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5-01-24崔秀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综合性偏瘫

崔秀芬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崔秀芬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参加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评定,记录分值,两组治疗4周以后,再次进行量表评定,比较评定的分值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偏瘫患者较传统药物治疗有更好的疗效,治疗远期效果好,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据有关文献对于脑卒中数据的统计发现[1],在我国,每年由于脑卒中导致的死亡患者数量达130万人,而这些死亡的人群中,约有3/4的患者是残疾的[2]。由此看来,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沉重的负担。心脑血管的高发病人群为中老年,我国是人口大国,且老龄化问题严重,因此,我国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世界发病率中也占很大的比例。而脑卒中是导致患者偏瘫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偏瘫患者病死率,改善脑卒中患者健康,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传统早期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但是长期的药物使用会造成患者肾功能损害,不利于治疗。近些年来,有学者研究综合性康复理疗效果显著,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优劣势,探析治疗偏瘫的较佳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明确诊断为偏瘫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年龄为(52.6±6.8)岁,病程在3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3.2±2.8)年。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程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给药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常规给药治疗后,实施康复理疗恢复工作。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患者的心理治疗、运动疗法、中、低频脉冲的治疗以及其他。心理治疗包括由医师负责患者的心理动向,比如不配合治疗,身体和思想行为阻碍治疗,帮助患者疏导不良的心理情绪等等。一般通过认知和支持两种途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治疗,并达到积极主动的目标效果。运动疗法是患者服用药物以后,进行适当合理的运动来恢复身体功能的治疗。偏瘫患者身体存在部分局限性的运动和活动受限,因此,受限部位长期不进行血液循环交换,容易发生坏死,这就需要定期合理的运动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由医师指导患者起坐训练、摆放休息姿势,步行训练和翻身训练,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行为习惯等。除此之外,偏瘫患者还需要一定的物理疗法等电刺激来刺激神经和肌肉功能,促进功能的恢复,如中、低频脉冲治疗。

1.3 疗效判断:采用国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3]。治疗前两组测量结果做好记录并比较,治疗后再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观察组评分为(17.65±6.03),对照组评分为(17.88± 5.96),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观察组评分为(4.03±1.28),对照组评分为(6.88±4.0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引发脑卒中所致偏瘫,主要为脑动脉血管栓塞、脑血管壁增厚、脑部血液供给不及时造成短暂性缺血等,目前药物的治疗主要以溶栓、抗血小板为主要治疗原则。西医中的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都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偏瘫患者不能在较短一段时间恢复,需要持续给药治疗,这会给患者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至肾功能衰竭,肾功能缺失等。因此,寻找一种不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偏瘫的疗法成为了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不少大型医院已经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疗法治疗偏瘫,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也证明,综合性的康复疗法将治疗不仅仅局限于病理性改变,是将治疗着眼于患者本身,宏观综合性很强,从患者心理、运动功能、电刺激等多方面相结合综合治疗,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与此同时,还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配合度也较高,这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4]。综合性康复疗法是以患者为出发点进行科学的管理,实施前经过合理缜密的设计和配合,同时,它向患者提供了健康教育和心理康复、肢体锻炼以及语言训练等多项内容[5],康复理疗概念的理论依据是神经系统受损以后功能层面上的结果重组,通俗上来说指的是神经系统具备了可塑性[6]。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坚持长期性的综合性康复疗法治疗偏瘫患者,能够有效重塑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帮助患者得到较好的语言、肢体等功能恢复,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对抗疾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能够达到传统药物治疗所不能企及的目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冯云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4):74-75.

[2] 沈洪贵.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1):3330-3332.

[3] 杨传民.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1):48-49.

[4] 梁勇.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23.

[5] 张胜利.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2):206-208.

[6] 张泽慧.综合性康复治疗偏瘫患者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0(3):201.

R749.2

B

1671-8194(2015)15-0087-02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综合性偏瘫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