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5-01-24徐忠海张建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出血性病史脑血管病

徐忠海 张建平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徐忠海 张建平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基本痊愈11例(占23.40%)、显著有效22例(占46.81%)、有效6例(占12.77%)、无效6例(占12.77%)、死亡2例(占4.26%);有效率为87.23%,其中1例形成脑疝、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其主要原因为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梗死灶大小、部位、合并症以及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及时明确诊断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HI) 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在缺血性梗死灶内及其周围血液从血管内漏出从而形成斑点状、斑片状、片状出血或较大的血肿[1],临床又叫做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2],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肿瘤及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3],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8.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40例、心房颤动病史35例、冠心病病史7例、糖尿病病史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史2例;患者梗死部位:颞叶梗死10例、额颞叶梗死10例、顶叶梗死7例、颞枕大面积脑梗死7例、小脑大面积梗死5例、额叶梗死3例、基底节梗死3例、额颞顶枕大面积脑梗死2例。患者发病前应用抗凝治疗9例、降纤治疗6例、抗血小板治疗24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偏瘫+失语13例、精神障碍3例、意识障碍+偏瘫17例、偏瘫+抽搐2例、单纯失语6例、单纯偏盲3例、单纯偏身麻木4例、头晕、复视伴吞咽困难4例、偏瘫+偏身麻木1例。

1.2 治疗方法: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综合整体治疗。患者立即停用溶栓药、抗凝药及扩血管药;适当应用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维持在150/90 mm Hg左右;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维生素C、维生素E、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必要时应用血浆、白蛋白等药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速尿等利尿、脱水药物;适当应用止血药物,注意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价: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加重者判为无效。

2 结 果

本组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基本痊愈11例(占23.40%)、显著有效22例(占46.81%)、有效6例(占12.77%)、无效6例(占12.77%);有效率为87.23%;死亡2例(占4.26%),其中1例形成脑疝、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3 讨 论

出血性脑梗死大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3%~5%[4],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的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出血,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均为其危险因素,其中以大面积脑梗死、房颤脑栓塞、抗凝治疗所致出血性脑梗死更为常见[5]。

出血性脑梗死主要的发生机制为:患者脑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内释放的细胞因子促进局部新生侧支血管的形成,新生的血管通透性较高、内皮发育不全;梗死区及周围的毛细血管受压发生缺血坏死及内皮细胞损害,造成其通透性增加;原有的病损血管及新生的血管再受血流冲击后容易发生出血或渗血;脑梗死发生后,病灶内的血管壁发生病变,血管受损,缺血区血管的再通与灌注损伤,当栓子溶解、破碎、向远端移动,使缺血受损的动脉血流恢复,动脉破裂出血[6-7]。

出血性脑梗死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在患者病情加重则需要注意有脑出血的可能:①患者颅脑CT扫描见低密度灶内出现片状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在低密度区中仍可出现脑回状强化或斑片状、团块状强化;②患者无意识障碍、偏瘫程度轻;动态情况下起病,出现类似轻型脑出血表现;③患者首次发病,既往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以及发病时血压增高,病程中病情出现加重趋势。

出血性脑梗死治疗上注意事项:①患者病情突然变化、临床症状加重,需立即行头颅CT复查。②患者一旦确诊脑梗死后如果发生出血性脑梗死,需要立即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8]。③患者尤其是心源性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入院应及时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性脑梗死。④患者早期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血糖,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引起血管壁压力过高而引发本病,患者在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药物,需要监测患者血凝指标。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 谭文刚.对我院39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4):94.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冲华神经科杂志,2005,29(6):379.380.

[4] 王绪才.出血性脑梗死14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36.

[5] 宁方波,黄琦.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研究,2008,19(18):157.

[6] 朱焕伟.出血性脑梗死43例l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241.

[7] 刘婷婷.出血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055.

[8] 韩瑛,吴晓华,张颖琪.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17):50-51.

Clinical Analysis o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XU Zhong-hai, ZHANG Jian-ping
(No.2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1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10 January to 2013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47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s In this group, 47 cases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11 cases were basically cured (23.40%), significant effective in 22 cases (46.81%),effective 6 cases (12.77%), invalid 6 cases (12.77%), 2 cases of death (4.26%); efficiency is 87.23%, of which 1 cases of formation cerebral hernia, 1 cases with renal failure and death. Conclusion The pathogenesis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is complex, the main reason for infarction after vascular injury and reperfusion; infarct size, location, complications and bleeding, bleeding and sooner or later typ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measures, to improve prognosis,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treatment; Analysis

R743.3

B

1671-8194(2015)15-0015-02

猜你喜欢

出血性病史脑血管病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