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FP-L3含量检测与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15-01-24赵启军马凯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肝细胞原发性肝癌

赵启军 王 卫 李 敬 马凯冲

(内蒙古包头肿瘤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AFP-L3含量检测与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赵启军 王 卫 李 敬 马凯冲

(内蒙古包头肿瘤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目的 通过CT扫描与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及其比率,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0例肝癌资料,血清标本来自包头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L3的含量,以AFP-L3>1 ng/mL为临界值。30例病例均具有CT或CT增强扫描资料,回顾分析30例患者总共58个病灶的增强扫描经后处理技术得到二维图像而诊断,探讨采用血清AFP-L3含量与CT增强扫描应用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 以AFP-L3>1 ng/mL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67%(23/30),特异度为81.32%(40/45)。CT扫描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3.33%(24/30)、特异度为87.57%。结论 联合运用检测AFP-L3含量及CT增强扫描两种技术对HCC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对血清AFP-L3含量低的HCC患者诊断中行CT增强扫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甲胎蛋白异质体:CT增强扫描;肝癌;诊断对比

近几年来,应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的微量肿瘤标志物是实验室诊断肿瘤的主要定量分析方法[1]。甲胎蛋白(AFP)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已得到肯定,但是临床上仍有高达20%~40%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AFP阴性或水平较低[2],使用常规AFP检测的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近来临床基础研究发现AFP-L3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另一个特异性指标,称为新一代原发性肝癌标志物,开始用于肝细胞性肝癌的早期鉴别诊断[3]。AFP-L3则由肝细胞性肝癌产生,文献报道AFP-L3%≥10%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预后差,它是肝细胞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反应[3-5]。AFP-L3占AFP的比例越高,预示着肝细胞性肝癌的恶性程度越高,所以临床上常用AFP-L3占AFP的百分比进行检测,即AFP-L3%。随着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的提升,动态增强扫描的开展,即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门脉后期三期扫描,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研究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AFP、AFP-L3和AFP-L3%含量检测,并回顾性分析了其中30例患者的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结果,探讨CT动态扫描联合检测血清AFP-L3含量及其比率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和血清标本均来自包头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的住院患者,共30例。30例患者均具有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所有30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1.2 研究方法:血清中AFP和AFP-L3含量检测(电化学发光法)严格按照上海罗氏公司仪器与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临床检测,CT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采用三期扫描方法:扫描范围为上腹部即自膈肌起始至双肾下级为止,扫描层厚5 mm,螺距1.5,重建层厚2 mm,对比剂为碘海醇,成人用量为75毫升/次,注射速率2.8 mL/s。注射对比剂后20~25 s行肝动脉期扫描,70 s开始门静脉期扫描,而在3~4 min开始延迟期的扫描。扫描完成后再经进一步处理技术得到二维图像而诊断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每个病灶的位置、大小、强化程度。统计学处理依据诊断试验设计四格表排列来计算CT增强扫描和血清AFP-L3含量,应用两种诊断技术来分析肝细胞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等统计学指标,并列表计算。

1.3 分析诊断:CT检查根据肝细胞性肝癌病灶的大小和增强扫描值经技术处理得到二维图像进行分析诊断。据本实验所用试剂盒推荐以AFP-L3>1 ng/mL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计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血清AFP-L3浓度、CT增强扫描以及两种技术联合运用在肝细胞性肝癌诊断中的各种数据。如:AFP-L3浓度、血清AFP-L3浓度大于临界值,即依据AFP-L3浓度诊断为阳性的病例,经CT增强扫描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病理亦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

2 结 果

根据AFP-L3浓度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81.32%,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7.57%,两种技术联合运用提高了肝细胞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联合运用AFP-L3浓度检测和CT增强扫描对肝细胞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 讨 论

CT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重要检查技术,一般情况下,肝脏肿瘤检查首先做平扫,如果平扫检查发现肝脏存在病变,根据正常肝脏形态,脾脏的密度以及正常肝脏组织和病变肝脏组织间的密度差或信号差来确定肝癌的大小、范围,肝细胞性肝癌表现为低密度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相比,密度较低。但对于肝脏较小病变,如肝脏小血管瘤、肝脏小转移瘤、肝脏局灶性再生结节、肝癌合并症、肝内转移灶等类型病变。CT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此类肝脏病变的检出率。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更快更高分辨率的CT应用于临床,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生存率已有所提高,AFP是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的肿瘤标志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医学上把AFP分成三种类型,AFP-L1、AFP-L2、AFP-L3,AFP-L1由良性病变肝细胞分泌,AFP-L2来自孕妇,由胎儿肝脏细胞产生,而AFP-L3则由肝细胞性肝癌的肝细胞分泌而来[3]。临床上常用AFP-L3占AFP的百分比表示其恶性程度,即AFP-L3%。患者血清中如果总AFP升高而AFP-L3含量同时升高并所占的比例>10%,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危险率增加7倍[4],故通常以10%作为区分良、恶性肝脏肿瘤的阈值。AFP-L3含量升高并所占的比例>10%具有鉴别良、恶性肝病、预测疗效及预后等作用[6-7];是肝细胞性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反映,AFP-L3含量检测在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AFP。本科研团队回顾性分析了本组30例患者的CT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结果和检测AFP-L3含量,结果显示:根据AFP-L3浓度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81.32%,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7.57%,两种技术联合运用提高了肝细胞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联合运用AFP-L3浓度检测和CT增强扫描对肝细胞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少数病例经CT增强扫描考虑为肝细胞性肝癌,且肿瘤结节较小,后经病理穿刺明确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而对少数体内产AFP较低或产AFP-L3很低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AFP-L3很难检出,本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有3例肝病患者血清AFP检测值略高于正常值,AFP-L3检测浓度小于临界值,即依据AFP-L3浓度诊断为阴性,病理穿刺明确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增强CT考虑为肝细胞性肝癌,这样运用AFP-L3浓度值诊断肝细胞性肝癌就存在很大的困难,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多期动态螺旋CT扫描和成像速度快,密度和空间分辨率功能的提高,能准确地观察病灶内的密度变化和血液供应情况,目前多期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已成为检测和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甚至小肝癌的标准技术[8-9]。本组三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检测AFP和AFP-L3阴性而CT诊断考虑肝癌并且得到病理证实,这一现象提示两种方法都有优势又有不足,研究小组以后将加大联合运用AFP-L3检测浓度与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病例数量,分别发挥两种诊断技术的优势增加肝细胞性肝癌的准确检出率,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机会,尽可能做到早期诊断。

[1] 马桂英,刘娟.多种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2001,18(2):147.

[2] 陈志刚.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7,5(14):1675.

[3] 青柳胄.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展望-甲胎蛋白(AFP)L3%组分[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20):49-50.

[4] Li D,Mallory T,Satomura S.APF-L3:a new generation of tumor 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Chim Acta,2001,313(1-2):15.

[5] Trinchet JC,Alperovitch A.Epidemiology,prevention,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J].Bull Cancer,2009,96(1):35.

[6] 钱林学,刘玉江.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5):476.

[7] 殷正丰,康晓燕.甲胎蛋白变异体作为肝细胞癌预后指标的研究[J].肿瘤,2001,21(6):466-467.

[8] 梅铭惠,陈谦.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病理分级及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6):374-377.

[9] 陈荣新,叶胜龙.门静脉癌栓影像学诊断的比较[J].临床肝病杂志,2006,22(4):258-259.

R735.7

B

1671-8194(2015)15-0128-02

猜你喜欢

肝细胞原发性肝癌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