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措施解析

2015-01-24韩杏花张贤贤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供应危害我院

张 微 韩杏花 张贤贤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措施解析

张 微 韩杏花 张贤贤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

目的 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业危害,探讨相关防护措施,进一步减少相关人员职业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常见职业危害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即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理及主观因素。结论 减少职业危害应从预防入手,不断强化职业安全性教育,将职业危害对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充分保障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科室,承担医院各种医疗用品消毒、杀菌医疗器械包装、以及储存工作。供应中心中每个环节质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感染,同时会对医院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产生重要影响[1]。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高新技术和具有侵入性质的操作不断被应用到临床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干预及防护措施,对工作人员加强自身防控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我院提升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29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2名,工人10名,年龄25~51岁;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实际反映情况加强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1.2 方法与分析:对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进行观察,通过工作人员口述,了解我中心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发现,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①生物性因素。我中心工作人员在执行医疗用品回收、消毒、清洗剂包装过程中常会发生被针头、锐器刺伤现象,成为医源性感染主要途径。而这些锐器往往是患者用后被污染的用品,可能会携带传染性疾病因素,包括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工作人员中护士出现锐器刺伤的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护士承担大量医疗器械人工清洗工作,但多数情况下未能及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②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包括消毒因子损伤、机械性损害以及工作环境影响等。如消毒因子损伤中高温、高压蒸汽发生意外后,可引起爆炸,进而引起工作人员烫伤、烧伤等,这些事故常发生在蒸馏水、干热灭菌等制作过程中。机械性损害部位主要为皮肤黏膜组织,而工作环境影响主要是噪声污染。③化学性因素。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工作环境要求非常高,室内空气、操作界面、地面等位置要进行经常性的消毒。针对具有传染性的用品,需要特殊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洗。现阶段,我中心常见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环氧乙烷等,这些化学消毒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一定刺激性气味,进而伤害到工作人员呼吸道。有时也会因为化学消毒剂接触到皮肤,而伤害到皮肤,引起化学灼伤。如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过氧乙酸,会引起皮肤脱皮、龟裂,严重时可带来不同程度烧伤。又如在应用环氧乙烷时,可对工作人员眼睛、呼吸道带来强烈刺激,大量吸入到体内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自发性流产、白血病等严重疾病。④生理及主观因素。医院消毒灭菌工作都有消毒供应中心完成,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人员长期站立或者一种姿势保持时间过长,会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腰背不适和关节损伤等。而主观因素在职业危害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主要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职业危害认识不深。且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任务,也会增加受到伤害的概率。

2 结 果

经过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即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理因素及主观因素。根据实际反馈情况及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预防标准,为进一步杜绝或减少工作人员血液、体液污染,我中心不断完善配置,为工作人员配备以下防护用品,包括隔离衣、防水衣、防水围裙、防护帽、面罩、护目镜、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并在污区应配备相应洗眼装置。

3 讨 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间接为患者提供综合化医疗服务的特殊科室,承担医院各临床科室各种医疗用品消毒杀菌工作,意义重大、不容闪失。消毒供应中心也是病原微生物最集中场所,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仅不能保障每个环节质量,也会对自身带来职业危害[2]。针对上文总结的几点职业危害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防护措施:①深化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人员在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前,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护理部等主管部门应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性质、岗位特征等特殊性,制定出完整专业技能标准,同时完善系统性安全防护培训工作。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根据每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也可定期开展理论、技能水平测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进而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自我安全防护理念,使其了解和掌握各种防护措施及要点,进一步减少不安全因素给日常工作带来的不便和制约。保障消毒供应中心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指导工作人员牢记每种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际回收、消毒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防护标准,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穿戴防护用品,减少自身感染概率。在执行紫外线照射方法消毒工作过程中,要做好对应防护,避免紫外线直射伤害到皮肤或眼睛。②规范操作流程,定期对操作仪器进行检查。完善工作制度,才能不断规范工作内容。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并逐步规范每个工作环节操作流程。如在应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器械清洗装置等设备仪器时,应严格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针对具有较高风险的仪器,应设置专人进行管理,上一级主管部门要经常组织调查,并对工作人员仪器操作进行考核,不断提升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减少锐器伤害、烫伤及烧伤概率。同时,应对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及时记录,并建立对应的档案。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减少噪声污染,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如每3个月要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功能检验,每6个月对安全阀、消毒灭菌器进行检测。③实行人性化管理,强化体育锻炼。生理性因素带来的职业危害也不容忽视,因此要不断落实其对应的防护措施。如可根据工作人员实际需要,适当配置一些可以调节高低的转椅,防止持续一个体位带来的身体危害。合理调节工作时间,定时轮换岗位。减少工作人员负重时间,适当活动四肢。加强体育锻炼,全面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总而言之,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应不断强化自我安全意识,而医院也应逐渐建立中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进而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临床提供更加完善的护服务。

[1] 孙雪莹,王华生,梁树生.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10):1253-1254.

[2] 林秋霞.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0(4):141-142.

R187

B

1671-8194(2015)15-0275-02

猜你喜欢

供应危害我院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药+酒 危害大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