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插管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2015-01-24回文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气肿插管呼吸机

回文莉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吉林 通化 134001)

气管插管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回文莉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吉林 通化 134001)

气管插管后导管本身可损伤和刺激机体组织,破坏上呼吸道的温化、湿化和净化功能,甚或由于操作者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当,往往会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气管黏膜损伤和出血、皮下气肿、意外拔管或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以及拔管后所引起的喉头水肿、喉痉挛以及咽部疼痛和声音嘶哑,笔者针对相关并发症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使患者得以及早康复。

气管插管;并发症;临床护理

气管插管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且迅速有效的特点,成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插管后导管本身可损伤和刺激机体组织,破坏上呼吸道的温化、湿化和净化功能,甚或由于操作者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当,往往会出现并发症,且发生率可高达93%[1]。因此,气管插管后必须做好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工作。为此,笔者将插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予以阐述,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1 肺部感染

气管插管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达23.3%~42.0%[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其护理措施为:

1.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每日为患者更换湿化瓶和氧气管,吸氧管路及其附件每周消毒2次。对于呼吸机、螺旋管及其附件,每24 h必须全部彻底清洗消毒1次。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一次一更换[3]。

1.2人工气道的监护与护理:插管后每30~60 min滴入气道内湿化液2~3 mL,注意在吸气时注入[3],以利分泌物排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要定时翻身拍背,每2~3 h 1次[4],促进分泌物的引流。气囊松气前吸尽口鼻咽分泌物,以防止误吸。

1.3口咽部护理:应根据口腔pH值选用清洗液[5],临床上常选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频次为2次/天。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双颊部和口咽部两个易残留污垢和细菌的部位。亦可采用冲洗法,在减轻口腔异味、降低口腔和肺部感染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6]。

2 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的护理

吸痰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吸痰前应先吸3 min 100%的纯氧,每次吸痰时间在15 s以下,连续吸痰低于3次;吸痰的动作要轻柔,痰多不能一次吸净者,应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引[3]。

3 气管黏膜损伤和出血的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咽喉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气管导管固定不牢、患者头部活动、反复的吞咽活动以及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均会损伤气管。出血多由于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壁,形成缺血性黏膜溃疡或坏死,严重者累及环状软骨,穿透气管壁,侵蚀大血管,造成致命出血[7]。

因此,插管时要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滑动而摩擦器官黏膜;给予气管插管患者适量镇静剂,防止患者躁动和频繁的吞咽反射。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 cm H2O,每4~6 h放气囊一次,5~10 min复充气,以保证气囊压迫处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防止黏膜受压损伤[8]。

另外,吸痰负压过高也可损伤气管黏膜,所以吸痰时应注意:①吸引器压力:应保持在300~299.75 mm Hg[9],此时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不致于损伤呼吸道黏膜。②吸痰管的选择:一般选择硬度适中、表面光滑的硅胶导管,其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3]。

4 皮下气肿的护理

气管插管损伤所致空气从呼吸道及其气管树的某个部位漏出,导致皮下气肿的出现。作为临床护士,发现后应立即通知医师,迅速查明原因,协助医师做相应处理。少量皮下气肿一般可自行吸收,不必处理[7];气肿范围较大量多时,应用粗针头排气或皮下切开引流[10]。

5 意外拔管或导管脱出的护理

吸痰时,护士不慎将气管带出气道,牙垫固定不牢,患者烦躁不安自己拔管,头部活动幅度过大导致脱出气道等。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清晰,观察导管距离门齿的距离,牙垫固定是否松动,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烦躁患者应用约束带限制双手活动[7],达到防止意外拔管或导管脱出的目的。

6 导管堵塞的护理

导致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包括气道湿化不够和有效吸痰不够两个方面。对于前者,临床护理应做到:①病室湿度适宜;②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注药的方法,充分湿化气道[9]。对于后者,临床护理应做到:①吸痰管的正确选择:见“气管黏膜损伤和出血的护理”部分。②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前应先向气管内注入3~4 mL的生理盐水,每次吸痰时间保证在15 s以下。③体位引流排痰:每1~2 h叩背一次,用力要适宜。

7 拔管后并发症的护理

7.1喉头水肿、喉痉挛的护理:喉头水肿患者拔管前可静脉滴注10 mg地塞米松,或将麻黄素、肾上腺素等缩血管药物加入到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或直接喷入咽喉部。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变化,2 h后方可进流质食。对上述处理不太奏效或有很严重的气管梗阻时,应重新建立人工气道[11]。对于喉痉挛患者,一般用面罩吸氧,即可使病情得以缓解;严重者酌情应用肌肉松弛药,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

7.2咽部疼痛和声音嘶哑的护理:拔出气管插管后,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咽部疼痛和声音嘶哑之现象,轻者24~72 h可自愈,重者可长达1个月之久,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行恢复。对此,可用生理盐水加8万U庆大霉素、10 mg地塞米松和4000万U糜蛋白,雾化吸入,2次/天[6]。

临床实践中,气管插管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插管后,若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当,便会产生许多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甚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所在,掌握正确临床护理方法,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病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李领香,孙艳林,杨莉,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4):254-255.

[2]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640-641.

[3]姚洁.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呼吸机的气道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565-2566.

[4]张翠带,梁爱琼.老年病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312.

[5]董咏梅,庄荣,应斌宇.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细菌学调查分析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21.

[6]王舜娟,陈秋芳,叶秀娟,等.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685-686.

[7]孙志华,郑凤兰,赵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0,40(9):10.

[8]蔡少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新策略[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6):242.

[9]覃桂成.气管插管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2002,24(3):382-383.

[10]宋志永,陈君涛.气管插管并发大面积皮下气肿1例[J].实用全科医学,2007,5(2):100.

[11]王新平,韩丙智.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J].河北医学,2001,7(6):531-532.

R473.6

A

1671-8194(2015)26-0240-02

猜你喜欢

气肿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反刍动物气肿疽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