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瘫患儿头部控制障碍的康复治疗体会

2015-01-24吕改玲师红玲刘媛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脑瘫头部障碍

吕改玲 师红玲 刘媛媛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儿一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脑瘫患儿头部控制障碍的康复治疗体会

吕改玲 师红玲 刘媛媛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儿一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探讨头部控制训练在脑瘫患儿头部控制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体会。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头部控制障碍的脑瘫患儿采取头部控制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结果 所有脑瘫患儿通过头部控制训练,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运动及智能都有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与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年龄越小,病情越轻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采用头部控制训练方法治疗头部控制障碍的脑瘫患儿,临床效果满意。

脑瘫;头部控制障碍;治疗;体会

脑瘫主要指的是从开始受孕到婴儿期,出现了非进行性脑损伤情况以及发育缺陷情况的一种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了运动障碍以及出现了姿势异常的情况[1]。患者往往合并出现智力障碍的情况、出现癫痫的情况、出现交流障碍、出现知觉障碍、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了其他异常的情况。脑瘫患儿的大脑在发育期间受到损伤,致使头部控制出现障碍,导致头后垂、头背屈及斜颈。所以针对头部控制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跟踪观察显得至关重要。对此针对患者应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早期诊断。最为重要的便是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我科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100例头部控制障碍的脑瘫患儿采取头部控制训练作为主要的康复治疗,最终临床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头部控制障碍脑瘫患儿100例,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个月~1岁6个月。分型(按照

2006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分型):按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40例,不随意运动型10例,肌张力低下型30例,混合型20例。致病原因主要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巨大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脑病、低血糖等。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头部控制平均落后正常儿童2~10个月,表现为头后垂、头背屈及斜颈,同时合并出现了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出现了发育落后情况、出现了姿势异常的情况、出现反射异常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肌力异常以及肌张力异常的情况。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主要体现在出现了运动发育落后的情况以及出现了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情况。

