洪银

(内蒙古锡盟医院脑外科,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间断湿化气道与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护理分析

辛晶晶 杨洪银

(内蒙古锡盟医院脑外科,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 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气管切开;间断湿化气道;持续湿化气道

气管切开术是在临床上为了解除呼吸道的梗阻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术是一种传统的外科方法,在现代医院里仍在应用。尤其在神经外科及重症病房,气管切开使空气或氧气不需通过鼻腔及咽部直接进入肺部。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加大,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肺部的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为了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患者肺部的感染,充分的排痰以及气道的湿化是重要的护理措施。现在就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脑外伤并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用间断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护理的两种方法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进一步为探讨临床上对气道的护理以及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脑外伤并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40~50(岁)50例,50~60(岁)30例。用持续湿化法进行气管切开护理的患者40例(观察组),用间断湿化法进行气管切开护理的患者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的时间及病情的轻重基本上相同。80例脑外伤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并且排除其他脏器损伤、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1.2方法

1.2.1观察组:严格按无菌操作的原则用糜蛋白酶8000万U、庆大霉素16万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将输液器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4~5 cm,并将其固定好以免脱出,以0.3 mL/min的速度持续地滴注上述液体以湿化气道。根据患者痰液的量和黏稠度以及患者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及时调整湿化液每天的总量,气管切开的患者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约200 mL,故湿化液每天的总量应以200~220 mL为宜[2],这样才能使痰液得到有效的稀释并易于咳出,同时还能保证不因湿化液的量过大而出现肺底湿啰音。

1.2.2对照组:按无菌操作的原则用糜蛋白酶8000万U、庆大霉素16万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根据痰液黏稠度及量,每1~2 h抽取该溶液3~5 mL滴入气道内,吸痰前后再滴入3~5 mL。间断湿化气道由于一次的用量较大,滴注的速度又不易控制,患者极易出现刺激性咳嗽,从而使血氧饱和度下降。

1.3观察的标准:痰痂形成以及发生肺部感染的例数。

2 结 果

两种气道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为: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有4例痰痂形成,占比为10%,5例肺部感染,占比12.5%;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16例痰痂形成,占比为40%,15例肺部感染,占37.5%。由此看来,观察组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是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及肺部,空气在上呼吸道的湿润、加热及过滤的过程均不能正常进行。气管切开的适应证:①解除上呼吸道梗阻;②清除支气管分泌物;③急性呼吸衰竭及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④避免吞咽反射消失患者的误吸;⑤给头颈外伤的患者建立气道。气管切开的并发症:①导管脱出;②出血;③气胸;④分泌物堵塞气管导管;⑤感染;⑥气管-食管瘘形成;⑦声带功能失常。

气管切开的护理:①心理护理:气管切开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气管切开前要给予宣教及心理护理,还要使患者学会利用身体语言、写字板等方法进行交流,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②营养:气管切开的患者极易误吸及食欲下降,从而发生营养不良的并发症,因此确保患者能够有充足的营养尤为重要。③气管的护理及气道湿化:首先要防止气管导管的脱落及肉芽组织的形成。精细的管道护理以及气道的湿化,可以使分泌物堵塞套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3]。④吸引:a.吸引的适应证:呼吸困难;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气道压力增高;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b.吸引的并发症:气管损伤;肺不张;气管堵塞或塌陷;感染;心律失常;低血压;低氧血症等。

本文着重对持续或间断湿化气道进行对照分析。湿化气道的目的是使分泌物稀释并且利于咳出或吸出,Bruno等[4]报道,给予患者经过湿化的空气可以防止分泌物黏稠或结痂所引起的气道堵塞。湿化气道分为持续湿化法和间断湿化法。持续湿化法,可将湿化液以每小时约18 mL的速度缓慢均匀地滴入气道内,每分钟进入气道内的湿化液只有0.3 mL,患者很少发生呛咳,伴随氧气的作用,使每滴液体形成均匀的雾滴,随呼吸被吸入呼吸道及肺,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的湿化状态,使痰液被稀释后排至气管套管处,减少和避免痰痂的形成,用浅层吸痰法就可将痰液吸出(即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口,吸引的压力也较小),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吸痰管插入较浅,压力变小,直接避免气道黏膜的损伤。由于气道保持一种近似生理的湿化状态,配合正确的叩背,减少吸痰次数和时间,从而减少吸痰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对呼吸道的损伤,降低吸痰时的缺氧,改善肺部通气及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间断法湿化气道,由于湿化液在短时间内进入气道,极易刺激气道使患者产生呛咳,影响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血氧饱和度一过性降低。用间断法湿化气道后的间歇期,气道处于无湿化的状态,会使很长一段时间的气道处于相对干燥的状态,从而很容易形成痰痂,且不易被咳出,从而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进而产生恶性的循环。间断湿化气道法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使痰液立即得到稀释,也不易被一次性吸出及吸尽,而且需增加吸引时的负压,这样将极易损伤气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已经证明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5]。气管切开术后,湿化的吸入气体是保证气道黏膜上的纤毛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且吸入至下呼吸道的空气应保持一定的湿化状态[6]。气管切开的患者吸入干燥的空气,呼吸道的分泌物因失水而变得黏稠,并损害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减弱了气管内纤毛的正常运动,导致气管的抵抗力相应下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上升[7],气管内的分泌物也不易排出,容易发生气道的梗阻及肺不张的发生,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后证实气道湿化充分时,即便是昏迷的患者,也可通过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吸痰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引流。因此持续湿化气道法是气管切开术后保持气道通畅,降低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效果较间断湿化气道法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张德操,陈筱云,李明凤,等.老年呼吸衰竭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87,22(8):359.

[2]王燕,何立宏.54例骨科创伤性ARDS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17-18.

[3]Kathleen YK.Tracheostomy tube changes to prevents formation of granulation tissue[J].Laryngoscope,2003,113(1):1-10.

[4]Bruno F.Complications of Tracheostomy Perfomed in ICU[J]. Clin Investigation Critical Care,2003,7(3):151-158.

[5]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后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0,10(2):141.

[6]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00.

[7]肖轼之.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97.

R473.6

B

1671-8194(2015)26-0242-02

猜你喜欢

分泌物气管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