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几点设想

2015-01-24肖碧跃李鑫辉艾碧琛易亚乔郜文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老中医思维能力思维

肖碧跃 喻 嵘* 李鑫辉 李 花 艾碧琛 易亚乔 刘 娟 郜文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几点设想

肖碧跃 喻 嵘* 李鑫辉 李 花 艾碧琛 易亚乔 刘 娟 郜文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做临床”,培养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经典课程的关键任务,现在由于学生的扩招,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场地有限,也成为中医药院校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根据现实情况,本文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为着眼点,设想从模拟临床、经验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医经典课程课程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望能对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尽绵薄之力。

中医专业;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掌握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定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经典课程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纽带,最大优势在于其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对中医临床各科具体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杂病脏腑经络辨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辨证论治指导思想,在古今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经典课程培养学生关键任务是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能力,本院喻嵘教授数年前即指出“应改革《金匮要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2],而现在由于学生的扩招,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场地有限,也成为中医药院校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根据现实情况,本人对经典课程课程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有以下几点设想。如有不妥之处,望同仁批评指正。

1 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的意义

1.1 理论联系实践,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需要。中医思维的树立是中医成才的第一步,临床实践则是让学生看到中医优势的第二步。中医临床实践基地的设立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医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中的整个具体状况,使之对中医的实际运用产生最直观的感受,体味到学习、运用中医带来的乐趣。理论和实践不能孤立,中医能传承至今,是因为中医成长发展皆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只有将中医理论、中医临床、中医文化和传统文化等相互影响的几个方面结合一起,中医学生才能领略中医的精髓,在前人开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1.2 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的需要。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是中医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而中医诊疗最大优势在于其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对中医临床各科具体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医学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诊疗技术和治疗技术。其诊断技术中,可再分为望、闻、问、切和辨证分析等内容,而治疗技术内容则更丰富一些,如配方技术、制药技术等。如果对这些操作性的内容掌握应用不当,即使理论认识正确,也收不到理想的实践效果。因此,中医培养学生关键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诊疗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2 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

2.1 实训教学中心建设。经典课程历来是我国中医类院校的主干课程,兼具中医基础与临床双重性质,其理法方药理论体系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学术贡献无可替代,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条件限制,目前经典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缺乏临床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中医经典的现代化发展和与时俱进。本着以“培养高素质现代中医专业人才”为宗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参与临床实践的环境,筹备创建经典实训教学中心、模拟临床诊疗、开展开放式教学和借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临证过程,培养中医诊疗思维能力,掌握中医临床技能。

2.1.1 临床模拟室建设。通过模拟门诊、病房环境,并让学生模拟患者,建立中医经典典型病案,营造医疗场景和诊疗情境。通过体验式教学,标准化患者构建,对学生进行接诊能力、临床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中医经典综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1.2 开放性教学示范教室建设: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借鉴PBL教学法、渗透比较记忆教学法,并利用舌苔模型、症状图片等教参教具,充实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料,构建《金匮要略》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2.2 中医经典传承研究中心建设。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现实的指导性更强。随着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的传承的日益重视,让学生在尚远离临床实践的理论学习前提下更好的领悟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有经验证实[3]通过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学习及典型医案的讲解,可加深学生对于中医思维的理解,提高学生辨证的能力和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加快中医专业学生的步伐。因此,建立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教学经验,能有效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2.2.1 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建立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将病历资料中所有与诊疗有关的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症状、体征、舌脉、诊断、治则、穴位、药物等均录入采集系统,包括患者的听诊资料;视频资料包括患者就诊时病态、体检情况、就诊的过程,形成结构化数据库,要求内容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在数据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核查与抽查。

2.2.2 进行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整理。研究提炼名老中医创新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采集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收集名老中医专家诊治的典型病历,研究辨证思维特点,分析挖掘取得疗效的共性规律,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建立数据库,出版专著。

2.2.3 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研究型继承工作。结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作为优势病种,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同时,通过优势病种的整理,申报各级课题争取科研立项,使这项研究深化,并进一步形成成果,或者开发新药,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发挥很好的辐射作用。

2.2.4 整理名老中医及知名教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料。搜集整理名老中医及知名教授经典课程授课及专业讲座的讲稿、教案、音频、视频资料,建立中医经典课程知名教授教学平台。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是中医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模拟临床及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整理,有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实现“动脑”与“动手”能力模拟教学的结合,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提高学生“识证、立法、用方”的关键能力。

[1] 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10,31(5): 1-2.

[2] 喻嵘.改革《金匮要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中医药导报,2005,11(2):70-71.

[3] 刘影哲,周亚滨,孙静,等.结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活力,2012,18:89.

R28

A

1671-8194(2015)15-0280-02

猜你喜欢

老中医思维能力思维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名老中医举办座谈会共话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培养思维能力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