1.3 方法: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重点应该对患者实施头部控制训练。在小儿运动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完成最早的动作便是对患儿的头部进行控制。并且小儿在做诸多姿势的运动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确保头部直立动作。对于无法有效控制头部的患儿,很难进行上述的系列动作。对于正常的婴儿,从出生开始到做抬头动作时,大约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有效完成。通常来讲的头部控制,主要指的是利用手将患儿的胸部扶紧,将患儿的前后左右进行倾斜,动作要缓慢,以小儿的头部可以保持垂直为作为主要。针对脑瘫患儿而言,想要有效保证患儿做抬头动作,需要要求患儿需要做颈部肌肉训练动作,具体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要求患儿取仰卧位,头部取正中位,之后进行相关运动,如果患儿取仰卧位,将头部偏向一方,患儿的颈部做回旋动作,会诱发患儿进行非对称性颈反射动作,保证全身表现出非对称性,从而对正常运动以及姿势的对称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需要利用两肩胛带对患儿的体质量支持,需要被动将上半身轻轻抬起,确保患者的两肩胛带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承担,此时应该使患者的下部脊柱向着患者的颈部回旋方做反方向的回旋动作,从而有效诱发患儿上部脊柱出现了翻正反应的情况。一经成功诱发,需要立即进行具体的强化,最后有效确保取正中位之后,进行分节回旋动作,能够有效利于患儿做翻身动作。在此过程中,要求患儿取仰卧位,以及取坐位并保持正中位的训练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患儿表现出颈部紧张性反射太强的情况,要求患儿需要取仰卧位以及坐位,于正中位开始进行训练。在保证姿势的过程中,完全对患者实施保持正中位训练显得至关重要。②确保患儿的颈部牢固挺起,要求患儿取仰卧位,将头部转向侧方,选择玩具(色彩鲜艳)放在患者的眼前,距离为10~20 cm。将玩具进行移动,要求患儿追视,同样可以选择响铃逗引患儿。当患儿的头部由侧面转向正中位后,要求保持时间分别为2、5、10 s,逐渐将时间延长,患儿有效完成上述动作后,对患儿进行鼓励。患儿在向两侧进行转动的时间需要均等。③要求患儿取坐位,确保患儿的头部保持直立位进行训练,之后将患儿抱坐在膝上,严禁患儿的头部做前屈贴胸动作,确保患儿的头部取直立位。如果患儿的头部出现了向后倾的动作,当患儿的身体呈现弓形而向后部完全时,要求患儿需要将两膝屈曲,两臂做前伸动作,针对患者躯体屈曲紧张情况进行缓解。通过坐姿矫正椅来维持坐位也显得至关重要。④要求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训练,取垂直正中位,进行头部翻正运动,观察患儿的头部能够有效取头部垂直正中位后,要求患者取坐位或者将患儿垂直竖抱,确保肩胛带以及上部的躯干取正常位,确保倒向千方以及后方。假如使患儿的上部脊柱做伸展动作以及被动使患儿肩胛带做后退动作,能够成功引出。起初需要从小范围开始,之后根据患儿当前的能力将运动范围逐渐进行扩展。如果临床表现出系列反应,需要对患儿不间断进行强化,并且进行有效巩固以及完善。当前后两个方向满足要求后,需要从侧方进行诱发。⑤对患儿实施其他治疗。a.采用药物疗法针对患儿选择脑细胞药物以及扩张血管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节苷脂、丹参[具有过敏史和(或)腹泻者可以选择胞二磷胆碱],具有癫痫的患者可以选择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选择口服的方式。b.对患儿实施运动疗法。主要选择Bobath以及Vojta法。在对患儿实施神经神经发育学疗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婴幼儿脑组织当前正在发育的阶段,并且表现了较强的可塑性以及顺应性,属于学习运动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全部满足早期治疗的诸多要求。即使患儿具有脑损伤,但是仍然可以研究有效方法确保患儿能够保持正常的运动模式。在诸多治疗方法的引导下,使未成熟性逐渐转换为成熟型,针对出现了异常姿势以及异常运动模式的情况,可以有效进行抑制。c.汽疗(熏蒸治疗):主要选择具有活血通络以及舒筋活络的中药(丹参、牛膝、桂枝、白芍、苍术、威灵仙、葛根)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形成热气,能够被组织充分吸收,长时间选择此种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发挥松弛肌肉以及解除痉挛的作用。通常情况下,1次/天,30分钟/次。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对患儿进行监督,当患儿临床表现出气促症状以及胸闷症状后,需要即刻停止。d.选择矫形器对患儿的异常姿势进行纠正,使患儿有效恢复相关的运动功能。e.对患儿实施中医针灸,主要通过针刺对患儿的穴位以及特定的部位进行刺激,有效表现出疏通气血、调和阴阳以及促进患儿身心疾病康复的功效。

2 结 果

本组100例头部控制障碍的脑瘫患儿,通过患儿家属的有效配合,最终对头部控制能力到达正常小儿水平的患儿包括90例,因为出现了智力发育落后的情况,不能有效达到正常小儿水平的患儿包括10例,但也有较大的提高。

3 讨 论

当前,导致我国儿童出现较为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便是患儿出现脑瘫的情况,对此此类患儿如果不能研究有效方法给予治疗,往往会导致患儿出现了终生残疾的情况,不但患儿自身产生了非常大的痛苦,对患儿的家庭以及社会也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对于小儿脑瘫患者,并非于临床无法治疗,最为重要的便是做到早期发现以及早期治疗。需要在出生后的6~9个月对患儿实施康复治疗。不但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中枢神经正常发育,还能够有效将患儿的异常姿势以及运动进行改善,针对异常反射的情况进行有效抑制,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了肌腱挛缩以及关节畸形等诸多的合并症,最终显著将患儿的致残率降低[2],对此对患儿实施早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头部控制的异常姿势,主要表现为头后垂、头背屈及斜颈等,这些异常姿势可直接影响小儿学习高一级的运动功能,并可导致全身的异常姿势和运动。

[1] 李晓杰.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

[2] 胡莹媛.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196.

R742.3

B

1671-8194(2015)15-0091-02

猜你喜欢

脑瘫头部障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